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9-01-02 17:21:06苑书凤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产品文化

文_苑书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站在国家和民族前途与命运的高度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作出的重要判断,体现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长远发展的战略考量,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必将在这一过程中寻得新的坐标定位,获得新的长足发展。

一、进入新时代,文化产业站上新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文化开放水平。文化产业已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对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对增强国民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

文化产业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257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与文化创意领域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密切相关的文化服务业收入达到34454亿元,增长15.4%。(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文化市场持续扩大。文化产品受众不断增加,2018年,全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2.14亿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9%,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3%。(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609.76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378.97亿元,占比超过六成。(数据来源:“国家电影局: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600亿元 国产片市场占比超六成”,新华网,2018年12月31日)部分骨干文化企业跻身世界级。中国出版集团连续4年入选“全球出版业营业收入50强”,连续4次入选“亚洲品牌500强”。腾讯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游戏企业,培育了完整数字文化生态,打造出涵盖文学、动漫、影视、游戏、音乐、电竞、体育、衍生产品的全产业链。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2018年,全国出版各类报纸340亿份,各类期刊24亿册,图书95亿册,人均图书拥有量达到6.85册;全国生产电视剧323部13726集,电视动画片86257分钟,故事影片902部,科教、纪录、动画和特种影片180部。(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已成为世界图书出版第一、电视剧制播第一、电影银幕数第一的文化产业大国。

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趋势不断增强。技术进步带动各类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快速增长,全国网络视频、网络音乐和网络游戏的用户规模分别达到6.12亿、5.76亿和4.84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文化平台类企业不断创新商业运营模式、拓展传播渠道、降低创作门槛,有效激发了全民文化创造活力。在网络文学领域,仅阅文集团内容平台,就有770万名作家和1120万部作品,2018年新增作品数量达到80万部。(《阅文集团截至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全年业绩公告》)新的作家与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呈现出用户年轻化、题材多样化、阅读社交化等趋势。文化与旅游、体育、科技、金融等行业融合不断深化。在文旅融合领域,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对全国60个样本城市开展的《中国城乡居民出游意愿调查》,2019年春节期间,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科技馆、历史文化街区的游客比例分别达40.5%、44.2%、40.6%和18.4%,观看各类文化演出的游客达到34.8%。春节期间全国剧院演出在线购票同比增长23.5%。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文化参与性大幅增长,红色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正在不断走热。

文化产业正带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走出去”,带动中国文化向世界输出,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国产影视与文学作品不断扩大国际传播范围,华策影视已经成功将中国影视作品出口到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门户“起点国际”,目前已上线150多部英文翻译作品和3000多部原创英文作品。(欧阳友权:“中国网络文学缘何领先世界?”,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3月29日)文化产业经营模式与技术标准逐步向世界输出。四达时代集团自2008年在非洲开展数字电视运营业务以来,已在非洲法语区、英语区和葡语区3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发展了超过2200万用户,成为非洲数字电视三大运营商之一。(数据来源:四达时代集团官网)由我国主导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成为首个由我国制定的文化领域国际技术标准。(“文化部:我国文化领域首个国际技术标准正式发布”,新华网)部分创新文化产品正在迅速建立国际竞争力。抖音海外版Tik Tok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流行的视频应用之一,服务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App Store的下载量接近8亿次。不同国家的消费者通过中国走出去的文化产品,认识并喜欢上了中国文化。

虽然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文化产业领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一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我国国力、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匹配。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匮乏,缺乏创意与创新精神,无法反映中国气派。二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带来过度娱乐化倾向。少数企业、平台、作品为了追求票房、收视率、点击率、浏览量,忽视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生产出的文化产品缺乏宣传、教育、审美、引导舆论等社会价值。三是部分文化产品与市场需求及产业发展方向脱节。虽然产品符合主旋律要求,但不具备在市场环境下的传播能力与生存能力,无法在竞争中立足,并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树立文化自信,引导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文化产业作为一定价值观指导下的产业形态,只有在文化自信的引领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才能取得更加健康的发展。

保持自身文化自信,才能保证文化产业不走偏。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尊重文化产品所具有的商品属性、产业属性和经济属性,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中的配置作用,鼓励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创作、生产出更多的文化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让文化产业市场主体以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生产、销售和传播过程中,重视文化的教育、感化、导向作用,使得文化产品能够聚焦新时代主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成就,使人民群众在消费文化产品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

唤起国人文化自觉,才能扩大对本国优秀文化产品的需求。全球化环境下,良莠不齐的各种思潮涌入我国,造成历史虚无主义与“西方中心论”在文化领域传播蔓延,侵蚀了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根基,造成文化思想混乱,进而对下游的文化市场造成消极影响。一方面,从西方日韩引进的文化产品、模仿照搬国外的文化产品、宣扬西方思想与审美的文化产品大行其道,占据了过高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对传统文化的陌生、误解与淡忘,导致部分传统文化产品受众狭窄,市场冷清,后继乏力。只有不断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唤醒广大人民群众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与自豪,让国人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入主动,蕴含中国价值和中国智慧的文化产品、具备革命精神和崇高理想信念的文化产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才能更加有效、全面地占领主流文化市场。当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被宣传普及,当传统文化讲仁爱、孝父母、厚邻里、守诚信、勉读书、崇勤俭的时代价值深入人心,当国画、民乐、手工编织、中医在社会上流行,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将持续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旅游、健康、艺术等文化产品需求。

发掘民族优秀文化资源,才能创造出更加优质的文化产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藏着巨大的精神财富,是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这其中既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样的文学经典,也有起源于儒、道、墨、法各家的中国哲学理论,更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等中国革命不同阶段形成的优秀革命精神。例如,正是由于遵循中国特色的价值观与想象力,有着中国式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由中国当代科幻文学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成为中国电影历史上票房第二高的影片。只有运用好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文化产品创作与研发过程中植入民族精神的“根”与“魂”,长城、故宫、兵马俑、大熊猫、中国功夫这些中国文化符号才能新起来、活起来,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扎根民族、无愧时代、打动世界的文化产品。

三、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2018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4644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8元,分别比2013年增长48%和54.2%。经济发展引发消费结构升级,将会给中国文化产业创造巨大的发展机遇。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让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GDP的增长,拉动相关产业升级,更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继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作出更大贡献,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精神食粮。

一是始终坚持正确导向,为文化产业发展扎牢思想理论根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好《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要求,使文化产业更好地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文化自信的精神内核与理论支撑。建立有效机制,推动文化产品的生产者、评价者、监管者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评价、管理过程中,使文化产业发展始终保持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轨道上。

二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文化产业更高质量地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化产业的创作主体和经营主体需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不论是文艺创作、文化传播还是文化产品研发,必须以人民为中心,贴近人民生活,反映人民心声,讴歌人民英雄,创作生产出真正被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文化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人民文化品位、国民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三是持续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使得适应市场竞争、能够满足人民文化产品需求的企业能够有更大的施展舞台,不适应市场竞争、难以提供合格文化产品的企业及时被市场清出。落实产业、金融、财税相关政策,推动行业并购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加强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有效对接,通过企业上市、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方式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提升文化企业资本运营能力。创新文化企业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打造良好企业文化,加快形成现代企业制度。

四是充分应用科技进步成果,实现我国文化产业弯道超车。抓住科技变革机遇,围绕“互联网+”,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发展移动新媒体、数字创意、数字出版、文化电商等新业态,积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推动文化企业在聚焦主业的同时,大力拥抱云计算、人工智能、5G、物联网、超高清视频等科技最新成果,赋予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文化新的生命力,升级文化产业结构,丰富文化产业内容,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

五是发力文化产业供给侧升级,以文化精品奉献人民。对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中医、中餐、建筑、艺术等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梳理、整合、策划和包装,将文化从博物馆、民间记忆、经典著作中“请”出来,通过与影视、动漫、游戏、周边、音乐互相打通融合,推动文化资源产业化、品牌化,使得原创文化产品既“养眼”又“养心”。实施“文化+”行动,以创新、创意为动力,将文化产品的生产开发从工艺品、图书、玩具等初级产品,延伸到文化演艺、影视制作、研学修行、版权经营等高附加值、长产业链产品,扩大中高端文化产品供给,促进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结合,提高各相关行业“文化含量”。加强版权保护,依法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保护版权权利人利益,让文化企业有更充足的动力进行创新。

六是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扩大文化产业对外交流。在吸收引进世界优秀文化产品、最新文化科技成果、先进文化产业经营理念的同时,积极推动我国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参加国际竞争。鼓励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文化投资相结合,拓展海外文化市场,引导文化企业海外投资并购。强化“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联系,通过教育、出版、影视的推广与传播,延续丝路精神,将中国的价值理念、艺术创造、生活方式传递到更多国家。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产品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谁远谁近?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23:50
文化产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7
文化产业
中国记者(2014年7期)2014-03-01 01:41:10
文化产业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2
文化产业
中国记者(2014年1期)2014-03-01 01:36:16
新产品
玩具(2009年10期)2009-11-04 02:33:14
产品
个人电脑(2009年9期)2009-09-14 03: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