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茫崖行委黑柱山地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19-01-02 02:13:14祁发龙
中国锰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预查山沟铜矿

谷 超,祁发龙 ,李 杰,沈 娟

(1. 青海省地质调查局,青海 西宁 810001; 2. 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青海 西宁 810001)

0 前 言

黑柱山位于位于祁漫塔格—都兰华力西期铁、钴、铜、铅、锌、锡、硅灰石(锑、铋)成矿带(Ⅲ11)—乌兰乌珠尔华力西期铜(锡)成矿亚带(Ⅳ15)。区内共发现铁、多金属矿床和矿点20余处,矿种有铜、铅、锌、金、钴、铋、镍、铁等。其中中型矿床3处(肯德可克、野马泉、尕林格),小型矿床5处(五一河、冬巴、虎头崖、乌兰乌珠尔、景忍),已提交铁矿储量近1.3亿t,铅锌储量30万t,并伴生一定量铜储量,普遍伴生有金。离本区较近的有乌兰乌珠尔铜矿床与虎头崖铜多金属矿床等。

1 区域地质背景

黑柱山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行委。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祁漫塔格山北坡—夏日哈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岩浆弧带(Ⅰ9-2)北西段,构造线为北西—南东向。主要为一套碎屑岩夹火山岩、碳酸盐岩的海相沉积建造;构造以断裂为主,岩浆侵入活动较频繁,是青海省重要的铜多金属矿成矿带之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1]。

区域主要出露有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Pt1J)、寒武—奥陶系滩间山群(∈OT)、上泥盆统黑山沟组(D3h)、石炭系(C):石拐子组(C1s)、大干沟组(C1dg)、古近系路乐河组(E1-2l)和第四系(Q4)。

区域内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分侵入、喷出两种形式。侵入岩出露于祁漫塔格一带,岩性由超基性岩—酸性岩均有出露,以酸性岩占绝对优势。分属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3个岩浆旋回,与构造关系密切。火山岩为寒武—奥陶系滩间山群(∈OT)主要的组成部分,以中—基性火山熔岩为主;上泥盆统中呈夹层出现,以中酸性熔岩为主。

2 成矿地质背景

2.1 矿床地质特征

研究区内火山岩分布广泛,北西西断裂构造发育,在该组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中,石英脉较发育,并伴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等强烈蚀变,具有形成热液型、喷流沉积型多金属矿的地质、构造条件。

预查区范围内及附近发现的铜矿(化)体、铅锌矿体为不同成因类型的矿产,其成矿时间和主要成矿作用不同;预查区外的铅锌矿体主要表现了明显的沉积特征,严格受控于含重晶石大理岩,成矿时间与地层(围岩)形成时期基本一致(不排除后期富集作用)。铜矿体及矿化体主要产于由北西西向断裂所派生的次级构造裂隙内,与石英脉关系密切,热液蚀变作用明显,为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的石英脉型铜矿[2]。

2.2 矿(化)体特征

从整体上来看,本区出露的矿体及矿化体主要为条带状,且空间上的连续性较差,I号含矿破碎带出露于滩间山群(∈OT)硅质岩段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孔雀石、黄铁矿,非金属矿物为石英、长石、绢云母等[3]。矿石主要呈稀疏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在I号含矿破碎带发现的矿体及矿化体已经封闭,通过探槽工程揭露,圈出I-2铜矿体和I-1、I-3两个低品位铜矿体,以及5个铜矿化体KH1~KH5(表1)。

表1 铜矿化体特征

矿区内圈出矿体3条,I-1低品位铜矿体:沿破碎带产出,出露于滩间山群(∈OT)硅质岩段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孔雀石、黄铁矿,非金属矿物为石英、长石、绢云母等。矿石主要呈稀疏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矿体宽0.98~2.85 m,平均真厚度1.863 m,长约230 m,含铜品位0.24%~0.48%,平均品位0.347%。I-2铜矿体;沿破碎带产出,出露于滩间山群(∈OT)硅质岩段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孔雀石、黄铁矿,非金属矿物为石英、长石、绢云母等。矿石主要呈稀疏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矿体宽0.3~13.3 m,平均真厚度5.853 m,长约190 m,含铜品位0.16%~2.19%,平均品位0.767%。西侧窄而品位较高,东侧宽大但品位略低。矿体产状为209(°)∠74(°)。I-3低品位铜矿体;沿破碎带产出,出露于滩间山群(∈OT)硅质岩段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孔雀石、黄铁矿,非金属矿物为石英、长石、绢云母等。矿石主要呈稀疏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矿体长约70 m,平均真厚度1.98 m,含铜品位0.24%~0.44%,平均品位0.34%。

矿物由金属矿物和脉石矿物组成:主要含孔雀石、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含铜矿物主要以它形粒状集合体,呈稀疏浸染状、细脉浸染状不均匀分布于脉石矿物颗粒间或沿裂隙充填。孔雀石为区内矿体中普遍存在的含铜矿物,多见于矿体的氧化带,多呈微晶集合体,并且铜矿体主要赋存于石英脉及硅化带中,是直接的矿化标志[4]。

铜矿石矿石结构主要为它形粒状结构,次为交代残余结构。区内主要围岩蚀变类型为:绿泥石化、硅化、绿帘石化,次为褐铁矿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

3 地球化学特征

AS2综合异常:该异常位于区内西北角,一半位于黑山沟组,出露岩性为硅质岩、英安岩、玄武岩;一半位于第四系内,由Zn、Ag、Cu、Pb 4种元素组成,异常形态近似椭圆形,元素的分带性、套合性一般。锌元素异常值在91.38×10-6~97.59 ×10-6、银元素异常值为0.14×10-6、铜元素异常值为39.76×10-6、铅元素异常值在28.86×10-6~31.56×10-64种元素套合性一般,浓集中心不明显,异常规模及异常衬度值较小(表2)。通过对该预查区综合异常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认为该综合异常为黑山沟组火山岩引起。

表2 AS2综合异常元素统计

AS3综合异常:该异常位于预查区北部,一半位于黑山沟组,出露岩石为板岩,安山岩、玄武岩等;一半为第四系覆盖,由Zn、Ag、Cu、Pb 4种元素组成,异常形态呈不规则状,元素的分带性、套合性差。Zn异常值为78.68×10-6~114.2×10-6、Ag异常值为0.41×10-6、Cu异常值为6.23×10-6~205.9×10-6,Pb异常值为34.11×10-6~38.9×10-6。Pb、Zn、Ag、Cu 4种元素套合性较差,浓集中心不明显,异常规模及异常衬度值较低。仅有Cu元素异常浓度分带清晰,外、中、内带齐全,分析认为该异常为黑山沟组火山岩引起。

AS5综合异常:该异常位于预查区中部在开采重晶石(铅锌)矿东侧,出露地层为滩间山群、黑山沟组,断层F11斜切异常南西侧,岩石破碎,产状较乱,石英细脉贯穿于其内。该综合异常形态呈不规则椭圆形,长轴方向为北北东向,面积约0.95 km2。元素组合为Ag、Zn、Pb、Cu,Ag异常值为1.13×10-6~50.5×10-6、Zn 异常值为83.08×10-6~10 956×10-6、Pb异常值为28.86×10-6~48 024×10-6、Cu异常值为29.6×10-6~236.1×10-6。Pb、Zn、Ag 3种元素套合性较好,浓集中心明显,异常规模及异常衬度值大。如图1所示,浓度分带清晰,外、中、内带齐全。

图1 AS5综合异常剖析图

AS6综合异常:该综合异常位于预查区西部,出露的岩性为滩间山群安山岩、英安岩、玄武岩、硅质岩、火山碎屑岩与黑山沟组出露的火山角砾岩等,滩间山群与黑山沟组二者呈不整合接触关系。该综合异常形态近似圆形,异常分带性套合性较好。元素组合为Ag、Pb、Zn,银元素异常值在0.11×10-6~6.79×10-6、Zn 异常锌值在82.1×10-6~348×10-6、Pb 异常值在28×10-6~42.37×10-6。Ag元素异常相对较好,浓度分带清晰,外、中、内带齐全。

4 地球物理特征

区内磁场特征明显,可以分为北东和南西两个磁场分区;北东分区以正异常为主,南西分区以负异常为主,异常总体走向为北西—南东向。

北东磁场分区以正异常为主,异常总体呈带状分布,走向为北西—南东向,共圈定了2个(C2、C3)正磁异常,主要由各种中、深变质岩及少量的花岗岩体组成。

南西磁场分区则主要以低负异常为主,圈定为C1异常,走向为北西—南东向,与区内南西部黑山沟组与滩间山群的地质界线相吻合,表明了两套地层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磁性差异。

C1磁异常位于工作区中部,异常峰值为-115.11 nT,异常形态呈带状,长约 4.6 km,最宽处约200 m,最窄约180 m。磁异常走向NW-SE向,异常中心相对磁测平面等值图上对应的磁异常中心向北东偏移,磁异常体倾向北东,对应的C1负异常范围,从浅50 m到深150 m,逐渐向北东侧扩大,说明引起C1负异常的地质体深部一直向北东偏移。

C3磁异常位于工作区北东部,异常峰值为74.28 nT,异常形体为条带状,长约3.8 km,异常最宽处约260 m,最窄处约120 m。磁异常走向NW-SE向,异常带两侧均较疏缓。磁异常呈串珠状正异常,局部伴生有与正异常对应的负异常,推测异常展布地段存在断层F1,该断层位于工作区北部,呈北西南东向,长约3 km。对应的C2负异常范围,从浅50 m到深100 m,逐渐向北东侧扩大,上延150 m后异常消失,说明引起C2正异常的地质体深部延伸有限并向北东偏移,磁异常体倾向北东。说明引起该异常的地质体规模小且埋深浅。

5 找矿标志

区内火山岩分布广泛,北西西断裂构造发育,在该组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中,石英脉较发育,并伴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等强烈蚀变,具有形成热液型、喷流沉积型多金属矿的地质、构造条件。区内及附近发现的铜矿(化)体、铅锌矿体为不同成因类型的矿产,其成矿时间和主要成矿作用不同;预查区外的铅锌矿体主要表现了明显的沉积特征,严格受控于含重晶石大理岩,成矿时间与地层(围岩)形成时期基本一致(不排除后期富集作用)。铜矿体及矿化体主要产于由北西西向断裂所派生的次级构造裂隙内,与石英脉关系密切,热液蚀变作用明显,为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的石英脉型铜矿。总结出牦牛沟铜金矿床如下找矿标志:

1)岩性标志:区内铜矿体主要赋存于石英脉及硅化带中,是找矿的直接标志;火山角砾岩和安山岩等火山岩分布区也应引起注意,尤其是在火山岩与相对较薄的砂岩的接触带,产状陡变所形成的突出部或港湾部为寻找矿体的有利部位[5]。

铅锌矿体赋存于含重晶石大理岩中,其顶、底板为绢云母板岩,地表形成黄褐、红褐色褐铁矿化条带。

2)构造标志:矿体主要赋存于有北西西向断裂派生的次级构造裂隙中。

3)氧化蚀变带标志:地表凡有孔雀石化、蓝铜矿、褐铁矿化等明显次生矿物地段。

4)异常标志:水系沉积物异常、地化剖面高值区为间接找矿标志。

6 结 论

1)黑柱山地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寒武—奥陶系滩间山群(∈OT)和上泥盆统黑山沟组(D3h)。其中寒武—奥陶系滩间山群(∈OT)可分为3段,自下而上依次为:a岩性段为安山岩段;b岩性段为硅质岩段;c岩性段为火山岩段。上泥盆统黑山沟组(D3h)可分为2段,自下而上依次为:a岩性段为火山碎屑岩段;b岩性段为板岩段。

2)区内断裂发育,出露的断层构造主要为祁漫塔格主脊断裂的次级断裂黑山断层(F11)和红垭豁断裂断裂(F9),断裂构造以北西向断裂为主,衍生四条次级断裂F1、F2、F3、F4,岩石片理化较强,裂隙发育,局部有褐铁矿化蚀变。

3)预查区磁场特征主要表现北正南负,异常变化趋势明显,发现了一个负磁异常C1和两个正磁异常C2、C3。

4)预查区内圈出了AS1-AS8八处水系综合异常;其中AS8、AS5号异常展布地段已发现矿体以及矿化体;AS6异常规模较大,元素峰值高,元素套合性较好,具有很好的指导找矿意义。

猜你喜欢
预查山沟铜矿
我爱我的土山沟
今天我要回山沟
全球十大铜矿公司
矿产勘查(2020年3期)2020-12-28 00:27:38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矿产勘查(2020年3期)2020-12-28 00:27:00
综合物探方法在安徽萧县前欧盘铅锌金矿预查中的应用
矿产勘查(2020年9期)2020-12-25 02:53:34
发展生态养殖 山沟里拓出增收路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4 06:21:38
特大型井下铜矿山采选工程管理与实践
中华建设(2019年8期)2019-09-25 08:26:26
氧化铜矿硫酸搅拌浸出工艺研究
数学课堂中的预习之谈
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期)2015-10-21 20:00:36
安徽庐枞盆地首次发现钨矿、钼矿
西部资源(2015年3期)2015-08-15 00: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