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祁漫塔格冰沟南多金属矿矿化体地质特征分析

2019-01-02 02:09李良俊杨海云马成兴马文斌何安全
中国锰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含矿狼牙山闪长岩

李良俊,杨海云,马成兴,马文斌,何安全

(1 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 西宁 810029; 2 青海省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 西宁 810003)

东昆仑造山带的西部区段上是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的分布所在,区内具有非常优越的而成矿条件,因此,该区具有非常优越的找矿潜力[1]。目前在区内发现一批大中型接触交代型铁多金属矿床,如卡而却卡与尕林格以及虎头崖和野马泉矿床等,同时还发现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熔离型镍—铜—钴矿床。冰沟南矿床地质新疆自治区和青海省二者相互交接的区域上,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该矿床发育时间较晚,西域板块祁漫塔格早古生代缝合带祁漫塔格北坡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是该矿床的大地构造位置所在,为祁漫塔格—都兰华力西期铁、钴、铜、铅、锌、锡、硅灰石(锑、铋)成矿带的一部分,其在空间分布上与该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非常类似,明显受控于区内的构造特征,分带性非常明显。

1 区域地质

该区主要有白沙河岩组(Pt1b)中深变质岩(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及狼牙山组(Jxl)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中元古代蓟县纪)与打柴沟组(P1-2dc)火山岩碎屑岩建造(早中二叠世)和鄂拉山组(T3e)陆相的火山—沉积岩系(晚三叠世)等地层,同时还发育第四系地层(Q4)。

该区具有非常突出的断裂构造特征(F1-F3),不发育褶皱构造。区内鄂拉山组地层(晚三叠世)主要发育F1断裂,主要分布在该区偏东侧的区域上,属于压扭性逆断层的断裂性质,呈北西—南东方向展布,越有1.4 km的长度;在该区东侧区域的中部区段上出露F2断裂,对打柴沟组以及鄂拉山组和狼牙山组地层进行穿越,该断裂东端呈现南东方向进行展布,西端主要为北东东向展布。断裂分布特征与AP9-3土壤异常二者具有较为良好的套合性,提升区内矿化富集与F2断裂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在断裂的南侧区域上分布着F3断裂,断裂长度约有6 km长,在区域上的南部呈东西向展布,存在北倾特点的断裂面,分支特点断裂分布于此断裂的中部区段上,断裂总体呈近东西—北东向展布于狼牙山组大理岩和片岩,区内较为突出的银矿化富集经相关的探槽工作予以明确[2]。

侵入岩体在该区发育较少,只分布一些闪长岩以及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等中酸性侵入岩脉。侵入接触于狼牙山组地层(中元古代蓟县)以及鄂拉山组(晚三叠世)地层中。在狼牙山组及中酸性侵入岩二者相互交接的部位上有部分矿化体被发现,提升成矿过程与岩体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

该区具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同时成矿时代具有非常大的跨度,沉积变质型铁矿在金水口岩群中(古元古界)被发现,如查可勒图以及那西郭勒等矿床的发现,显示区内成矿的最早时代为古元古界。热水喷流沉积型钴—铋—金矿在滩间山群(早古生代)比较发育,典型的矿床为肯德可克钴—铋—金矿床。夏日哈木式岩浆熔离型镍(铜—钴)矿床发育于区内早—中泥盆世超基性岩内。该区成矿大爆发的阶段主要集中在晚古生代以及中生代造山时期,接触交代型—热液型—斑岩型矿床尤其发育,该区铁—铅—锌(铜)矿床与花岗闪长岩以及石英闪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岩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狼牙山组(蓟县系)以及滩间山群(寒武—奥陶系)和鄂拉山组(上三叠统)与第四系等是该矿区的主要地层出露(图1)。在该矿区南部区域上主要分布狼牙山组地层,不整合接触于鄂拉山组地层,有约3 km的宽度出露,呈现42(°)~66(°)的倾角向北西及北东方向进行倾斜。夹大理岩的绢云绿泥粉砂板岩以及绿泥石粉砂板岩和绢云母硅板岩和碳质硅板岩等是其主要的岩性特征。在该矿北东侧的区域上发育滩间山群,呈现断层接触和不整合接触的形式接触于鄂拉山组,二长花岗岩以及花岗闪长岩对其进行侵入,主要表现为孤岛状及残留状特征。有约2 km宽度的地层出露,向北东方向进行倾斜,倾角为45(°)~67(°)。变质砂岩以及灰岩和结晶灰岩等是其主要岩性特征,石英岩以及含碳大理岩以及条带状大理岩分布较少,角岩化在部分岩石上可见。

区内发育大量的鄂拉山组地层,流纹岩以及火山角砾岩和晶屑玻屑凝灰岩和安山岩等是其主要的岩性特征。

图1 青海祁漫塔格冰沟南一带区域地质

2.2 构造

区内具有非常突出的构造特征,尤其是南部及中部地区发育明显,主要呈现北西向的主体构造线特征。北东向以及东西向断层在该区中部地区比较发育。逆断层为北西向断层的性质特点,存在北倾现象,北部断层有约7 km的延伸长度,侵入岩(印支期)以及滩间山群是该断层的上盘,鄂拉山组是其下盘,在断层周围具有非常突出的破碎岩石特征,无明显的蚀变矿化情况,仅见褐铁矿化与高岭土化;南部区域的断层约有1~5 km的延伸长度,闪长岩体及狼牙山组被该断层进行切割,其周围具有非常明天的岩石破碎特征,同时具有较为强烈的蚀变矿化特点,含矿破碎蚀变带(Ⅰ、Ⅱ、Ⅲ号)就形成与此,闪锌矿化以及绢英岩化和碳酸盐化以及方铅矿化和矽卡岩化与孔雀石化和黄铁矿化等比较发育。呈现北东向展布的断层没有较大规模,鄂拉山组地层被其进行切割,有破碎带(宽3~5 m)可见,蚀变矿化不明显,仅见孔雀石化以及高岭土化和黄铁矿化与褐铁矿化等。呈东西向展布的断层约有1.1千米的长度,辉长岩体以及闪长岩体以及狼牙山组等被其进行切割,含矿破碎蚀变带(Ⅵ号、Ⅳ号)形成于东西向断层中,闪锌矿以及方铅矿和黄铜矿化和黄铜矿化与褐铁矿化、矽卡岩化等比较发育[3-4]。

2.3 侵入岩

区内发育非常丰富的侵入岩,不仅复杂而且具有非常多的类型,花岗斑岩以及花岗闪长岩与二长花岗岩等晚三叠世岩石主要发育于矿区北东部区域上,橄榄辉长岩以及闪长岩和辉长岩等在矿区南西部区域上比较发育。二长花岗岩以及花岗闪长岩主要以岩株特征进行产出,有约8 km的长度出露,鄂拉山组以及滩间山群受其侵入明显。

3 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3.1 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

有320 km的AS27异常面积经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被发现,Ag与Sn和Bi是其主异常元素,Au与Zn和Pb以及Mo与As等是其组合元素,图2。在不同元素异常外、中、内带上具有明显的异常特征,不仅规模大,而且衬度也大,并具有良好的元素套合特征。通过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将此异常定为乙类,与四角羊和野马泉以及虎头崖等水系沉积物测量,其异常位居于这三者之前。并施之于3次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显示较好的异常特征,且无明显的异常变化,具有明显的浓集中心。

图2 冰沟南地区AS27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

3.2 1∶1 万土壤异常特征

利用1∶1 万土壤测量在AS8 异常中部区域有7 处(AP1~AP7)综合异常被圈出,主要表现为条带状不规则的异常特征,呈近东西向进行展布,其具有较好的异常套合特征,分带明显,Ⅰ号矿化蚀变带在该异常中被发现,具有黄铜矿化、黄铁矿化与铅锌矿化以及硅化和绿泥石化等,土壤以及激电等异常与其形态存在非常类似,通过探槽工程对带内浓集中心以及高异常值段进行控制。有两条铅锌矿化体和一条铜矿化体在Ⅰ号矿化蚀变带内被圈出。

4 成矿地球物理特征

4.1 1∶5万高精度磁法磁异常特征

该异常特征在区内表现为大小不一的规模,主要呈现带状狭长特征进行分布,展布方向与组构造线以及岩体走向呈现一致状态,异常幅值不高,平稳宽广。

4.2 激电近场源异常特征

依照1∶1万激电近场源测量在AS8异常的开展,有近东西走向的激电异常被圈出,在北面以及西面区域上未降到封闭状态,整体背景值在北面区域上明显较高,在6%左右,达100 Ω·m视电阻率背景值,主要表现低阻高极化特征,可能由矽卡岩矿化带所导致。

5 矿化体地质特征

Ⅰ号矿化蚀变带 呈现近东西向进行展布,约有4 km的长度,宽度范围在30~80 m之间,矿区南侧区域闪长岩体以及狼牙山组地层(中元古代蓟县纪)相互交接的部位是是分布所在。矽卡岩化大理岩以及透辉石矽卡岩是该带的主要岩性特征。该带呈现北倾的总体特征,部分区域存在南倾特点,倾角50(°)~65(°)。目前有两条铅锌矿化体以及一条铜矿化体在带内被圈出。Ⅰ-1铜矿化体达0.21×10-2Cu品位,透辉石矽卡岩是其主要的含矿岩性特征;Ⅰ-2铅锌矿化体达(0.72~0.79)×10-2Zn品位,Pb品位为(0.38~0.45)×10-2,矽卡岩化大理岩以及透辉石矽卡岩是其主要的含矿岩性;Ⅰ-3铅锌矿化体达0.55×10-2铅品位,达0.47×10-2锌品位,透辉石矽卡岩是其主要的含矿岩性。呈现条带状的矿化体特征,狼牙山组地层(中元古代蓟县纪)明显控制着该矿化体,显示明显的层控特点。黄铜矿化以及孔雀石化和黄铁矿化与铅锌矿化等是其主要的矿化特点,主要呈现致密块状以及稀疏浸染状和星点状特征。具有矽卡岩化以及绿泥石化和高岭土化的蚀变特点。通过相关资料以及野外观察,铜矿化强烈的地段具有明显的孔雀石化以及铅锌矿化和黄铁矿化等特征。矿化不强的地段具有明显的高岭土化特征。依照空间分布的矿体特征,矽卡岩(由蚀变带形成)是矿体的主要产出部位,矿化体没有较高品位,规模也不是很大,然而土壤异常以及激电异常带与矿化体非常吻合,呈现似层状的矿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层控特点,显示其找矿潜力可观[5]。

Ⅱ号含矿矽卡岩带 呈现南西—北东向进行展布,主要表现为条带状特征,约有800 m的长度,宽度在10~50 m之间,总体向北倾斜倾角为60(°)~75(°),狼牙山组地层(中元古代蓟县纪)以及区内闪长岩(西部)二者相互交接的区域是该带的分布所在,绿帘石化以及绿泥石化和矽卡岩化等蚀变特征非常明显。黄铜矿化以及黄铁矿化和铅锌矿化与孔雀石化等是其主要的矿化特征,目前有一条铜矿体被圈出,达0.22×10-2Cu品位,视厚度1.5 m,矽卡岩是其主要的含矿岩性。

Ⅲ号含矿矽卡岩带呈现近东西向进行展布,约有500米的长度,宽度范围在10~30 m之间,分布于矿区偏西方向的北部区域上,鄂拉山组火山岩(晚三叠世)主要分布在其上部,狼牙山组地层(中元古代蓟县纪)片岩主要分布在其底部,绿泥石化以及矽卡岩化是其主要的蚀变特征;黄铁矿化以及方铅矿化和孔雀石化和闪锌矿化等是其主要的矿化特征。

6 结 论

目前有一条渗滤交代矽卡岩型铜矿化体在该矿矿区被发现,同时还发现两处铅锌矿化体,一处矽卡岩型多金属矿。矿化蚀变带以及含矿矽卡岩带与含矿蚀变带在以前开展的工作中发现其具有非常大的规模。不仅有热液型矿化类型的金属矿,同时还有矽卡岩型矿化类型的金属矿,碳酸盐岩(狼牙山组)是其主要的分布地带,起着重要的赋矿作用。和邻区维宝铅锌矿进行比较,狼牙山组也是主要的含矿地层。火山岩以及狼牙山组相互交接的区域,吻合较好的物化探异常区域应当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具有优越的找矿前景。

猜你喜欢
含矿狼牙山闪长岩
含矿地质体体积法在山东五莲七宝山地区铅锌矿资源潜力评价中的应用
甘肃省永昌地区熊子山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关于RCA改性剂在闪长岩上面层的应用研究
吉林中部早三叠世高镁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塔木素铀矿床地下水类型研究
南太行綦村岩体中辉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语文(S)版第九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狼牙山寻宝
河北省非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含矿建造划分
伊春市昆仑气铅锌银矿床含矿矽卡岩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