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EPC+F工程项目财务风险及管理策略

2018-12-29 10:01陈永强
财会学习 2018年30期
关键词:管理策略财务风险

陈永强

摘要: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持续全面深化推进的过程中,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落实,为了响应国家战略倡议、顺应国际市场形势、增强企业竞争力,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境外工程项目市场竞争,其中EPC+F运作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以及EPC+F模式的综合性和特殊性,致使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这要求项目管理者要充分识别项目财务风险,并部署实施有效的防控管理策略,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境外工程项目;EPC+F;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EPC+F(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Finance)项目是指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企业不仅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建筑施工、试运行等全过程或若干阶段工作,并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环保、工期和成本造价全面负责,而且还需应业主要求为项目解决融资款。目前我国“走出去”企业境外工程市场主要分布在非洲、中亚、东南亚及南美等基建较不完善、发展相对落后但资源较丰富的地区,EPC+F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发挥我国大型工程企业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管理水平优势,而且在国家战略政策支持下,联动协调金融保险机构共同解决了境外业主迫切想实施基建工程但缺少相应资金的难题。而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瞬息变化,项目所在国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存在差异,EPC+F项目具有合同金额大、建设周期长、管理模式复杂等特点,加之企业境外项目管理经验和资源的欠缺,这些都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其中不乏失败的案例,如:2010年中国铁建承揽的沙特轻轨项目巨亏41.53亿元。因此,在项目投标与执行过程中做好财务风险的识别、剖析与防范管控工作,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管理策略,增强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应对处置能力,从而为企业争取更多的项目经济效益。

一、识别财务风险

(一)资金风险

资金是境外EPCF工程项目能够顺利进行的“血液”,资金管理是境外项目有效推进的中枢,是企业项目财务管理的核心[1]。

1.安全风险,是指资金的存放、流动及整个资金链的运转存在安全隐患。受境外项目所在国金融体系发展程度和相关管制措施约束,有的地区鼓励或只能现金支付为主,有的地区虽然支持银行转账业务但存在着金融机构资信偏低、业务单一、支控程序简单、电子支付不成熟等问题;由于材料设备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的国别差异或其特殊要求,支付货币涉及多币种(如有欧元、美元、当地币等),支付方式也多样化(如有信用证、保函、电子转账、汇票、现金等);这些都给资金的存放和使用带来了安全隐患。

2.流动风险,是指影响资金流转的风险。(1)资金的结算周期长,计量确认签批环节多、国际支付方式程序复杂等因素限制了资金的流入速度;(2)资金缺口难免发生,结算资金到位滞后性、超计划投入等因素形成的资金缺口阻隔了资金有序流动;(3)其他特殊情况,项目所在国外汇流出限制(需交利润税等)、金融环境封閉(受国际经济制裁)、当地币流动性差且易贬值等情形桎梏了资金的流出方式。

3.效益风险,是指影响资金效益的风险。(1)垫资风险,资金具有时间价值,一旦垫资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会有占资成本,而且会有货币贬值损失;(2)管理风险,因资金管理不到位使资金支出无计划、无重点、无先后不能与项目进展相匹配,不能发挥资金的使用效果;或因资金管理不科学形成利差损失、汇兑损失,降低资金协调能力,增加资金管理风险,不能发挥资金的管理效益。

(二)税务风险

中国工程企业在与国外业主签订合同生效时,就形成了税务注册、登记责任,也具备了纳税条件,在整个合同履约期间,都要按照项目所在国的相关税收法律要求履行纳税义务。然而项目所在国的税制存在较大差异,包括征收对象、税率、纳税程序、期限、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处罚、征收管理水平等;同时EPC+F项目合同综合性较强,涉及纳税事项相对复杂,不仅存在国内和国外两部分税务,而且还有设计服务、材料设备采购、建筑施工劳务等征收对象的不同;部分票据成本不能纳入当地账务,导致收入与成本不匹配,利润虚增,多交利润税;这些都要求企业不仅要切实履行纳税责任和义务,而且要高度重视税务风险。切不可因企业短时行为、意识疏忽、专业匮乏、管理失职等因素未做好项目税务管理,增加企业的经济处罚、税费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损坏企业声誉。

(三)外汇风险

境外EPCF项目在合同价格结算与成本费用支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外币,由于外汇市场汇率易受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频繁波动,项目合同履约周期长、外币资金权重大,不确定性较大,这要求企业应充分认识外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尽量降低因外汇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

1.贬值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动引起的与项目合同投标价确定时相比实际收到的本位币资金变少或支付的本位币资金变多的双向损失风险。比如:(1)硬通货币贬值,项目合同价格以欧元、美元等硬通货币结算的,例如:合同履约过程中,收到业主资金1亿美元,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由投标时1:6.8贬值到1:6.5,则项目因外汇损失实际少取3000万人民币,同理若成本费用为人民币支付,则由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后需多支付3000万;(2)项目所在国本地币贬值,因国际收支不平衡致硬通货外汇存量不足等因素使项目合同价格中有一定比例当地币结算的或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当地发生的成本费用需要使用当地币进行支付的,目前中资企业参与的境外工程项目所在国家因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当地币贬值速度和幅度远超硬通货币的震荡波动,当地币结算贬值所带来的影响范围更大、程度更深;同时因支付当地成本费用而存量的当地币,若沉淀时间过长、存量较大,随着时间推移,会遭受当地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双重损失。

2.管制风险,是指项目所在国特殊外汇管制环境所带来的风险。(1)外汇政策管制,部分国家对外汇实行严格管制政策,尤其是汇出外汇(硬通外汇),不仅要征收汇出税、收取手续费,而且会设置转让限额;(2)外汇经济制裁,部分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经济制裁,不能直接使用欧元、美元、英镑等硬通货币进行结算,甚至无正式的、官方的自由兑换渠道或平台,且当地币兑换流动性很差。

(四)信用风险

目前中国工程企业境外项目主要市场分布在非洲、中亚、东南亚及南美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由于政治环境欠佳,经济发展滞后,法律意识淡薄,导致业主单方面撤销、终止、中止合同或拖延计量支付等违约行为时有发生[2],甚至使用政府行政手段强制干预,这些不可控的因素使项目信用风险可观存在,而且对项目产生重大影响,极大可能决定项目的成败。比如:委内瑞拉因石油价格持续走低致经济乏力使中国中铁承建的北部平原铁路项目烂尾;墨西哥总统强制取消中国铁建牵头的国际联合体中标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高速铁路项目;马来西亚新政府上台紧急叫停中国交建正在施工的东部沿海铁路项目。

(五)融资风险

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由单一施工承包为主发展到以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为主并同步替业主解决项目资金来源的“EPC+F”模式阶段,是多种因素促成的。

1.国际市场需求。西亚、东南亚及南美等国家基础设施较落后亟需完善,比如提高供电能力、完善铁路公路网,但因经济欠发达无力承担工程项目建设资金预算,需要承包商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同时上述地区资源较丰富,比如石油、矿产、农业、劳动力等资源,且与我国有广泛深入的雙边经贸往来,除了项目运营本身效益外具有一定的经济偿还能力。

2.国家政策支持。我国工程企业“走出去”,不仅有利于拉动相关行业的设备、产品及技术等出口创汇,而且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此,国家为企业提供了相关鼓励政策和金融支持。

3.企业能力提升。为境外项目解决融资不仅是企业长期发展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提升,而且是加强与行业协会、金融保险机构等联动形成战略合力的结果,更是企业增加项目效益的突破口。

由于国际地区政治经济等形势多变缺乏稳定性、EPC+F项目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致使企业为境外项目融资存在较大风险,企业应加强融资风险管控,切不可仅为了中标项目,而擅自独立承担融资风险,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二、实施管理策略

(一)资金风险应对策略

资金管理贯穿于项目执行的始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项目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境外工程企业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牛鼻子”,树立“现金为王,管控为金”的资金管理理念,结合境外工程项目环境,建立资金管理体系,实施强有力的管控措施,才能更好的控制资金风险。

1.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境外EPC+F项目资金管控制度。

(1)资金管控制度不仅要具有系统性、全面性、专业性、合规性,而且要突出重点,更好切合项目实际需求;

(2)加快资金流入速度,明晰业主资金的结算程序;

(3)严控资金流出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资金支付授权审批制度,对项目资金支出实行限额管理,对大额资金支出实行民主决策制度或党政联签制度;

(4)执行资金预算管理制度,科学编制和据实修订项目资金计划,严控计划外资金支出,采取措施平衡资金盈亏,提高项目资金的流转速度和使用效率;

(5)加强境外资金业务管理,尤其是保函、信用证、货币兑换等业务。

2.科学编制项目资金策划,增强资金风险预警及防范应对能力。

(1)科学制定资金管理模式,保障资金存放及流动安全,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发挥资金池协调能力;

(2)尽力实现项目资金的自平衡,合理编制与项目进度保持一致的资金计划,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筹备切实可行的资金缺口解决办法,尤其是预测资金计划中会出现的短期缺口或流动资金垫资,严格控制预算外垫资,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4)提高业主资金结算的风险意识,提前预警风险形势并预备应对措施;

(5)提出应对特殊环境的资金管理措施,比如:外汇流出限制下转回利润的资金方案、受经济制裁下资金收支方案、当地币流动性差且易贬值的消化方案。

(二)税务风险应对策略

境外项目税务管理应坚持以税务遵从和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基本原则[3],即在遵守国内和项目所在国税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并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控制相关税务风险,从而达到企业项目税务管理目标。

1.税务调研是税收筹划的基础。

(1)熟悉掌握国内对境外EPC+F项目的鼓励性税收政策。比如:减免税政策、出口退税政策、两国之间的税收协定、法人所得税抵免政策等。

(2)做实做细国外税务调研。通过拜访项目所在国的大使馆及经参处、走访中资企业协会及兄弟单位、咨询当地业主及专业机构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全面系统的做好当地税务调研工作。比如:项目所在国的税法体系及税收环境、确定与项目相关的税种并重点研究、进出口法律法规、外汇管理法规、税收优惠政策与特殊限制等。

2.合同约定是税收筹划的关键。

在总结税务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通过合同价格的确定和合同税务条款的约定规避项目可能存在的主要税务风险,从而使项目税务风险总体上可控。

(1)合同双方争取项目合同能够进入项目所在国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内,共同努力降低项目税费成本;

(2)充分考虑税费成本,并在合同条款中明确双方的税费责任和义务;

(3)通过以下途径规避主要税务风险:①由业主负责缴纳项目所在国的应纳税费并得到当地相关征收机构的明确认可(中国企业作为承包商是相关税费缴纳主体,而业主失约未全面履行缴纳税费义务,避免被追责),“走出去”企业负责国内的应纳部分;②由“走出去”企业负责所在国境内外的所有税费,充分预估项目税费成本并将其纳入合同价格中,且争取将税费成本纳入合同价格的调整事项,尤其是税费政策变动频繁国家。

3.科学筹划和落实到位是税务管理的保障。

在合同的执行阶段,提前科学全面地进行项目税务筹划,既是对合同条款未规避的税务风险进行采取控制措施,也是对后续重点和日常税务工作进行周密部署,通过严格落实执行到位,保障税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1)细化程序并明确职责,争取国内税收减免、出口退税优惠以及所得税抵免效益的最大化;

(2)在合法合規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科学策划,提出具体的有效解决方案进一步降低税费成本。比如:①纳税主体的筹划,以法人单位还是非法人单位作为项目纳税的主体;②项目合同任务是否进行合理拆分,分为onshore(国外部分,主要是EPC中的C)和offshore(国内部分,主要是EPC中E/P);③平衡外账收入成本,弥补不能纳入外账的票据成本。

(3)加强境外项目现场的税务管理工作,切实履行纳税义务。

(4)完善日常监控并定期评价工作,检验税务策划工作的落实执行情况并进行相应调整。

(三)外汇风险应对策略

中国工程企业必须树立境外EPCF项目外汇风险管理意识,未雨绸缪,充分利用现代金融工具,实现企业外汇保值并努力实现增值[3]。

1.结算货币选择合理。根据币种受影响程度和抗风险能力,采取如下优先顺序进行:

(1)人民币结算[4]。由于人民币纳入了SDR,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且中国与项目所在国双方均有不同程度的经济贸易往来,若条件允许选择人民币结算,可以直接避免汇率波动或货币转换的成本对项目利润的影响。

(2)硬通货币结算。选择欧元、美元、英镑等硬通货币,运用硬通货币相对稳定性和较强抗风险能力降低外汇风险损失;

(3)组合货币结算。是指当地币与人民币或硬通货币组合,虽然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汇率风险,也减少了所需当地币支出的兑换成本,但仍需合理确定各币种资金的权重比例,进一步降低外汇风险损失。

2.合同约定弥补损失。根据弥补方式和范围不同可分为:

(1)合同价格弥补,合理预估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损失,争取纳入合同价格中;

(2)合同条款弥补,在合同中约定货币保值条款,由汇率变动或延迟支付带来的外汇损失由业主承担进行价格调整或直接补偿。

3.金融工具转移风险。根据金融工具类别不同可分为:

(1)套期保值,运用远期外汇合约、外汇期权和外汇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缓冲外汇风险;

(2)债权保理,企业将确定了的应收外汇债权转让给相关金融机构,不仅能提前收回货款,而且能有效规避收回期间的汇率风险;

(3)保函置换,企业将应收业主的质保金,通过保函置换提前收回资金,避免因延迟收回产生的汇率风险。

4.管理措施控制损失。根据管控措施方法不同可分为:

(1)支付管理。在EPCF项目合同结算货币确定的情况下,对外签订的分包合同、采购合同及租赁合同等选择与业主合同结算货币一致的货币进行结算支付,不仅节约了企业结汇和兑换业务成本,而且将汇率风险转移给了分包商和供应商[5];

(2)兑换管理。企业应加强外汇兑换业务管理,通过观察外汇市场变动趋势,结合项目现场进展,科学合理确定外汇兑换金额和时间,减少兑换损失,增加兑换收益;

(3)计划管理。企业应加强外汇收支的计划管理,统筹考虑,提前计划,严控计划外支出,尤其是外汇转出限制严格的合同利润转回计划和当地币易贬值且国际流动性差的收支计划,避免造成合同利润无法转回或者转回成本过高以及当地币严重贬值或无法消化的经济损失。

(四)信用风险应对策略

鉴于信用风险属于对项目影响重大、难以预估、极易发生且不可控制的风险,且实务中已发生的类似信用风险项目遭受了惨重的经济、案例教训深刻,这要求企业须特别重视、持续关注项目信用风险,尽力降低信用风险损失。

1.甄别并权衡业主的资信能力。在投标前首先做好项目所在国的政治稳定性、经济实力以及业主的资信状况等进行尽职调查,并在项目可行性决策上权衡利弊慎重考虑。

2.约定合同保护条款防范信用风险。(1)第三国裁定,当出现合同任何一方出现违约情形或者争议时约定由第三国相关机构进行裁定,保障裁定的公允性;(2)双向担保,由承包商单向业主提供履约担保的形式改变成承包商与业主双向提供担保,保障裁定的可执行性;(3)约定采取信用证方式结算合同价款,防止业主支付环节干扰。

3.加强预算管控和风险预警管理。(1)坚持“量入为出”原则,严格预算管理,严控预算外支出和垫资行为,禁止超前投入;(2)持续关注并跟踪影响项目信用风险的政治经济等形势发展,提前预警并及时调整项目管理方向。

(五)融资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境外项目融资能力不仅会直接关系到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而且还将严重影响到企业在国际市场发展中的经济效益水平[6]。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提高企业效益,企业应加强境外项目融资管理,合理选择项目运作模式和融资方式,保障融资到位,权衡融资效益,转移融资风险。

1.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企业与业主共同努力争取将项目融资纳入双边政府支持项目、主权担保项目以及丝路基金、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国际地区金融机构支持项目范围。

2.加强金融保险机构战略合作。中国企业的“走出去”,不仅有工程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更有金融保险机构的鼎力推动,形成了强大战略合力,共同参与国际工程、资本、保险市场的竞争,突破了企业自身融资能力有限的局限性。

3.积极探索并合理选择项目融资方式。企业为境外项目解决资金来源,绝不仅仅是利用自身的有限资金来解决,属于杯水车薪,更多的是积极探索项目运作模式,全面衡量比较多远化的融资途径和方式并合理选择,发挥企业在融资能力方面的联动协调能力和桥梁纽带作用。比如:灵活运用项目运作模式:BT、BOT、PPP等;选择多元化的融资方式: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金融市场(银行贷款、信用证、保函)、贸易融资(出口买方信贷、出口卖方信贷)、资产证券化(ABS)等。

三、结语

总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是境外EPC+F工程项目风险管控的核心,贯穿于项目投标与执行过程的始终。在新形势下,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机遇与风险并存。面对机遇,企业要敢于亮剑,大胆尝试,踊跃参与;面对风险,企业要勇于担当,未雨绸缪,沉着应对。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与时俱进,坚持学习与研究,敏锐地捕捉、识别和剖析各类财务风险,并实施科学合理的规避应对管理策略,建立风险防范预警和有效处置管理机制,不断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中国工程企业走向世界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祁海宽.海外EPC工程资金管理及分析控制[J].中国工程咨询,2017 (12):60-62.

[2]刘青伟.海外EPC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3 (22):329-334.

[3]陈延明.浅谈“走出去”企业海外EPC总包项目的税务管理[J].财会学习,2013 (8):49-52.

[4]张志刚.海外EPC项目外汇风险管理[J].金融天地,2018 (1):285-287.

[5]温立辉.境外EPC总承包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探讨与分析[J].财会学习,2017 (16):28-29.

[6]干瑜静.关于电力行业境外工程总承包项目融资模式的探讨[J].广东科技,2014 (22):28-29.

猜你喜欢
管理策略财务风险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浅论肝胆胰外科护理的风险因素与管理策略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食品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策略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