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眉山,一阕一阕地寻找苏东坡(组章)

2018-12-30 09:16胡云昌重庆
星星·散文诗 2018年18期
关键词:三苏词牌远景

胡云昌(重庆)

三苏祠里遍地词牌

古眉州的月亮还未撤退,照耀一阕宋词,千年未眠。

月光还是太浅,罩不住一座三苏祠。此刻,天上宫阙接近于一座古祠的内心。

用一个词牌牵引三苏祠的月光,牵出宫商角徵羽,曲调时而悠扬,时而豪放。怀中月,杯中酒,心中愁,怎能“也无风雨也无晴”?

月光下,三苏祠里遍地词牌——

红墙环抱,关不住《一剪梅》;绿水萦绕,诗词《浪淘沙》;古木扶疏,盛开《木兰花》;苏宅古井,传出《水龙吟》;三苏塑像,犹如《临江仙》;登上云屿楼,手摸《鹧鸪天》。

荷池相通《满庭芳》;楼台亭榭《沁园春》;披风榭里《望江南》;抱月亭上《相见欢》;快雨亭里《摸鱼儿》;来凤轩里《阮郎归》。

启贤堂前,《永遇乐》胜过《鹊桥仙》;小桥频架,娉娉婷婷走过《虞美人》;翠竹浓荫之中,安放了一张《青玉案》;荔枝树梢,挂着一轮《西江月》;洗砚池旁,一滴古墨就能《定风波》;百坡亭横断一泓池水,落日《浣溪沙》。

绿洲亭里,吟唱《水调歌头》的人,深情地望着王弗的塑像,低眉填下一阕《江城子》、《点绛唇》与《念奴娇》。

一方清端溪东坡古砚,研墨出一阕《渔家傲》与《破阵子》,让一滴古典的墨汁立刻陡峭了三分。

竹林里,溪畔青石上,东坡石像斜倚散坐,一捋长髯,就有《满江红》和《八声甘州》……

这些词牌,源自苏东坡古典的笔尖。一滴古墨,一个词牌,全都是经典。

在眉山,循着这些词牌, 我要一阕一阕地寻找苏东坡。

子瞻,我遥想你在宋词里,“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带领一群文字,“千骑卷平冈”,并用一枚词语,弯弓搭箭,“射天狼”。

三苏祠里,借助一个词牌,一个人要在故乡落地。

我看见,一些汉字从纸面脱落,播种在眉山,长成草。在故乡的风中,草们的腰身一弯再弯。春天已放下身段,面向泥土下坠得更谦卑,有秋天果实的质感,也有蜡梅枝条的骨感。

三苏祠里,春风吹又生。这些词牌每发芽一次,人间的荒凉就少了一分。

子瞻,今夜,我在三苏祠里提着一阕宋词,照亮你的归途,让你在古今之间、山水之间,自由地往返。

用三苏湖水把风流人物再淘洗一遍

惊涛已出走,三苏湖水面如镜。

那个从湖水里抽身离开的人,用宽袍大袖打包了一阕波澜,让流放途中落魄的夕阳,焕然一新。

年少时的苏东坡,将词语放养在三苏湖里,养出了大江东去的精气神。后来,他用湖水煮酒、煮词牌、煮明月、煮大江,也煮早生的华发。

子瞻,如果有可能,三苏湖想把一条滚滚长江搬进身体内。让你在眉山就能坐观大江东去。让你在眉山就能用笔尖,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而眉山早就为你备下一轮明月,早就为你斟满了一盏美酒。只等你用笔墨将那千古风流人物带回来,用三苏湖的浪花,再仔细地淘洗一遍。

此刻,一个人的墨汁,高于流水,奢于波涛,贵如春雨。

三苏湖畔,我看见一个人,奔波于一阕宋词的正反两面。子瞻,你要将一个如画江山,轻拿轻放(庙堂易碎,小心倒置)。

子瞻,你要把惊涛还给大江,把千堆雪还给流水,把一杯浊酒还给明月,把英雄还给历史,也顺便把你自己还给词牌。

然后,归隐于三苏湖畔,养鹤。习字。丹青。吟诗。填词。

远景楼抵御了外界漂浮不定的悲喜

把远景楼砌得再高一些,用一个人的名字。

把远景楼的人文底蕴垒得再厚一些,用一篇千古名作。

让远景楼的远眺更辽阔一些,用一封来自远方的家书。

子瞻,你用一篇《眉州远景楼记》,像拼图一样,拼得一座古楼心生繁华。

“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盖有三代、汉、唐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

“若夫登临览观之乐,山川风物之美,轼将归老于故丘……”

人以楼记,楼以人名。然,楼成人不返,人无百岁身,景且千年过。

榫与卯互相取道,以木质之心,抬高了飞檐,锲入一个人的梦乡,互补岁月的阴晴圆缺。而明月始终盘踞于内心。

远景楼侧身揽雨的姿势,古朴了一大段时光。千年了,一座古楼抵御了外界漂浮不定的悲喜。

楼上远眺,残阳如血,落日点燃了历史的烟斗。忽明忽暗的星火,拆穿了暮色。几只萤火虫识破了黑夜。

远景楼上,月光和文字纷纷落下,还有几朵雪花。我深信,这些都是苏东坡的前世风物。我无数次想靠近,让它们成为我的诗和远方。

一程一梦回,一别一长醉,一盏一萧瑟,一月一思念。远景楼上的明月,在苏东坡的笔下,半推半就之间,就“千里共婵娟”了。

远景楼上,我仿佛看见,苏东坡正用春风弹琴,用细雨吟诗,用落花填词,用晚霞丹青。

山雨欲来,楼依然安静。风被一个人揣进了怀里。雨被一个人落笔于半途,将一阕乡愁一润再润。见不到东坡的那封家书,远景楼上的远眺,总会泪眼矇眬,无法对一个人的归程进行总结陈词。

岁月将远景楼打磨成一枚镇纸,安放在书案上,铺平一面纸上的沃野,静待那个宋代的书生,提笔跃马,驰墨而过。

连鳌山石刻防止了词语的水土流失

用书法将一个人的灵魂,种在眉州的山水里。

用石刻将一个人的文胆,植入一阕豪放的宋词里。

那词语里雪藏着刀刃的光芒,为旷野刮骨,为荒芜疗伤。刀尖抵着的,是宋朝江山的要害。

子瞻,自从你手书写下“连鳌山”这三个大字,字就生了根,石头也生了根。

千百年来,连鳌山石壁从不长庄稼,寸草不生,但从未被荒芜。

子瞻,你手书的遗迹,让这块石壁一直生机勃勃,并且不朽。笔墨的顿挫,随时有可能成为一面石壁的断句。

遒劲的笔力,加深了刻痕,防止了词语的水土流失,一如豪放的词风,成为汉字的避难所。

在眉山连鳌山,苏轼的笔墨,直接复制了一道彩虹。一撇一捺,都是向天空宕开的辽阔的一笔。

子瞻,你在异乡写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眉州的样子,都能在连鳌山找到它们的旧址。

古井用波纹还原一阕青涩的宋词

夕阳扶不起古井前的一阕旧台阶。余晖里长满了青苔。

相对于井水的深刻,落日十分浅薄。压抑在宋朝的打水声,仍在古井里回响。

而汲水的人,行得端,走得正,连井绳都不会节外生枝。

光阴已朽。一口古井以及井水中的倒影,还坚挺在三苏祠里。窖藏在井水里的身影,把那段时光,活成了永远。

但井水还活在宋朝,没有突围,一直在用波纹还原少年苏轼的一阕青涩的宋词。

井水不会溢出,因为古井不想自动获得流浪的暗喻。

它想做的,就是静静地守候一个人的归来,打一桶井水,洗一洗身后的历史与风尘。

猜你喜欢
三苏词牌远景
词牌里的故事
如何通过红领巾寻访活动让队员理解“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
对“三苏”的“六国兴亡”观的商榷
GEELY X3远景五好青年
住进词牌里
住进词牌里
文学与音乐不解之缘
住进词牌里
独奏
清嘉庆眉州本《三苏全集》惊现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