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开放是中国汽车发展的最大机遇

2018-12-29 01:32
中国汽车市场 2018年9期
关键词:汽车行业合资关税

北京时间3月23日0时50分,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特朗普当场宣布,将有可能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上午7点,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涉及美对华约30亿美元出口。中美贸易战触即发。

近来,美方方面威胁提高关税,限制中资企业赴美收购高科技公司。一方面又多次要求中方在更多领域进步,放开甚至用"经济侵略"来指责中国。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势,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坚决抵制争取以公平的谈判协商替代贸易战。但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低估这种局面,未来可能会对中国经济、产业造成的巨大影响,我们需要意识到只有进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自身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创新能力、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才是长期发展有效抵御貿易纷争的根本所在,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机遇所在。

汽车行业也不例外。不少人认为,中国汽车行业因为充分引进外资国际主流汽车,厂商几乎全部在华合资建厂,贸易纷争似乎和汽车行业有点距离。这个问题需要放在更广更深的层次内来看。

从更广层次看,中美贸易摩擦不仅牵涉关税还会涉及到其他领域。此前,美方对合资股比问题的抱怨就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3月8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特连发5条推文向特朗普“状告”, 指责中国对美贸易政策不公平限制其在华投资的合资股比。

其实针对50%:50%股比限制放开问题的讨论早在2010年左右就已经在行业内展开了。前几年,有关部门还传出少则5年、多则8年一定会放开的意见。这说明,放开限制我们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就在今年两会结束之后,有消息人士透露,中国很可能在短期内放开对汽车合资股比的限制。

对这个问题国内很多人士有顾虑。他们认为,如果放开股比限制外方,将很有可能通过增资获得企业的主导权中方在企业利润分配、技术引进、生产管理等很多方面丧失话语权,合资企业最后就会沦为代工工厂设立合资企业的初衷——“市场换技术”将会全面落空。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第二大经济体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产业竞争的层次手段和模式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再采用封闭限制的手段保护市场已经很难得到国际贸易投资领域的认同。同时,40年来中国汽车产业也得到了很大进步,具备了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定实力。而且,随着国际间汽车技术合作渠道的扩展,原先希望通过合资实现的技术产业和人才转移完全都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并购等方式实现。限制合资股比最后可能只剩下“分红”这个作用了。

进一步开放,放开合资股比不会如想象般可怕。放开限制放开竞争有利于增强外资进步投资中国的信心,也有利于推动合资中方,增强自主创新的动力和压力,让中国汽车在更广泛的竞争中成长。就如当年中国加入WTO一样,其带来的行业红利很可能会远远超过单个企业少收的那点利益。

从更深的层次看,未来经济发展可能遭遇的波动对汽车行业带来压力更大影响更深远。中国经济三驾马车出口是其中之一。美国又是中国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从表面上看,这次贸易纠纷是中美之间的事,但不能忽视欧盟、日本等其他经济体效仿联合行动的可能。中国汽车行业近两年增幅放缓和宏观经济走势趋缓有直接关系。今后,中国汽车必须寻找到新的出路、新的机遇才能应对这样的压力持续做大做强。而这个机遇就是坚持开放,因为只有坚持开放才会给中国汽车提供更多学习引进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机会,才会为中国汽车参与国际市场提供更有利的政治经济条件,也才会让中国进步在高科技领域关键领域吸引投资引进人才创造条件。未来的国际汽车竞争将集中在新能源和智能科技两大领域,中国的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都很明显,也只有坚持开放才能让我们将这些优势发挥出来。

中国汽车因为改革开放而发展壮大,今天我们没有理由不继续将开放这条路走下去。以前开放是为了引进和学习,今天讲坚持开放还要强调融入国际要积极参与国际汽车产业和技术的合作积极对外进行产品技术和资本的输出。可喜的是,中国汽车企业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点,无论在跨国并购还是海外设厂等方面都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

新的时代新的考验只有坚持开放无惧竞争,中国汽车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猜你喜欢
汽车行业合资关税
欧盟对美输欧飞机征收15%关税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试行开展 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排除工作的公告
启辰“单飞” 合资自主概念终结
汽车轻量化材料及制造工艺研究浅析
汽车行业供应链审计探讨
合资企业文化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汽车年度盛典隆重开幕
中外合资企业“阴谋亏损—外资并购” 风险识别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