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春 ,冉昆玉 ,李海林
(安徽工程大学 团委,安徽 芜湖 241000)
借鉴马克·汉森(Mark Hanson)在教育管理学中提出的“组织”概念,高校学生组织是指主体由大学生组成,遵从共同的心理意识和学校规定,在统一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规范下,具有固定组织结构、权责明确的相对独立的群众性团体.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学生权益组织和学生兴趣组织.前者以学生联合会为代表,后者以社团组织为代表.关于高校学生组织的研究很多,一般涉及概念定义、组织设置优化、运行模式与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等方面.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相关学生组织”这个概念,但是没有进行具体的界定.通过对中国知网检索,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文献对“相关学生组织”这一概念进行研究.官方文件中所称的学生组织也很少提及“相关学生组织”.例如,在《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中,对学生会组织与团组织、学生社团的关系进行了明确.在《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第十四条中明确:学生会、研究生会在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指导帮助下,依照法律、学校规章制度和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但是以上两个文件都回避或者忽略了“相关学生组织”这个概念.因此,有必要通过对高校学生组织进行梳理分析,进一步区分“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其他学生组织”三个类别的学生组织之间的差异,并对“相关学生组织”进行一定的分类和定义,以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推动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构建.
2017年12月,课题组开展了“高校学生会组织参与民主管理情况调查”的问卷调查,共获得1003份有效样本,调查范围包括A高校在内的数十所高校.
调查数据表明,高校的学生组织中学生会占比96.71%,学生社团占比92.92%,专门委员会(如伙管会、宿管会、读委会)占比82.05%,其他学生组织占比20-14%.除了由团委直接指导的团学组织,例如团委内设机构、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高校还有其他众多类型“相关学生组织”,且不同的高校之间存在差异.例如,大学生记者站、自律监察委员会、广播站、公寓管理委员会、校级勤工助学中心、校卫队等等,且归属于不同的部门选拔教育和管理.既由学生组成,又与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没有设置、运行上的关联.那么高校“相关学生组织”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形式,由谁来实施管理和指导,有什么样的优势以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与“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契合等,都是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以A高校为例,除了严格意义上由同级团委归口指导的各级学生会组织,团委履行主要管理职能的学生社团,还有团委和相关职能部门双重指导的专门学生组织,直接由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指导的学生组织,以及由青年学生组成的团委内设部门和直属组织.
(1)直接隶属于团委的学生组织.《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支持和鼓励高校团委按照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组织提升等主要任务,根据工作实际合理设置和调整工作机构.在团中央学校部印发的《一封来自共青团的信》中列出校团委下设机构一般为“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文体部、学术部”,同时明确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进行调整优化.事实上各高校除了团委内设部门外,一般还设有相关的专门委员会,代表团委行使一定的工作职能,负责团委的事务工作,它们的主体一般都是由学生组成[1].例如,由爱好新媒体并具有一定的特长的学生组成的青年传媒中心,主要代表团委负责新媒体运营;由爱好文艺并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组成的大学生艺术团,主要代表团委负责开展大学生艺术实践、实施艺术教育,等等.严格意义上,这类学生组织不属于“相关学生组织”,而是由学生骨干组成的共青团内设部门和专门机构.
(2)由团委和职能部门双重指导的学生组织.这种类型的学生组织往往直接参与涉及学生切身利益、学生关注度高的管理服务工作,是具有明显的学生权益维护性质的学生组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校团委从宏观上对其进行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的指导,负责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以及思想教育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指导其开展具体的业务工作,实际上也是学校实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及推进学生直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一种途径和方法.例如,负责大学生饮食权益维护与服务的伙食管理委员会、负责学生宿舍自我管理与服务的宿舍管理委员会、负责学生读者权益维护与服务的读者工作委员会,等等.
(3)由相关职能部门直接指导管理的学生组织.这种类型的学生组织直接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成立,往往扮演的是管理部门辅助者的角色.既与团委和职能部门双重指导的学生组织有相同点,也有明显的差别.即不管是宏观指导还是具体的业务指导,都不直接隶属于团委,也不属于团委指导的学生会组织,且没有归类为团委履行主要管理职能的学生社团.例如,负责协助学生处开展学风建设、政策宣传、信息沟通、勤工助学岗位招聘与管理、学生行为监督等多项工作的学生自律监察委员会;负责协助就业指导中心开展学生就业权益维护和服务的学生就业互助委员会;负责协助宣传部开展新媒体运维、校园广播、新闻采访的“双微工作室”、大学生广播台、大学生记者站;负责协助教务处开展教学信息收集、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状况调研的教学信息员队伍;负责协助保卫处开展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校卫队等.
“相关学生组织”的存在与高校自身历史传承和管理习惯有关[2],往往是适应实际工作需要而设立,具有较强的工作针对性,在学校教育管理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管理育人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1)通过设立专门的学生组织,选拔学生代表参与直接涉及学生切身利益、学生关注度高的管理服务工作,学生直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体验度明显提升,学生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认同度显著提高[3].例如,在A高校托管食堂管理办法中有这样的规定:上一年度在所有托管食堂中,月度考评分值(由领导小组达标考核和学生满意度测评加权计得,其中领导小组达标考核分值权重为20%,学生满意度测评分值权重为80%)最低,且低于80分(不含80分)的食堂,其托管单位将被取消续签该食堂下一年度托管经营合同的资格,且三年内不得参与学校食堂经营权托管竞标.其中,学生满意度测评就由学生伙食管理委员来负责具体实施.从实际运行来看,学生可以直接就自己健康饮食、合理消费的权益发声,且对食堂承包方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学生满意度测评低的经营单位将因为测评低而失去经营权,学生代表民主监督作用的发挥得到了师生的认可,学生组织存在的价值得到彰显[4].
(2)职能部门通过设立专门的学生组织,并选拔优秀的学生干部参与到具体的党政工作中来,一方面有效缓解了职能部门人事编制短缺、工作人手不足带来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学生干部参与到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中来,对学校党政的重点工作有了更为直观和直接的了解,且学生代表在组织中得到了培养与锻炼.
(3)学生组织多元化发展的模式,进一步扩大了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覆盖面,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与“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相比,“相关学生组织”在规范性、系统性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和不足.
(1)让学生直接参与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管理服务工作,给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挑战.在一些事关经济利益、考核评优的具体管理服务工作中,学生代表会受到来自各方利益体的影响和压力.食堂经营方会因为学生满意度测评的重要性而想方设法接近学生代表,甚至会采取小恩小惠和拉拢的手段,会给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
(2)相关职能部门往往把直接指导和管理的学生组织看作是为管理者服务、帮助管理者处理内部事务的组织,由于工作职能的原因,很难系统地开展学生干部思想引领工作,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思想政治协同育人合力的发挥.
(3)造成了对学生组织的模糊理解,与学生组织受党委领导、团委指导的基本定位不相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组织之间往往会出现一些矛盾和重复性的工作,导致工作权责主体不清晰,“一心”与“双环”的运转就会遇到问题,对构建“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产生影响.
综上,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是当前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任务和要求,只有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团委指导这个基本定位,才能有效发挥共青团“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组织提升”作用,推进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改革任务落实.
基于高校共青团、学生会组织改革的形势需要,以及对“相关学生组织”概念界定、组织类型的分类以及优势和不足的分析.“相关学生组织”发展路径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既是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发展和青年学生思想行为新特点的需要,也是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需要.其根本目的在于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战略命题,更为有效地体现高校共青团组织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更为有力地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好生力军的作用,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来讲,应当从“相关学生组织”的组织定位、共青团作用的发挥、制度举措的完善、运行方式创新等方面进行再整合.
(1)明确“相关学生组织”的组织定位.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对“相关学生组织”进行了明确的组织定位,即高校党委领导下,团委是核心和枢纽,学生会组织为主体组织,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强调的是党委领导,团委指导,但是“相关学生组织”又是区别于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的另外一个概念,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完全属于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但与两者之间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不管是共青团官方文件,还是社团管理实践,高校共青团对学生组织的发展和管理都是较积极的.为此,对“相关学生组织”的组织定位应当是坚持高校党委领导的前提下,一是采取“团委宏观指导+部门培养使用”的模式,即组织关系隶属于校级学生会组织但可以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业务指导上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例如,A高校设立的党办助理团、读者工作委员会、伙食管理委员会、宿舍管理委员会.二是采取“社团化管理”的模式,即组织关系隶属于学生社团联合会,并直接挂靠相关职能部门,依然是“团委宏观指导+部门培养使用”,例如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根据党政工作和育人工作需要,专门成立一些工作业务针对性强的学生组织,作为一个学生社团,既明确管理体制,又明确指导老师.这种组织定位显著的优势在于,把培养锻炼学生能力素质与强化职能部门事务工作、推进学生代表广泛参与学校民主治理以及共青团思想引领作用的发挥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避免学生组织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位和短板问题.
(2)把增强政治性作为高校共青团的首要任务.无论是在高校内部还是外部,团委都不是核心的管理服务部门,但是其特殊的政治地位使其与青年学生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这些既体现了高校共青团的重要作用,也对高校共青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高校共青团组织要认清自己的定位、摆正自己的位置,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5].2017年11月16日,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贺军科在上海召开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座谈会上强调:不能简单地把学生自发的成长进步看作是共青团工作导致的进步,不能把学校党委带领学校各个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等同于学校团委起的作用,更不能把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看成是共青团工作的丰富多彩.当前,高校共青团就是要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发挥好自身的组织优势,既要踏踏实实抓好共青团、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的落地,也要积极主动协同其他职能部门完成党委交办的其他改革任务.高校共青团组织要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带领广大团员学生“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努力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引领者.高校共青团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履行对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及其他学生组织的指导职责,要履行好改革落地的主体责任,组织开展《高校共青团改革方案》《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的学习宣传以及研究工作,把两个改革方案统一起来,找出关联性、推进协同性、增强科学性,通过扎实有效、积极主动的工作赢得党委重视支持,让党委对团组织放心信任,让共青团组织焕发新生机和新活力[6].
(3)推进改革方案转化为科学的制度举措.制度举措是保证改革方案落地的重要保障.《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以及《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印发后,各省市共青团组织、学联组织均印发了实施细则.从调研来看,高校落实改革方案的举措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按照上级团组织的文件执行,对照具体的改革要求抓落实;二是结合自身实际,在上级团组织文件框架内进行一些创新.但是也会因为各个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的整体设计以及历史习惯传承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例如“相关学生组织”的再整合问题.因此,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必须要从制定科学有效、针对性强的工作制度和实施细则入手,逐步扭转模糊的认识,在学校师生中谋求形成普遍共识,确保共青团、学生会组织改革举措落地[7].
(4)对团学组织具体运行方式进行再创新.针对“相关学生组织”运行中的具体问题,高校共青团应当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对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的运行模式进行再创新.要鼓励学生组织多元化发展,打破由团、学组织单一指导和管理的模式,更加注重打造公共服务型学生组织,从过去的单纯搞活动、做工作、维权向更加全面、更加贴近普通学生生活的服务型学生组织的方向发展,真正构建运行顺畅、科学有序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一是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不同层面的学生代表都能参与到学生代表队伍中来;二是搭建不同学生组织之间联系沟通的平台,推进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建立“学生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围绕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项以及青年学生所想所需的重要事项进行沟通,在学校共青团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要依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把全校各级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及其他学生组织的骨干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带领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要紧紧围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十育人”的要求,把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在大思政的格局里面充分发挥共青团的重要作用.要制定完善学生组织内外部治理权力的运行和监督制度,指导多元化的学生组织在党委领导下、团委指导下,积极参与职能部门具体工作,实现青年学生参与学校民主治理的形式多样化、工作全覆盖.
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重大历史使命,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高校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本质要求.除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之外,“相关学生组织”在不同的高校还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文中没有一一列举和阐释.在全面推进高校共青团、学生会组织改革的背景下,必须坚持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高校共青团组织要主动发挥核心和枢纽作用,对标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从严治团,在扩大组织覆盖、严明组织纪律、做强基层基础、提升组织活力上主动作为、持续发力,让高校团学工作更接地气、更受青年欢迎,推进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