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珩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专业及信息技术类专业均开设了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旨在让学生理解网络服务器是如何架构的,懂得服务器的配置与搭建。相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实践性、专业性更强,难度更大。笔者在多年的一线教学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教学经验,希望对此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创建和改革能有一定的借鉴。
一、课程定位和特点
《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也是计算机类专业专业选修课之一,是日后从事网络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培养和检验学生对Windows Server服务器安装、配置、管理与维护和综合应用能力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课程。
1.对设备要求高。服务器配置课程,要求实验计算机电脑CPU在酷睿双核1.5G以上,内存4G以上。最好是能在实验室有多台可以操作的电脑。笔者所在单位,需要加大投入硬件设施,由于資金原因,没有这个条件,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VM虚拟机代替,在同一台物理主机上,模拟3-4台虚拟计算机。另外,针对大多数学生目前有笔记本电脑的情况下,我们提出,上课自带笔记本电脑。并且,在普通教室,投入了少量资金,安装了插线板,这样,解决了笔记本电脑的充电问题。
2.重实验、重操作。服务器配置,主要涉及到几大核心操作:服务器配置和组建网络知识,服务器硬件搭建、服务器软件安装、配置、网络部署、创建域环境、NTFS权限管理、IIS、DNS、FTP、VPN、IPSEC证书安全管理等内容。这些内容,需要在服务器环境下,调试、安装、配置。前后联系巨大,前面配置出错,直接导致后续配置无法出现,且形成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笔者所在学校采取的是大课,两节连堂一共70分钟,这样的优点就是老师讲解某个项目,可以一气呵成。课堂时间安排上,老师先讲解了部分理论知识后,当场演示操作,然后剩余的40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当场操作,消化吸收。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老师不断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让学生学习到了实际开发、部署服务器能力。
3.强调自学能力。服务器配置内容,由于内容抽象的特点,对搭建环境的要求较高,搭建服务器前后顺序不同等原因,可能会导致出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判断能力。老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在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反复强调,特别是说明原因,让学生除了知道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对于一些未知的领域,激励、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通过实践,或者通过自己找资料、素材,锻炼学生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益的经验后,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充分体现出“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
二、以往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中,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反映出诸多问题。
1.教学过于理论不符合学情。过去的教学知识结构单一、理论知识点过于繁杂,难度偏大,实用性不强,与学生就业的岗位有些脱节。尤其是在笔者所在学校高职院校学生中不合适。
2.教学内容较陈旧。计算机服务器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以前《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么陈旧,要么设备停留在前几年的水平,要么过于理论,不符合我们的学情需求。课程内容改革势在必行。
3.教育教学方式亟待更新。以往的教学,过于教条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服务器实际运用需求。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千奇百怪,新的教育教学必须能体现出教会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重点
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每位学生通过定位行业(企业或产品),同时具备学生和企业员工两个角色。在课堂上,每位学生通过建设一个完整的企业网络系统来完成学习,在建设网络系统的工作中学习;通过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毕业时同时获取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两个证书;学生的学习(工作)是基于选定的一个行业;通过“真题真做”、“真题虚做”相结合,学生学习(工作)的对象和工具是基于选定的企业网络需求。每位学生(或团队)在逐步完成项目所有工作的同时,在工作中逐步学习,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的内容,学习的情景与工作实际一致,并将工作情况作为各相关课程的考核要点。
2.教学内容改革。由过去重理论,改为重操作,并严格遵循“理论够用为度,注重实践操作和应用性”的原则,突出案例式教学的特点,选取具有企业实际使用价值,又能让学生理解的案例作为支撑展开内容,并将案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由过去的章节,改革为学习情景的形式,以文字精练案例进行讲解,通俗易懂,深浅适度,并且每个学习情景都是典型的工作任务,具备“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还附有学习最终的检查评价。每个情景有上机以及课后实践,便于学生在上机时巩固学习提高。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建设,分为十一个情景模式进行建设。(如图)
3.教材的改革。针对目前市场上服务器配置教材较少,但是质量又良莠不齐的情况下。我们针对高职高专、商科类学生教育的特色,组织校内、外专家,企业教师等,共同开发了校本教材。已于前年在校内开始运用。教材打破传统章节布局,按照“情景模式”安排,并且循序渐进。每一个情景,就是一个企业内的真实网络环境的搭建,特别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既可以作为教师教学中控制分层教学的依据,也能激发和引导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和知识总结。
4.以赛促教。最近几年,编者及团队很有幸的指导学生参加了计算机网络服务器方面的比赛,并且带领学生进入了全国决赛,在总结成功的同时,也看到一些差距,对企业复合性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通过比赛,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教材。所以编者与团队成员一起,在认真总结研究过去几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毕业生的跟踪回访后,特别是参加微软“第一届”、“ 第二届”、“全国微软之星比赛”“计算机网络大赛”等的成果,学习了赵志群的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后,根据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的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环节中运用了一些方法和辅助手段。
5.课程考试方式改革。课程考核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本,以开放式、全程化、民主化为基本原则,采用形成性考核的模式,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其中,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考勤、平时学习态度、平时职业意识、平时问答、平时操作、在小组中活动表现情况、平时提出问题的情况、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项目及项目中各任务的设计成果等,形成性考核与终结形考核都分为个人自评、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的综合评价方式。
通过对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麦克斯第三方调查,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满意度有所提升,毕业生对所学专业满意度也有所提高。同时,教师也在项目中得到了锻炼,受到了同行、领导一致好评。
(作者单位:四川商务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