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年轻人用耳朵“读”书

2018-12-29 00:00:00
读报参考 2018年35期

在前不久落下帷幕的全球最重要书展之一法兰克福书展上,有声书成为新的焦点,用耳朵“读”书已越来越被法国年轻人所接受。上班路途中听“文学大餐”

每天早上,卡梅莉娜·科拉多都会为自己准备好一天的“文学大餐”。只需要插上耳机,在手机上按下开始键,从关上房门出发上班的这一刻起,她便沉浸在有声读物的文学世界中。从住所到办公室半个多小时的路途中。她的耳朵所享受的。有时是用法语朗读的北欧神话故事,有时是用西班牙语朗读的言情小说。还有时是用英语朗读的侦探小说。“在地铁嘈杂的车厢里,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平静世界中。”卡梅莉娜说。

这一习惯,卡梅莉娜已经坚持了5年。她会多国语言,是一家大型酒店集团的管理人员,刚开始选择听有声书完全是为了假期出行方便。度假胜地刺眼的阳光、沙滩上四起的沙尘以及没法再塞入厚重书籍的旅行箱,使她决定选择“会说话的书”。结果,“三个星期巴西海滩边的休闲假期,我听完了瑞典作家史迪格·拉森的畅销小说《千禧年三部曲》。”自此以后,这一假期生活方式延续到了工作时间,有声书成为卡梅莉娜每天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从电脑屏幕前抽身。使自己沉浸在文字的摇篮里,倾听作家的故事、冒险者的经历或哲学家的智慧结晶……越来越多法国人张开耳朵徜徉于文化精神的世界,法国将于2019年夏季举办有声书沙龙盛会。

不再受轻视地位大转变

在法国,有声读物曾长期处于被轻视的地位,这必须归咎于人们将阅读视作过于学术化的行为。但随着电子时代的降临,笨重的磁带和CD已经让位于MP3,书也应该适应大众文化习惯的改变,将便携性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

乌尔夫·尼尔森是一名高科技咨询师。过去每当朋友获知他正在聆听经典文学,都会投来异样的眼光,而现在朋友反而会来问他有哪些好的有声读物下载平台。

有声书下载平台“听力出版社”首席执行官瓦莱里·莱维苏桑介绍说:“北欧人和德国人都非常习惯听有声书。和美国人一样,大家都喜欢在长途旅行时,在车上听有声书。”

在法国,有声书目前只占出版社1%的盈利额,而瑞典占到12%,美国占到10%。但不可否认,有声书发展前景良好,成为出版社利润增长的一大推动力。

除了亚马逊公司推出的有声书平台Audible,法国第二大出版集团埃迪蒂今年6月推出旗下有声书平台Lizzie。法国南方文献出版社也从去年末开始推出有声书版本。

刚推出不久的新版Kindle电子书阅读器也增加了内存和蓝牙功能,用Kindle听有声书成为可能。

Lizzie主管朱莉·卡蒂埃介绍说:“有声书比起传统的纸质阅读更适合低年龄儿童。对儿童来说,听有声书可以使他们找到从看电视剧或收听播客中体验到的沉浸感。”

播客频道主编认为:“有声读物可以为文字带来怀旧感,一种仿佛回到童年的情感。”

有声书平台2017年3月对法国人听有声书的习惯做了问卷调查,二分之一受访者表示有声书会让他们回想起父母曾为他们讲故事的经历,在18到25岁青年群体中这一比例达到64%。

有声书的一大好处是不受任何环境限制,可以悠闲地躺在家中、在路上、在运动时收听。Audible法国区主管康斯坦斯·斯蒂普洛表示:“有声读物解放了我们的双手和双眼,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们愿意。都可以听书。”

书籍朗读者逐渐受关注

有声读物的火热。也让朗读者从幕后走到台前。渐渐为人所关注。法国戏剧演员克里斯多夫·勃劳特刚刚花了十多天,录制完成村上春树小说《刺杀骑士团长》。这部村上春树的最新小说10月由法国贝尔丰出版社出版,一个月之后,读者就可以从有声读物下载平台下载到小说的MP3版。

对勃劳特来说,朗读工作需要完全沉浸其中,绝不能被打扰。“难点就在于如何在不破坏原作的前提下,通过声音带领听众进入故事中。朗读者不能为听众诠释文本,以免阻碍听众的想象力以及个人心理投射。”勃劳特可以凭借不同的声调来区别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而且他的声音有一种极强的辨识度,这也是有声书录制公司找他的原因。

有声书录制已成为录音工作室一年来接到的最主要工作。声音工程师让一克里斯托夫·瓦雷尔介绍,他的工作“90%是录制有声书,10%是录制音乐,每个月我们都要录制6到8本书”。

对于有声书。瓦雷尔认为,“第一个小时的朗读至关重要。为了吸引听众,既要有迷人的音色,也要有高水准的录制技术”。

为了保持朗诵者精力集中,每次录制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根据文本难度和朗读者具体情况不同,每天平均能录制80页内容。越是长篇巨著,越是能彰显朗读者水平。

对职业演员来说,录制有声书可为他们带来不少额外收入。目前3到4天录制工作的收入平均为1500到1700欧元。朗读者朗读完成后,录制工作团队还要进行剪辑、合成、校对,最后再将录制内容刻录到CD或上传到网上供听众下载。这一系列工作需要2到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