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伟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质量愈发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习、记忆及思考能力作为学生学习中必备的学习技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物理是初中阶段较为重要且学习难度较大的一门科目,对学生今后学习与发展有重要作用。将思维导图运用于物理课堂教学之中,能提升教学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物理;实践教学;应用探究
想要学好初中物理,良好的思维能力必不可少也至关重要。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问题,而想要解决这些难题,良好的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会有很大帮助。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运用已十分广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其与教学内容和特点相结合,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技巧的掌握。
一、整理知识框架,细化导图内容
初中物理相较于数学而言,知识更为琐碎与分散,如若仅仅依靠一个笼统的思维导图加以呈现,不仅不能有效地将物理知识细化,同时还可能增添学生的学习负担,造成学生知识点混乱的局面,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也会失去其应用的教学价值。对此,想要真正发挥思维导图的效用,就需要提前对整个物理知识进行梳理,给学生形成一种连贯的思维形式,让学生自觉自主对相关知识进行建构,从而对整个思维导图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例如,在“透镜”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之中,除了眼睛、眼镜、透镜等内容进行延展之外,最为重要的是需要在思维导图之中将凸透镜成像相关规律体现出来。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将一些细小的知识在图中标记出来,利用知觉的选择性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以此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率。
二、主动建构知识,丰富导图形式
在思维导图的具体运用过程之中,如果教师采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学习,仅限于表面,难以让学生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这不仅会限制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同时也会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受挫。因此,教师应当在自己建构思维导图之时更加注重学生自己对相关知识的建构。唯有通过学生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才能真正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此外,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建立过程之中,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查缺補漏。所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框架,培养学生逻辑能力和整理能力。
教师可在思维导图的详细建立过程中,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按照已有的思维导图进行补充与丰富,如果有学生所制作出的思维导图比老师的更优秀,便可以拿出来与其他学生共同交流和探讨,从而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氛围。如,在物态变化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往往难以在思维导图之中区分汽化、液化,更是难以举出实例,这是因为缺少实际生活经验。所以,在思维导图的丰富过程中,可将学生思维导图和教师思维导图进行有机结合,还可利用随机抽查和布置作业的形式进行建构,以此促进其理解和运用。
三、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思维主题
思维导图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虽然需要用到发散性思维,但绝不是漫无目的地扩展,而是在明确的主题之下进行合理的扩展和延伸。每一学习主题在延伸过程中都需要考虑其是否合理,是否能够顺应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心理,且不能主次不分、喧宾夺主,而是应当在教学目标主题确定的情况下,建构相关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能够一眼就知道哪些是教学重点,哪些是教学难点,从而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与理解,实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通过以上的分析,相信我们的教师已经知道思维导图制作的关键与核心就在于学生能够一眼分辨与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唯有学生认清了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主次矛盾,才能将思维导图的具体运用于学习过程中,更加清晰地知道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作为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也有一定难度,如果我们教师没有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学生就很难提起兴趣,同时也很难进行一个深入的学习。而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无疑为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师要善于运用思维导图的优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与掌握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卢光时.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6(9):148.
[2]马国宏.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
[3]黄万起.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1):76.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