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产业背景下的艺术教育问题与改善路径

2018-12-29 09:30张瑶钊君
艺术评鉴 2018年18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文化产业问题

张瑶 钊君

摘要: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2006年至今,我国的文化产业获得了跳跃性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我国艺术教育模式也随之发生了相应调整与改善。但是,我国目前的艺术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其中的部分问题出发,探讨原因,并试着提出改善路径。

关键词:文化产业 艺术教育 问题 改善路径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7-0143-02

文化产业,是2006年以来我国重点发展产业的核心。所谓文化产业,“文化”自然就成了这项产业中的理论重点;而在“文化”这个涵盖范围广阔的概念之中,艺术俨然就是一个“点睛之笔”。显而易见,以艺术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就建立在了有艺术氛围的“圈子”之上,那么艺术教育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一、文化产业与艺术教育两者间不可忽视的关系

(一)文化艺术是文化产业的“源头活水”

从文化产业开创、运营者的角度来说,文化、艺术当之无愧地成为他们产生灵感、运营企业并占领市场进程中的源头所在。事实上,在我国也正是在良好的艺术教育熏陶下产生的一批有文化、艺术功底,又有较强的经济、市场头脑的人,才将文化产业推向了目前不断发展的局势。由此也能看出,艺术教育为文化产业市场的所有可能性提供了前提条件。

例如法国,以良好的艺术教育熏陶而著称,拥有4300所开设艺术鉴赏课程的院校为法国公民提供良好的艺术教育,对法国而言,说“人人都会艺术鉴赏”并不为过。因而,法国的文化产业也以质量高、发展条件乐观而领先于全球。譬如法国电影业,具有文化、艺术背景的高水平艺术片层出不穷,深受全球观影者的欢迎与喜爱,甚至提到艺术电影,就能想到法国当仁不让的领先地位。再如演出行业,盛誉响遍整个欧洲的红磨坊推出的艺术演出,以别有情致的法国式浪漫艺术氛围著称,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观众前往观看。

(二)文化艺术为文化产业开拓了市场

而从文化产业市场的角度来说,良好的艺术教育为市场带来了大量忠实的消费者群体,并更多地发掘了潜在消费者群体,从而实现了市场的开拓。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艺术有鉴赏能力的人,一是能够保持对艺术的追求与向往,成为文化产业市场的忠实“观众”;二是能够鉴别文化创意项目、产业的优劣,督促运营者做出积极向上的调整与改变,实现去糟粕、取精华,从而赢得更广阔市场的良性循环。

例如,在美国,艺术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并且尤其注重对少年儿童的艺术教育,由此可以让美国公民较早就大量地接触艺术,养成了欣赏、鉴赏艺术的爱好与习惯,奠定了一个较好的艺术氛围。这也正是美国如百老汇、拉斯维加斯等知名的剧场、演出等行业的文化产业市场广阔的基础条件与重要原因。

由此可以看出,艺术教育与文化产业有着丝丝入扣的关系。西方发达国家充分意识到了艺术教育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其实不难看出,2006年至今,我国的艺术教育也随着国家积极号召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产生了巨大的调整与改变,也正是在这巨大的文化产业发展浪潮和不断加速前进的脚步中,艺术教育中的部分内容开始逐渐脱离正确的航道,产生了一些问题。

二、我国艺术教育存在的部分问题

(一)“伪艺术教育”对真正艺术教育的侵蚀

何为“伪艺术教育”?笔者认为,“伪艺术教育”即指那些打着艺术教育旗号,只在表面上扩充学生艺术知识的教育,但事实上这些“教育”并没有真正建立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也没有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鉴赏能力,有的只是一副“外表华丽的空壳”。这种“伪艺术教育”会直接引来一批只为上大学而并不真正热爱艺术的“伪艺术生”,每年年底中国千千万万的“艺考大军”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应该对“伪艺术教育”进行深刻思考。

近几年,一些省份,在音乐生、美术生、编导生等艺术类学生的基础上,又发展起了一种全新的艺术类学生——“文管(文化产业管理)生”,针对的就是含有文化产业专业的艺术院校。在素质教育政策之下成长起来的这一批高中生,在中小学也系统的接触到了部分艺术常识,但这些知识对于艺考来说还差距很远。因此,对于文管生来说,艺考的命脉就是每天背诵的“艺术常识”,更有甚者,艺术鉴赏也有了模板、技巧,谁掌握了这一些,谁就能够在艺考中脱颖而出。以某考生为例,在艺考的时候的确对这些技能掌握的滚瓜烂熟,但是当升入艺术院校以后,才发现真正的艺术教育跟这些所谓的“模板、技巧”大相径庭,有的甚至背道而驰。也有考生表示自己并不喜欢这一专业,只是为了通过它上大学,这也是为什么部分人对文化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强烈担忧的原因。如果所有升入艺术院校、在文化产业专业领域探索的求学者都是这样的“艺术基础”,而又没有及时发现这其中的问题,并做出调整与改善,那么将来至少在某些领域的艺术教育必然出问题。

(二)与文化产业市场接轨的艺术教育少之又少

纵观全国的艺术类高校,几乎每家都开设了针对本校主打专业或者涵蓋面较为宽泛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但事实上,目前活跃在文化产业市场中的大部分开创、运营者都是学经济、管理出身,并非来自这个专业本身。这些人对艺术并无太多的了解与感知能力,这就造成文化产业市场虽然相对较为活跃,产出相对较大,但是在真正的文化艺术内涵——即质量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造成了“高原遍布但少有高峰”的现象。

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主要在于艺术类高校在进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授课的时候,过多注重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对文化产业的理论灌输,而缺少了与艺术教育相关经济、市场知识的教育。

三、探讨文化产业背景下的艺术教育改善路径

(一)“艺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艺术感知、鉴赏能力的养成并不是靠短期灌输、记忆“文艺常识”就能实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熏陶、积累过程,如果能够从小就生活在艺术的氛围之中,那么,一种善于发现艺术,追寻艺术的习惯与爱好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因此,对艺术的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首先,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就是为了不让中小学生禁锢在课本、书面的知识里,给他们更加充足的时间去接触艺术以及其他的技能。但是,素质教育目前还是处在一个发展阶段,其中对艺术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大,教育组织应当聘请专业的艺术人才,为中小学生进行艺术启蒙与拓展,长此以往,让他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并产生强烈的兴趣和一定的感知、鉴赏能力。例如美国的中小学课堂中,老师和同学们都会一起改编课本上的内容,自导自演话剧,让同学们真正体验到舞台艺术的魅力。

其次,文化艺术项目、产业应当针对少年儿童提供更多免费、义务的服务,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艺术,感知艺术,并爱上艺术。例如美国的肯尼迪艺术中心,他们建立儿童教育机构,开设远程艺术课程,共享艺术教育,并且常年推出针对儿童的艺术演出,确保儿童在最好的年龄接受最好的艺术教育和熏陶,为他们以后的艺术追求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许多电影院在寒暑假为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电影票,就是在提高少年儿童文化、艺术教育这一方面做出了一个很好的进步与表率。

(二)高校中的艺术教育应注重社会实践性与针对性

普通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适应型人才,而艺术类高校虽然承担着传承民族艺术的重任,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在毕业后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天赋在其中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筛选作用。换句话说,真正能够在艺术类院校毕业后致力艺术,最终成为艺术家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大部分艺术类院校的毕业生毕业后还是面临着社会、市场的选择。比如艺术类院校中类似“国际文化交流”这种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更是针对于文化产业市场而努力的一群人。因此,此类艺术类高校的艺术教育应当多加注重社会实践性与针对性。

总之,在我国文化产业快速繁荣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艺术教育总体正在为满足文化产业的进程而不断地做出调整与改变。在这些调整与改变之中,难免会出现、存在一些问题,如若重视这些问题并采取合理的解决方式,就能够将劣势转换成为优势,日积月累,在不断地弥补、更新中找到最适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艺术教育路径。

参考文献:

[1]刘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J].现代传播,2007,(01).

[2]项仲平,刘静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路径探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03):77-80.

[3][美]约翰·马赫尔曼.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附录二[M].刘沛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喻仲文.張道一艺术教育思想研究[J].设计艺术,2005,(02).

[5]卢山林.文化产业本科教育的扩张冲动[N].中国文化报,2005-06-24.

[6]李海亭.关于高校文化产业专业学科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的思索[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04):55-60.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文化产业问题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