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洁媛
(黄山学院 文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针对留学生汉语知识的教育教学,我国高校都普遍重视教授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语言知识,对于中华文化、中国国情等方面的教育教学相对薄弱。高校应充分发掘地方文化优势,发挥地方文化积极作用,将优秀传统地方文化导入到留学生教育教学中,丰富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体验感,增强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有助于来华留学生提高文化交流能力,更好更快地实现跨文化适应。
关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学家陆俭明在《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中指出,“如果我们要认识语言,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研究,一是语言的功用,一是语言的本体,一是语言的表现形式。”[1]郑化淑由此分析得出,“语言就是人类借以思维和互相交际的一个音义结合体的符号系统,是一个变动的音义结合的结构系统,在这个系统里,语音、词汇和语法被看作是语言的三大要素。我们也可以这么看待语言,当它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互相反应的中介;当它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识事物的工具;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2]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文化对于语言的影响,体现在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等多方面。
赵金铭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念与模式》中指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习者具有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关注与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相关的各种因素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提出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浑然一体的[3]。文化教学既是指文化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的教学,又指在其他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文化因素。语言教学的内容是由语言要素和文化知识要素共同组成的。在语言教学中,传授表层外显的物质文化难度不大,但传授深层内在的精神文化则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民族精神深藏于民族文化的深层内部,需要细心挖掘与体会。为了了解和掌握不同模式的文化,需要根据相应的教学原则和教学内容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文化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黄山学院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一说。黄山市是生态大市,地区内分布众多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同时,黄山市又以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徽州文化而闻名。徽州文化是指古徽州“一府六县”(徽州府,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及婺源)的徽州人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的总称。徽州文化涉及新安理学、徽州宗族、徽州村落、徽州艺术、徽派建筑、徽州文书、新安画派等领域,这些具有浓厚地方文化色彩的徽州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黄山学院地处徽州文化的核心区域,学校高度重视传承创新徽州文化,将其贯穿育人全过程,在《黄山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将“强化文化意识,注重徽州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增强大学文化厚度,构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列为学校发展理念之一,在《黄山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中将文化传承创新,开展徽州文化资料挖掘与整理,致力徽州文化精神的弘扬与传承等列入学校建设基础部分。
黄山学院自2006年招收来华留学生以来,2015年,培养出第一位获得学士学位的来华留学生。2014年,成立国际教育学院,负责培养来华留学生的招生、签证、汉语教学及日常管理等工作,与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学院合作负责留学生的专业培养工作。
在留学生初级阶段汉语教学中,有必要着重于语音、词汇、语法等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技能训练,但对于已具备一定汉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教学,应在课程设置中开设文化课程,使得留学生的语言技能提升与文化知识习得共同进步。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我校编写并使用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语言类校本教材,开发地方文化体验项目,面向中高级阶段来华留学生,增加地方文化知识课程的开设比重。
发挥地域优势,开发校本教材。国际教育学院组织对外汉语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师等人员,利用校内外可利用资源,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发展为目的,围绕提升学生语言使用能力、了解徽州文化知识为核心,整合徽州文化所涉及领域知识,分别编写适合不同级阶段来华留学生关于徽州地方文化方面知识,最终提升汉语使用技能为目的的语言类教材。考虑到来华留学生需要系统学习汉语知识的现实需求,校本教材的开发应以提高来华留学生实际交际能力为目的与重心,着重开发提升语言实际使用技能的听力课、口语课、文化课教材。每节课以课文为中心,分为生词、课文、练习、拓展、作业等内容。课文采用对话形式,分别以“校园”“旅游”“民俗”“宗祠”“村落”“建筑”等为主题,课文内容模拟某国留学生来到黄山学习汉语后,发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故事为线索。面向中高级阶段来华留学生的校本教材,拓展部分可适当增加徽州地方文化知识的详细阐述。
使用校本教材,设置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设置,应结合国家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同时应遵循教学规律,考虑来华留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学习实际。零基础或初级阶段的来华留学生,虽汉语基础较弱,但通常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学习阶段的来华留学生,不适宜对其教授难度过高的地方文化知识,以防止出现“文化休克”的现象。中高级阶段的来华留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汉语语言基础知识,此时可适当提高徽州地方文化校本课程的设置比重,将地域文化课程纳入教学计划。鼓励学生根据专业背景及个人兴趣,参与到学校其他二级学院开设的徽州文化类课程学习,如《国学与人生》《徽州文学专题》《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茶文化专题》等。
翻转课堂式教学能够提升徽州文化课程的教学质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特点是“先学后教”,教师在课前发布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又将学习成果和发现问题带到课堂,教师则充当引导、指示和答疑解惑的作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教授学生了解徽州著名村落,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预设话题,布置任务,学生课后进行自学,准备资料,上课时学生发言,互相交流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再进行深入系统的语言及文化知识学习。又如引导学生比较徽州宗祠文化与留学生所属国家的教堂文化的异同,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交流。
组织留学生体验徽墨、徽砚、宣纸、徽雕等地方文化体验项目。结合地方传统节日或民俗活动,开发具有徽州文化特色的留学生文化体验项目,例如徽州地区有举办祭祀汪华的庙会等活动,近年来更是不乏纪念汪华的民俗活动,如“黎阳仗鼓”“游太阳”“抬汪公”等。在进行留学生地方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与此相关的徽州地区历史、文化等方面知识,使留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民俗活动中。
组织留学生参观徽州地区的传统民居,古村落等,在实地考察参观的过程中,感受徽州文化中重儒重教,注重礼仪等传统,帮助留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组织留学生参与到徽州文化调研或比赛中,如建筑工程学院的古建筑考察,团委举办的大学生徽州文化故事秀等。与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合作,引导留学生体会徽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了解徽州文化相关知识,直观感受徽州传统艺术。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5月25日,是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自成立以来已通过开展讲座,举办科普展等多种形式,宣传、传承与创新徽州地区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与该中心合作开展留学生地方文化教学活动,组织留学生参与到中心组织的相关活动中。
文化作为语言的载体,学习语言所属文化知识同学习语音、词汇、语法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应从了解就读院校所属的地方文化开始。黄山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以徽州文化作为依托,探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高文化的交流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