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铁沿线城市布局 建设特色小镇对策研究

2018-12-29 00:00:00李克锡
发展 2018年9期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的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作为新型城镇化载体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推动甘肃省特色小镇和小城镇高标准高质量发展,201 8年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环保厅、建设厅研究制定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甘肃省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坚持试点先行,开展较为完善、特色鲜明、适合人居的小镇建设。随着2017年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开通,宝兰高速铁路贯通了甘肃高铁网络。甘肃高铁沿线分布着天水、定西、兰州、张掖、酒泉、嘉峪关六个重要城市,在甘肃境内高铁城市布局特色小镇建设,不仅迎合了国家提出的新丝绸经济带发展战略,也符合甘肃省特色小镇建设总体发展战略。

一、甘肃省在高铁沿线大力发展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分析

甘肃省政府2017年明确提出在三年时间内,在全省范围内初步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绿色低碳、功能完善、产业集聚、开放包容、机制灵活、示范效应明显的特色小镇,甘肃省目前重点建设的18个特色小镇绝大部分分布在甘肃高铁沿线的天水、定西、兰州、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城市,甘肃高铁沿途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分布众多,有始祖文化、黄河文化、雪域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西域文化、敦煌文化等,是游客体验多种文化聚合的一条旅游黄金线,将积极带动甘肃文化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为甘肃省高铁沿线特色小镇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国家城市群建设政策与省级政府层面出台的特色小镇建设政策背景分析

1.甘肃省政府发布《兰州一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提出,培育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完善服务功能,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发展品质,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河口、什川、青城、苦水、黄河石林、首阳等特色小镇建设,创建一批美丽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成为产业转型升级、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新载体。

2.甘肃省政府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提出,甘肃省要培育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推动华亭、秦安、甘谷等具备条件的县有序设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建一批美丽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成为产业转型升级、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新载体。

3.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环保厅、建设厅研究制定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以核心产业为基础,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高端要素集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努力向“制造+设计+品牌+互联网”转型,打造小镇驰名商标、省级名牌、自主品牌,打造“一镇一品”,夯实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产业支撑,实现可持续良性发展。

(二)甘肃高铁沿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分析

1.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1)GDP总量、财政收入、金融存款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甘肃高铁沿线六城市综合实力排名水平为兰州、天水、酒泉、张掖、定西、嘉峪关。

(2)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甘肃高铁沿线六城市排名水平为嘉峪关、兰州、酒泉、张掖、天水、定西。

(3)甘肃高铁沿线六城市常住人口分布情况,通过分析《甘肃省统计年报》数据,甘肃高铁沿线六城市城镇人口排名为兰州226.05万人,天水143.05万人,定西96.41万人,酒泉67.7万人,张掖56.25万人,嘉峪关23.34万人。

2城镇化发展水平。按照甘肃高铁沿线六城市城镇化率水平,排名为嘉峪关93.45%,兰州81.02%,酒泉60.27%,张掖45.76%,天水43.25,定西34.335;根据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甘肃高铁沿线六城市排名为嘉峪关27074元、酒泉24578元、兰州24071元、张掖20541元、定西15873元、天水14734元。

3.当地文化旅游资源与旅游业收入水平。

(1)甘肃高铁沿线六城市旅游资源状况

甘肃高铁沿线城市天水拥有伏羲文化、三国文化、大地湾文化、石窟文化、先秦文化五大文化,构成了天水丰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定西的丝路文化、马家窑文化、李氏文化,兰州的黄河文化、丝路文化、革命文化,张掖的宗教文化、裕固族民族文化、丹霞文化,以及酒泉的敦煌文化、汉唐文化、民族风情文化,嘉峪关的长城文化、丝路文化、沙漠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成为游客体验甘肃多种文化聚合的一条旅游黄金线,有利于打造具有文化旅游特色的小镇建设。

(2)甘肃高铁沿线六城市旅游接待人数与旅游业收入水平

2017年根据统计年报分析,在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方面,甘肃高铁沿线六城市排名为兰州5431.4万人,天水3711万人,酒泉2649.5万人,张掖2599万人,嘉峪关857.14万人,定西658.6万人;国内旅游收入排名为兰州456.5亿元,酒泉244.9亿元,天水212亿元,张掖157亿元,嘉峪关57.21亿元,定西29.6亿元。

二、甘肃高铁沿线城市布局特色小镇建设的发展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加大甘肃高铁沿线城市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我省尽管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对甘肃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积极的政策推动作用,今后还需继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调动市、州、县、区政府建设特色小镇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与激励力度。特别是鼓励支持高铁沿线六城市优先发展特色小镇建设。

(二)加强甘肃交通网络建设,特别是高速铁路建设。按照甘肃省政府发布《兰州一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与《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今后需要加快兰州一中卫、兰州一张掖三四线等高速铁路建设,推动定西—平凉一庆阳、兰州一天水一汉中等铁路干线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兰州(定西)一平凉一庆阳一黄陵铁路、天水平凉铁路南延线陇南连接兰渝铁路建设,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沿线城市特色小镇建设。

(三)规划先行,分类施策,突出主题,彰显特色。甘肃高铁沿线城市谋划特色小镇,要彰显“特色”,突出旅游、制造、贸易、农业、教育、科技、双创、健康等主题。挖掘“特色”,深挖小镇的地域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和文化特色。比较优势是小镇的最大特色,一定要发挥小镇的比较优势。做强“特色”,做强产业特色,做亮形态特色,做深人文特色,做美生态特色。注入“特色”,将原来没有特色的区域改造为新的有产业、有特色的小镇。

(四)培植和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吸纳就业的能力。坚持产业建镇。注重培育特色小镇“特色产业+旅游产业”的“双产业”。培育以“信息经济、金融、高端装备、健康、时尚、环保”等新兴产业和以“林果、鲜花、蔬菜”等传统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培育以“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健康、旅游+体育运动”为主的泛旅游产业。

(五)创新特色小(城)镇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特色小(城)镇建设中,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特色小镇创建的责任主体是县、市、区政府、实施主体是镇政府,企业重点把特色产业做特做强,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