□特约记者 赵非一
天气越来越冷,到各大医院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也明显增多了。据悉,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无论初发或复发,都是以气温多变时最易发病,相对而言,夏季发病率较低,秋冬、冬春交替时发病率最高。为此,我们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刘海林教授讲解相关知识,帮你在冬季打好消化性溃疡防御战。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与十二指肠的溃疡,是一组常见的疾病,它们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与发病机理,治疗方案也大同小异。一般来说,消化性溃疡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秋冬、冬春交替时、气候波动性变化较大时最为多见。刘教授介绍说,这主要是三方面原因造成的:
1.气温下降,会引起人体植物神经兴奋性高、功能紊乱,抵抗力有所下降。同时,为抵抗寒冷,人体的血管收缩,相应的胃黏膜血管也会随之收缩,血流量减少,黏膜受到的保护就有所减弱,这就容易引起各类胃病发作。
2.秋冬季节、冬春季节交替时,气温骤降、突变,会加速冷空气促进胃酸分泌,使胃肠道极易发生痉挛性收缩,降低其抵抗力和适应性,也就很容易诱发消化性溃疡。
3.同样由于天气寒冷,有不少人喜欢吃辛辣食物或热食来驱寒,例如吃火锅,这也会增加对胃部黏膜的刺激。另外,过劳或精神紧张等因素,也会使原有的溃疡挛缩而造成幽门梗阻和溃疡面穿孔、出血。
寒冷季节里,除了消化道溃疡高发,因溃疡引发的消化道出血也很常见。患者通常发病急、出血量大,可伴有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刘教授分析,这可能是由于寒冷使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体内多种激素分泌失衡,同时外界寒冷刺激促使血管收缩、加速血液循环从而升高血管内压力,增加血管破裂的风险;寒冷季节还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咳痰,从而加剧胸腹腔压力,增高血管压力,诱发消化道出血。
疼痛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且有两大特点——
1.长期性。由于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愈合后又好复发,故常有上腹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病史平均6~7年,有的可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长。
测试系统为单场景和多场景,计划周期为2年的中长期调度问题,包含2台火电机组、6台水电机组共8台机组,其中机组的原始数据来自于文献[15]。
2.周期性及节律性。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是此种溃疡的特征之一,尤其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中上腹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此外,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常发生在空腹时即餐后2~4小时,表现为饥饿痛,下一餐进食或服抑酸药物后缓解;一部分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由于夜间的胃酸较多,尤其在睡前曾进餐,可发生半夜疼痛。胃溃疡疼痛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
但刘教授同时提醒说,有些人虽然有消化性溃疡,却缺乏上腹部节律性疼痛的症状,临床上也叫作无痛性消化性溃疡,这类患者90%以上是老年人,这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差,因此常无明显的腹痛。
2.有些老年人经常服用解热镇痛药或糖皮质激素类药,这些药能对疼痛产生抑制作用,患者若同时患有消化性溃疡,则不易感觉到疼痛。
3.老年人胃肠道平滑肌张力降低,发生溃疡后不易引起胃肠痉挛,因而出现疼痛的几率较小;加之老年人胃酸分泌功能减低,对溃疡面的刺激较轻,也使老年人患消化性溃疡后不易表现出疼痛。
4.如果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由于咳嗽、咯痰、胸闷、气短等症状相对较重,溃疡造成的疼痛症状反而被掩盖。
“当然,无痛性消化性溃疡并不是绝无任何症状,如果出现上腹部隐痛、反酸、烧心、嗳气、腹胀、恶心等症状,或有无法解释的进行性贫血、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疲乏无力等表现,就应警惕无痛性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可能。”刘教授提醒。
刘海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内镜室主任兼内科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金泽大学癌研究所访问学者。兼任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系病专科委员会委员、消化内镜专科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长期从事消化疾病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消化内镜的诊疗操作和慢性肝病、脂肪肝的诊治。在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刘教授介绍,消化性溃疡的发病除了与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胆汁反流、遗传、药物、环境等有关,还与下面几个因素息息相关: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尤其与十二指肠溃疡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我国高发,这和我们的饮食习惯有一定联系。中国人吃饭习惯聚餐而不是分餐,而且也不用公筷,这样很易引起交叉感染。
2.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血小板作用的药物。一些慢性病,如风湿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都需要长期服用这些药物。然而此类药物对胃肠道有副作用,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甚至消化道出血、穿孔等急症,有时在毫无先兆的情况下发生不可控制的大出血乃至危及生命。
3.不良生活习惯。首先,不良饮食习惯是主因,饮食不节、饮食无规律、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喜煎炸烧烤、爱碳酸饮料、嗜酒,这些都易引发消化性溃疡。其次,吸烟也是主要诱因,且吸烟会导致溃疡愈合速度减慢。第三,学习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大,也可引起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主要是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做一些针对性处理。比如,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溃疡患者要联合应用具有杀菌作用的药物做根除治疗(根除指药物治疗结束后至少4周复查为阴性,药物治疗结束时幽门螺杆菌消失只能称为清除);如果是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病,首先应停止使用这类药物,不能停药的则需加用抑酸类药物(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最常用的抑酸类药物),有胃黏膜损伤者,可加用有胃黏膜保护作用的药物。
都说胃病是“三分靠治,七分靠养”,其实用在消化性溃疡上也同样有道理。刘教授表示,要有效预防消化性溃疡、防止复发,膳食疗养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做到三餐定时吃,特别是早餐一定要吃,因为不吃早餐容易造成胃黏膜受损。同时要少吃过酸的食物;不能吃易产酸的食物,如地瓜、过甜的点心、糖醋食品等。此外,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力求身心愉快平静,避免精神不佳影响消化功能,进而影响胆汁的排泄。
刘教授提醒,1.5%~5%的长期不愈的消化性溃疡可能发生癌变,因此,那些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肠化生以及萎缩性胃炎的中年人,最好每年做1~2次的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