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十九岁担任团政委,二十一岁担任师政委,三十岁就被任命为纵队司令员。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年仅四十岁的他成为当时所有上将中最年轻的一位。同时,他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奠基人之一。他叫刘震。1950年11月,他调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兼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员。
聂荣臻没有想到,彭德怀和高岗提名的人选竟是同一个人
1950年10月中旬的一天,莫斯科白雪皑皑。在克里姆林官通往斯大林办公室的走廊上,正行走着几位中国人——周恩来、林彪以及翻译人员。周恩来走在最前面。此时他步履轻快,面带笑容,不过他的心情并不轻松。10月8日,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要求志愿军立即做好准备,待命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人民和侵略者作战。
此前,中国曾和苏联方面商定:中国出兵朝鲜,苏联派出空军,空中由他们负责,地面由我们负责。正当中国军队集结入朝时,苏联方面通过大使馆告知周恩来:原商定的苏联出动空军配合中国军队入朝作战之事,由于苏联空军方面没有做好准备,暂时不能出动。
两天后,毛泽东经过与政治局诸同志研究,决定暂缓出兵并派周恩来飞往莫斯科,向斯大林当面阐述中国方面的困难。
这是一次艰难的对话。周恩来告知斯大林中国方面的决定,没有苏联空军的配合作战,中国暂时不出兵。斯大林则坚持苏联空军不能出动,理由是飞机到了空中,很难划定界限,如果和美国方面冲突起来,将会引发世界大战……
在这次谈判中,斯大林只同意派飞机援助中国,由苏联空军组成顾问团,加紧对中国空军人员进行训练。
正当周恩来在莫斯科进退维谷之际,毛泽东发来一份电报。电报中说,政治局再次进行慎重研究决定,即使苏联不派空军,我们也要独立出兵朝鲜。几天后,中央军委决定,立即组建我们自己入朝参战的空军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
由谁来当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呢?
当时负责军委干部工作的聂荣臻分别打电话征询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和当时东北地区党政军最高领导人高岗的意见。聂荣臻没有想到,彭德怀和高岗提名的人选竟然不约而同——刘震。
没有乘过飞机的人当上了空军司令
1950年11月4日,这是刘震军事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刘震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连飞机都没有乘过,却当上了即将赴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员!
一年前,担任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兼三十九军军长的刘震,在率部参加广西战役胜利后,因病休息治疗。1950年10月,刘震被任命为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上任还不到一个月,中央军委的一个紧急通知又把他调到了北京。这一天,在军委空军司令部,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向刘震传达了中央军委的决定,任命拟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员的刘震先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负责组织志愿军空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的行动。
陡然听闻,刘震愣了一下。本来由陆军改行空军,他就有点不情愿,这回竟要带空军参战,这个弯子似乎转得太急、太猛了。他不是怕打仗,而是担心自己没有经验。空军作战,那可是高技术、大学问的事啊!可是,刘亚楼说,为了空军的事,毛主席三天三夜没睡好觉,难啊!最后,刘亚楼还对刘震说:“我们同在四野工作过,我了解你会打仗,善于学习新东西。这次工作调动是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和东北军区司令员高岗点你的将,经周总理审定,毛主席批准的。”
作为一名军人,还有什么比信任更加重要、更加珍贵的呢?此时,刘震热血沸腾,他“霍”地站起来说:“服从命令。困难再大,我也要把它干好!”
次日,刘震起程去沈阳,匆匆上任了。由此,世界空军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出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从筹备到组建,从训练到参战只用了四个月的时间。而一般其他国家的空军,训练一个飞行员,起码也得一年时间。中国空军组建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1951年1月,志愿军空军领导机关开始组建。4月底,各部队基本上按计划完成了训练任务。刘震和部队一起也进入了完全陌生而又崭新的空中作战领域。那几个月,刘震白天要带部队,晚上请苏军顾问“开小灶”。最后是由苏联空军顾问团组织演习、考核、验收。刘震手握话筒指挥,眼睛里闪耀着紧张而激动的光芒……
演习历时十九天,共放飞三百零七架飞机,全部是中国自己的飞行员。考核时要让一架架飞机按规定的次序、空域、队形上天,一点不乱,一分不差,确非易事。但刘震却有条不紊地做到了,成功了。
考核完毕,苏联顾问高兴地对刘震说:“奇迹,奇迹!你们真是一步登天!”事隔多年之后,刘震将军回忆说:“我那是赶鸭子上架。其实还只是一脚跨在门里,一脚踏在门外呢!”
1951年3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辽宁安东(今丹东)正式宣告成立。刘震任司令员,常乾坤任副司令员。
志愿军空军首战告捷
其实,志愿军空军入朝第一仗是在它正式宣告成立之前。
1951年1月29日下午,东北安东志愿军空军司令部指挥所。刘震头戴耳机,手握话筒,双眼一眨不眨地注视着面前的一张大圆桌,参谋人员在上面标上雷达跟踪的美机和我机的位置。
根据志愿军空军雷达站报告,有一批美军飞机在定州、安州上空五百米高度盘旋活动,企图袭击我安州火车站和清川江大桥。刘震命令我空军升机迎战。我新组建的空军第一次出击的空战在朝鲜半岛上空爆发了!
正当敌机接近海岸线时,我大队长李汉率一中队猛冲过去。敌机发觉被我们咬住,慌忙转弯摆脱。李汉紧追不放,在距敌一百米处按动炮钮。三炮齐射,当即将敌机击落。位于下层的八架敌机企图反扑,担任掩护的二中队在副大队长李宪刚率领下赶来,向敌机猛压过去,一阵猛烈射击将敌机队形打乱。李汉发现前下方的敌机,疾速绕至其左后,距敌六百米处瞄准射击,敌机中弹而逃……
一场漂亮的空中袭击战结束了。我军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自己无一损失。志愿军空军首战告捷,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
刘震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后,指挥了一场又一场漂亮的空战。1951年9月25日、26日、27日,刘震指挥空四师连续出动,同美国空军展开大规模激战,三天内共击落美机二十六架,击伤八架,首创击落美国最先进F-86飞机的战绩。毛泽东主席看到战报后,挥笔批语:空四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
12月2日、5日、8日,在刘震的指挥下,空三师参加了敌我双方达三百架次飞机的大规模空战,我飞行员越打越强,取得了击落敌F-86飞机九架、F-84飞机四架,击伤敌F-86飞机两架的辉煌战果。毛泽东主席又欣然命笔:向空军第三师祝贺。
截至1952年5月底,志愿军空军歼击机航空兵部队共有九个师十八个团按计划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进行轮战锻炼,出战中,计有八十五批一千六百零二架次进行空战,击落敌机一百二十三架,击伤敌机四十一架,我机被击落八十二架,击伤二十八架。
当年,鸭绿江到清川江一带成了美国空军参谋部望洋兴叹的“米格走廊”。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却又是无可非议的事实。连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也不得不自嘲地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的空军强国之一。”
代表毛泽东冒险送苏联空军英雄师
1952年12月8日下午4时,正在沈阳的刘震接到中央军委空军领导的电话:“苏联空军阔日杜布英雄师奉命回国,今晚6时在安东举行欢送宴会。此事本应由总部派人代表毛主席授奖,但现在北京正下鹅毛大雪,飞机不能起飞,经请示毛主席批准,由你代表毛主席主持欢送宴会,并给该师授奖。”
可空军领导哪里知道,刘震接到电话时,离宴会开始只有两个小时,乘火车,乘汽车,都来不及了,只有乘坐飞机一条路。而此时,沈阳也正下着鹅毛大雪,漫天皆白。
刘震匆匆赶到飞机场。要在这样恶劣的气候下起飞,机组人员都面露难色。按当时的运输机性能和飞行员的技术条件,这确是一次冒险行为。
“首长,我们从来没有在这样大雪的情况下飞过!”
“这是毛主席交代的任务,就是下刀子也得飞!”刘震先通知安东浪头机场把导航台打开,起飞后对准导航台直飞浪头机场。
下午4时10分,运输机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起飞了。
不料,飞机升到三百米高度时,机长报告:“云层很厚,什么也看不清,继续飞没有把握。”刘震告诉机长,先到辽阳上空看看。当飞机从云隙中看清辽阳后,刘震命令:“向东南进山,飞行一定要高于山头五百米。”因为这一带是长白山脉的延续部分及其支脉千山山脉,海拔都在五百米左右,有一些山峰在一千米以上。云越压越低,雪越下越大。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飞机看不见浪头机场的地面目标,飞机迷航了。下午5时30分左右,机长报告:“耳机里听到有英语、俄语,还有汉语的声音,估计附近正在空战!”
原来飞机竟向北飞到了朝鲜的西海岸图们江口。这里不但距离安东五六百公里,而且是敌我空战区域。飞机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此时,刘震格外冷静、镇定。他走进驾驶舱,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一边观察一边指挥。他判定好方位后,决心冲过敌我空战区,越过朝鲜半岛,直插安东。这是一条更加危险的航线,不但有可能被敌机发现,还会随时遭到我防空部队的炮击。刘震对机长说:“没有办法了,只有这一条路,不然时间来不及,油料也不够。”
下午5时50分,我志愿军拉古哨地面防空部队报告:“发现一架美军轰炸机(刘震乘的运输机),已做好准备,随时准备开炮。”就在于钧一发之际,志愿军空军指挥所打来电话:“那架飞机可能是刘震乘坐的运输机,由沈阳起飞迷航的,万不能打!”刘震和机组人员幸免于难!
刘震乘坐的飞机终于到达安东浪头机场上空。但是,危险的事又发生了。年轻的飞行员从迷航到复航,心情兴奋,当飞机对准浪头机场着陆时,竟忘记了放下起落架。幸亏信号员发觉,迅速打出红色信号弹。下午6时整,经过复飞处置,刘震一行安全着陆。
浪头机场上,苏联空军的军长和即将回国的师长阔日杜布迎上来与刘震热烈拥抱。他们责备刘震:“这样做太冒险了!”刘震说:“这不能怪飞行员,是我决定冒险飞行的,因为我是代表毛主席来欢送你们的。这次冒险飞行是有意义的!”苏联人眼睛湿润了,机场上响起了一片“乌拉”声。
1992年8月20日,刘震将军不幸因病去世。
(摘自《名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