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中国。每分钟有超过8个人被诊断为癌症,每分钟有超过5个人因癌症逝世,癌症潜伏在每一个人身边。人们谈癌色变,被大量伪科学和谣言裹挟着生活在恐惧中,又因为恐惧,造成更多的误解。“生物男”李治中一直在试图解开这些“误解”。
误解
很多人知道我是做癌症科普的,一听就摆手,不想聊,感觉不吉利,好像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不听不看,家里人就不会得癌症。我们如何去面对癌症?首先就需要去了解它。了解之后你会发现,其实癌症没有那么可怕。
例如,为什么癌症患者越来越多?因为现代人活得越来越长。癌症发生的最大风险因素不是空气污染、转基因食品,而是寿命。无论男女,当年龄超过55岁之后,癌症的发病率就会明显上升。以前的皇帝很少听说有得癌症的。那是因为他们死得早。有数据统计,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从秦始皇到光绪的平均寿命只有39,8岁。
中国的癌症患者数量很多,但癌症发病率只排在全世界的近70位,而发病率排名第一的,是丹麦,这也和国民的平均寿命有直接关系。此外,2017年美国癌症报告里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数据:美国亚裔患癌的比例显著低于其他种族。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肾癌等主要癌种,亚裔统统低,而且不是低一些,是低非常多。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作为中国人。我看到这个数据是很欢喜的。不管是基因还是生活习惯,总之咱们在抗癌上有显著的天然优势,千万别糟蹋了。
很多人听到癌症第一反应就是“死”,陷入恐慌。这正是因为对癌症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再加上我们中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缺乏常识教育和科学思维,没人喜欢听科学家说什么成功率90%,他们喜欢听的是“隔壁老王吃了这款神药立马好了”,所以。才会发生很多令人痛心的故事。癌症并没有你想象得可怕,比癌症更可怕的,是人们对癌症的误解。
斗争
我在清华念本科的时候。是学干细胞的。那时,我也觉得癌症和我没啥关系。可能是冥冥中注定,大四那年。我母亲患上了乳腺癌,癌症这东西一下子入侵了我的生活。母亲的病,让我决定本科毕业后去美国杜克大学学习癌症生物学。我希望对癌症有更多的理解。去探究——癌症到底是什么?
毕业后,我去了诺华制药工作,主要负责新型癌症靶向和免疫新药的研发。在整个制药流程中,你会感觉到自己很渺小,生物学家在整个制药流程中只是非常小的一环,可以说是一颗螺丝钉。每一环如果出问题,这个药都会失败。因此,你必须去学会面对失败。
在药厂工作的同时,我也很关注国内的一些状况。我记得是2013年,我身边有朋友开始转那种伪科学文章,这让我感觉很难过,一边是那么多科研人员在想尽办法对抗癌症,但另一边,在中国,无数的伪科学却在肆无忌惮地传播。
从那之后。我每天晚上9点后开始写文章,每天写2-3个小时。大概一周可以出一篇。从第一篇科普文开始,我会有意识地在每篇文章后面附上参考文献,这是和伪科学的区别——任何结论都需要有靠谱的来源。
我最初的科普文大都发在自己博客上,后来我也想开一个科普公众号,于是就有了“健康不是闹着玩儿”和“菠萝因子”。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我还是免不了继续辟谣,即便被骂得很惨。对于这些读者,我其实是很心疼的。因为多数老百姓的认知达不到能够鉴别科学和伪科学的程度。他甚至看到伪科学就想转。为什么想转?因为伪科学总是斩钉截铁,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希望。而做这些科普,我最核心的东西,也是想给大家带来希望。
2016年9月。我开始在公众号里为大家介绍一些抗癌新药。实话实说。我介绍的那些药,大部分还没有在中国上市,很多患者用不上。但我还是想介绍,因为。我想让大家知道科研工作者没有停下来,国外有新药,虽然你现在还用不到,但是你千万不要停止治疗。
现实状况也在证明这一点。例如,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奥希替尼”(商品名“泰瑞沙”),它的药效和副作用都全面碾压化疗药,不仅创造了美国FDA有史以来最快的上市速度,也创造了进口药在中国最快的审批速度,从受理到上市申请批准仅用了7个月。而第三代奥希替尼与第二代同时到达中国。只晚于美国1年4个月。而就在最近。国家医疗保障局发文,17种抗癌药物纳入医保,其中就有奥希替尼,纳入医保后,它的价格降幅高达71%。
我知道。癌症本身不是一个活泼的话题,甚至有些让人抑郁,大家读起来很不容易。所以,在每篇文章最后,我会附上一张癌症康复者的照片,是想告诉大家。癌症是可以转变成慢性病甚至治愈的,千万不要随意放弃。最初,我附的照片多是国外癌症康复者,现在,也开始有更多的中国患者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