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
12月12日,南京大学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通报了对该校社会学教授梁莹学术不端等行为的处理结果,具体为: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取消梁莹的研究生导师资格,强制梁莹退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建议撤销其“青年拔尖人才”称号和教师资格,将其调离教学科研岗位。目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网站上仍未更改或撤下关于梁莹的个人介绍。
从被媒体曝光到受到处分,历时一个多月。今年10月24日,一篇名为《青年长江学者与她“404”的论文》的报道让梁莹走进了大众视野。该文揭示了过去几年,一位以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署名发表了超过120篇论文的青年长江学者很多篇学术论文陆续从一些主要学术期刊数据库上被删除。同时,梁莹还被指出部分论文涉嫌抄袭和一稿多投。对此,梁莹承认早期因刚入门,不懂规范而存在学术不端的问题,并表示:“你这样查,全中国所有的人,很多教授、博导都有问题。”
除此,有学生还揭露她缺课、早退、上课玩手机、吃零食等问题。当天,南京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称立刻展开调查。两天后,梁莹以“觉得太累”为由主动申请辞职,“媒体的炒作,个别同事、学生和群众非常恶毒的攻击,造成了非常大的人身伤害。所以现在也是生病了,觉得也没有必要再这样。”
从公开资料上看,梁莹39年的人生经历顺利而光鲜。她生于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在南京化工大学读本科,又先后在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她去北京大学做了两年公共管理博士后。此外,她还有一个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系博士后的头衔,但该学校社会学院的一名研究员指出,梁莹只是在2013-2014年受一位老教授邀请到芝加哥大学做短期访问学者。
年仅30岁,梁莹就去了南京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任教。时任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说聘用梁莹时,因“她30岁就发表了几十篇论文”内部发生过争论,考虑到学院的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系科研发文力量较弱,希望借助一位高产的研究者带动,最终聘请了梁莹。梁莹说:“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刚刚组建,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比较缺乏师资,于是作为一个完全是社会学的圈外人,就这样阴差阳错地来到了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工作。”
此前,梁莹多次通过未公开的手段在网上删除论文,此事被小范围地议论了一下。据媒体报道,社会学院六位教授曾向校领导反映过关于梁莹的传闻,担心她“迟早要出事”,将会影响学校和学院的声誉,但并未收到反馈。
梁莹自称从进入南京大学工作开始,就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1点多睡觉,花大量时间读英文文献,她还有在火车上阅读文献的习惯。周晓虹看过挺着肚子的梁莹一边走路一边捧着电脑看文献,评价她“做研究非常拼命。这种拼命,可以理解成急功近利,也可以解释成她是真心热爱学术。”
2014年,梁瑩几乎完全转型,大多发表英文论文,很少发中文论文。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网站显示,她在几年内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身份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发表了五十多篇英文论文。
任教期间,梁莹曾因教学态度问题被学生投诉。2017年3月,社工系2014级学生联名向学院举报她的教学态度不端正,学院调查后批评了她,还组织她与学生进行交流。
这次处理结果看似已如人意,但回头一想,此前论文抄袭、一稿多投等行为为何无人察觉,而有如此多不良传闻的梁莹为何在学术道路上顺风顺水。如同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吴晓刚所言,“这个真是中国现有的科研评价体制下的一朵奇葩。”
这样看来,“404”论文风波似乎仍未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