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转发锦鲤的人在想啥?

2018-12-29 00:00:00
读报参考 2018年35期

近段时间引爆网友狂欢的“锦鲤”因为模仿者众,还在不断积累热度。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锦鲤霸屏了。锦鲤种类可谓五花八门。承载着小小心愿的锦鲤们身份可不止是鱼。而是随着社会热点更迭。变身为象征好运的任意事物。那么,转发锦鲤真的有用吗?当人们转发锦鲤时。都在想什么?

往后余生,都是锦鲤

“为什么转发锦鲤?大概因为自己是条咸鱼。”朋友苟君向记者吐槽:“每天都要演好一个积极乐观的成年人,生活却不断给我暴击。”

95后的苟君去年毕业,本是学摄影的他,因为求职接连碰壁,阴差阳错来到成都卖保险。“马上到年底了,不找份工作真没法回家过年。”苟君无奈地说:“小时候寒假回家,最怕长辈们问‘考了多少分啊?班上排第几?’没想到长大之后又会被追问‘一月挣多少?付得起大城市的首付吗?’真心伤不起。”

苟君的担忧只是就业形势的一个缩影。一份数据显示,从2018年9月中旬以来。各行业新增职位都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与此同时,2018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创下历史新高。很多年轻人直到踏入社会时才发现,钱不知所去。一贫如洗:头发不知怎么掉的,一秃到底。工作难找,房子难租,赚的钱可能不比搬砖的小伙伴挣得多。

“生活这么丧。需要一条锦鲤让我躁起来。”苟君说。

年轻人热衷转发锦鲤,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现实压力。工作收入太低、没有房子、照顾不好家庭、生病了没钱治……这些问题一摆出来。真叫人喘不过气。这时候,转发一条锦鲤为自己打气,总比在深夜里辗转反侧问自己“到底能不能行”,更能给人安慰。毕竟这条锦鲤还言之凿凿地向你保证,只要转发,“十天内跨过当下最难的坎”。

心理学把这种行为叫作安慰剂效应,指给病人服用无用的药物,但病人因为“预料”或“相信”药物有效而让病症得到缓解的现象。即使转发者明白锦鲤不可能真正改变什么,依然能够从中得到舒缓与安慰。

恋爱也是如此。当下,超过2亿的单身人群及其背后的家庭组成了庞大的相亲市场,折射出中国式的婚姻焦虑。2017年底发布的《关于中国逼婚现状报告》显示:近八成受访者曾被父母逼婚,25-35岁的青年压力最大,被逼婚率高达86%。

青年人迫切想要爱情,但遇到有好感的对象,也常常因缺乏勇气主动出击而错失良机。为了安慰自己,说辞往往是“顺其自然”。只有借助锦鲤,他们才能暗搓搓地表露心迹:“转发这条爱情锦鲤,你想的人也正在想你。”但有时也会事与愿违。

25岁的伦桑曾在寺庙里磕头许愿,希望“喜欢的人也喜欢自己”,庙里的大师给了伦桑一根红绳。说是只要在脖子上挂3天,取下缠在树枝上,愿望就可达成。伦桑照做了,但他始终没能主动表白,一个月后,女神在朋友圈发布了和其他男生的自拍,伦桑的梦想破灭。

转发锦鲤也可能是一次漫不经心的从众。某手游的骨灰级玩家小噗,做梦都想能抽中热门皮肤。有一段时间,游戏群里都在转发杨超越。不断有抽中皮肤的人来群里还愿。引得更多人转发。小噗明白转发杨超越没有用,但即便如此,她还是忍不住跟风转发。“虽然不相信,但万一成功了呢?”

转发锦鲤还与转发者的重要人生节点息息相关。譬如面对一场重要的考试、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一段修成正果的爱情。因而转发锦鲤也被认为是人生重要时刻的分享与展示。碎片化的节奏、迅速更迭的信息,让不少年轻人处于匆忙奔赴在自身轨迹的状态中,生活需要锦鲤来增添一点仪式感。那些在社交平台活跃着的锦鲤,除了传递美好的期待,重点还在于转发者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时刻的一种宣告和强调。

锦鲤的效用不等式

锦鲤这个说法虽然在近些年才流传开来,不过仔细回想,类似的事物早已在生活中存在。

早在西晋,就有关于锦鲤的记载。最广为人知的是“鲤鱼跃龙门”之说,喻人飞黄腾达,官运亨通。唐代还有人专门写诗《河鲤登龙门》说鲤鱼:“得名当是鲤,无点可成龙。备历艰难遍,因期造化容。”

不过,微博上受人追捧的锦鲤,其实是来自日本的观赏鱼。日本锦鲤最开始是从中国传入,经过日本养殖者改良后,锦鲤颜色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鲜艳,因此被当作吉祥物,逐渐成了日本国鱼。大概在1960年代,锦鲤在香港市场出现,以“风水鱼”的身份流行开来,并在80年代传入广州。

但转发锦鲤真的有用吗?朋友高菲用她的经历告诉记者,有用。

高菲毕业于某重点高校,毕业后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北漂,混得风生水起。但眼见年纪奔三,却仍然是单身,她想谈恋爱。某个被催婚催得紧的晚上,高菲鬼使神差地转发了一条爱情锦鲤,“希望遇到我的他”。没想到在朋友圈引起了小小的轰动,有赶着介绍亲戚朋友的,有邀约组局的,高菲欣然应约,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后来通过新朋友的朋友,她认识了现在的老公。

“大家都以为,我是雷厉风行的女强人,哪有心思谈恋爱?说到底还是感谢那条给我带来桃花的锦鲤。”高菲说。

很多人热衷转发锦鲤,是因为相信锦鲤能够带来幸运。锦鲤虽然不能神通广大地直接左右事件结果,但能通过产生一种正向暗示的激励作用,引导事件往积极的方向发展。通俗的说法叫“转运”,心理学称之为自我实现预言:当你表达出一个强烈的信念。无论这个信念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足以影响到其他人,且其他人的反应往往会导致预言的实现。而一旦某锦鲤被偶然间验证“有效”。它在转发者内心的象征地位便会更加根深蒂固。

把运气交给锦鲤,你只管努力

生活这么难,我们依然挤上了每天高峰期的地铁,依然勤勤恳恳加班到深夜,依然发了工资就立马交房租,前路未知但斗志昂扬。正如锦鲤界的那句名言:“愿望和运气交给锦鲤,你只管努力就好。”我们虽然希望锦鲤带来好运,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努力。

很多时候,锦鲤之所以看起来灵验,其实还是在于自己的付出。俗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倘若我们忽略了“人事”这一前提,仅仅依靠转发锦鲤,有用吗?很明显,没用。

电影《疯狂的石头》中,三宝闯入道哥房中,无意捡到标着5万元大奖的可乐盖,以为天降锦鲤。他翻山越岭跑去北京领奖,最后才知道被套路,回来是一条更加狼狈的咸鱼。“你相信一夜暴富是好事,你就会对它期盼、憧憬和向往。”在奇葩说关于一夜暴富的论题中,辩手詹青云的论点获赞无数:追求一夜暴富,会掉进欲望的陷阱;盲目相信锦鲤而不作为,只会对生活缺乏动力。大多时候,作为“咸鱼”的我们需要吃遍世间苦,才能体味到锦鲤的巨大甜。

转发锦鲤只是一种心理上的激励、一种潜意识的行为。它有时是辛苦备考后的热切期待,面对想要达到的目标,在努力之后希望自己能够幸运一点:有时被当作速效救心丸,在每个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刻,能够暂时逃离纷扰,得到一丝安慰。但无论如何,我们的人生轨迹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说白了,我们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神奇的锦鲤上,但别指望纯粹靠它就能让你翻身。

甭管什么锦鲤鱿鱼小龙虾,努力游向有光的地方,才有可能见证未知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