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筹备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事宜,1971年夏,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秘密晤谈,而台湾问题则是这次北京密谈中最艰难的议题。
“一切事情都必须按照互惠的方式来”
1971年7月9日中午,基辛格一行秘密抵达北京。首日会谈于当日下午4点半在钓鱼台5号楼举行。
以中国人的待客之道,周恩来请基辛格首先发言。基辛格开始从“哲学”层面上大谈对中国的认识:“我们认为,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就、传统、意识形态和实力,需要它在平等的基础上,参与到影响亚洲和世界和平的所有事务中来。”
这样的开场白在起初让中方代表颇为不惯,接着,他表示此行的主要目的有两个,首要的是议定尼克松访华事宜;其次,还将讨论中美间共同关心的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亚洲和国际问题。
听完基辛格的宣读,周恩来首先针对基辛格所言“平等”的关系回应道:“首要问题就是平等,换言之,互惠的原则。一切事情都必须按照互惠的方式来。”周恩来以犀利的语言为此次北京密谈定下了原则,也给未来的中美关系定下了基调。
周恩来接着对基辛格此次来华的两个目标评论道:“你的第一个目标同你的第二个目标相连,因为你的第二个目标是进行预备性的会谈,以拉近我们的基本立场,使问题更易于解决。”
尽管中方在会谈中始终强调不会为尼克松总统的访华设定前提条件,但这句话不难让基辛格掂量出周恩来前言后语之意:在台湾问题上向中方交代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是尼克松总统访华的必要成果,即“互惠原则”的真意。
周恩来接着指出:在十几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中,“美国大使总是说愿意先一步步解决小问题,双方再逐渐达成共识。而我们则不断强调,只有首先解决根本性问题,才能最终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我们的立场总是有分歧”。他提出:既然尼克松总统自就任以来就不断表达出愿意同中方解决根本问题的意愿,那么,双方何不首先谈谈台湾问题呢?
“对于台湾问题,我们不得不指责你们政府。”周恩来从1949年8月美国国务院在《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中承认台湾为中国内部事务并无意干涉谈起,指责美国政府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政策嬗变,提出“台湾地位未定”。周恩来向美方表明:台湾问题的责任在美方;明确台湾的政治地位问题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
周恩来对基辛格坚定地指出:要承认中国,美国必须无条件地这么做。它必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毫无例外。这就如同我们承认美国是唯一合法政府,不认为最后一个州夏威夷或者长岛是你们领土的例外。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已经归还中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就让我们谈谈第二个问题:美国必须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出全部的军事力量、拆除所有军事设施。这是自然的事情。当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看来,美国和蒋介石之间,由杜勒斯在1954年签订的条约是非法的,我们不承认。就台湾问题来说,这是关键。
对于尼克松和基辛格而言,尽管早已料到,在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中,台湾问题是一个不得不接过的烫手山芋。然而,让他们始料不及的却是,这个热山芋竟然被抛出得如此之早、如此之有力。
美方“挂钩”和“两步走”策略的破产
在基辛格来华之前,尼克松向基辛格提出了“挂钩”策略:“我们在台湾驻扎的6000名士兵,直接与我们在南越的作战行动相连。所以,如果越战问题解决了,那些军队也就不再需要了。”言外之意,如果中国想要美国从中国台湾撤军,那么,中国领导人则需协助美国尽快“体面地”结束越战。于是,基辛格在会谈中巧妙地向周恩来提出:关于台湾问题,可以分为“台湾和台湾海峡的军事问题,以及台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关系演进”两个部分。
周恩来立刻觉察出其中隐藏的内涵,直截了当地表示:“这不同于我们的看法。我们坚持,我们同台湾的关系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并重申中方根本立场:“如果要在中美两国间建立关系,美国必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而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回归中国。在这些前提下,美蒋条约将不复存在。”
基辛格说:“我明白您说的关于建交的问题。但是,先让我谈谈在我们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台湾在我们关系中的状况。”这就把周恩来的底线条件推延到了中美谈判建交时再去解决。
按军事与政治“两步走”的方式,基辛格解释说:美国在削减驻台军力方面已经作出了积极的主动。美国从中国台湾的撤军计划是:在越战结束后的一个明确的、较短的时间内,撤出与对中国台湾防御无关、与美国对越作战相关的三分之二军队;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美国将逐步减少其余三分之一负责中国台湾防御的驻台军队。
至于台湾问题的政治方面,基辛格接着说:“我们不支持‘两个中国’的解决方案或‘一中一台’的方案。”至于中美建交的问题,他表示:“我们不应当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被迫正式宣布(建交),这么做本身没有实际意义。但是,只要你们和我们达成了基本的共识,我们也不会阻挠双边关系向着这个方向发展。”
针对基辛格的表态,周恩来对基辛格所言美国政府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态度表示赞赏,但马上话锋一转:“我明白需要一段时间,但是留给尼克松总统的时间并不多了。”尼克松的任期还剩一年半,如果连任,则是五年半,“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这就成为影响他能否连任的因素之一”。听闻周恩来屡次重申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立场和中美建交的问题,基辛格揣测,这是否是中国人在给尼克松的访华设置前提条件?周恩来回答说:“并不是绝对的……(建交)可以让我们的会谈更轻松。但是,如果你们需要一些时间,我们也能理解。”
看到中国领导人并非咄咄逼人,基辛格也坦陈:“我把我个人的推测告诉总理。如果东南亚的战争结束,我们能够在这一届总统任期基本解决涉及台湾的军事问题。我们肯定能在总统第二任期的初期阶段解决政治方面的问题。”这样一来,基辛格等于向中方交出了美方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表。
周恩来与基辛格在北京的第一次会谈,持续了将近7个小时。晚11时20分会谈结束后,周恩来等人连夜向毛泽东汇报请示。当周恩来讲到美国还想在中国台湾保留点军队时,毛泽东表示:“猴子变人还没变过来,还留着尾巴。台湾问题也留着尾巴。它已不是猴子,是猿,尾巴不长。”
美方就中方要求表明态度
7月10日至11日,周恩来和基辛格在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国宾馆又进行了三次会谈。
在周恩来的施压下,基辛格不得不对中方在台湾问题上所提五点要求表明态度。中方的五点要求是:一、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二、承认台湾属于中国;三、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四、不支持所谓的“台湾独立运动”;五、不再提“台湾地位未定”。
基辛格表示:“其中四点可以在不远的将来实现”,并且保证尼克松在访华时会向毛泽东重申:“我们不支持‘台湾独立运动’,不支持‘一个中国、一个台湾’,不支持‘两个中国’的解决方案。”而“台湾属于中国”一条,基辛格认为其他三点满足之后,这一点自然就实现了。
在7月11日基辛格临行前的会谈中,周恩来再次提到了台湾问题。在前两天中方提出的五点要求之外,又提出两点:第一,中美建交时,美国和“蒋介石政府”之间签订的“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必须废除;第二,针对日本,美国需承诺,美军撤离中国台湾之前,不让日本军队进驻中国台湾;控制日本不参与“台湾独立运动”。
对于第一点,基辛格表示,美国政府非常希望台湾问题能够得到和平解决。对于美台“废约”的要求,在日后中美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中国政府坚持的中美建交的必要前提。而对于日本,基辛格承诺:“只要在我们能够控制日本的程度之内,我们将反对它这么做。”
(摘自《党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