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委书记林铎同志2017年5月4日曾在新华社甘肃分社呈送的《甘肃领导参考》第六期上对皋兰县域经济发展有过“皋兰的做法值得肯定,经验可以进一步总结”的批示,充分说明了皋兰县县域经济发展在全省的示范样板作用。本文从发展环境入手,通过对比分析皋兰县县域经济发展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未来皋兰县发展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2017年甘肃省委提出了振兴县域经济战略。皋兰县位于省会城市兰州、白银、兰州新区三角辐射中心,发展优势得天独厚,未来皋兰发展要进一步抢抓历史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发挥皋兰优势,走出具有皋兰特色的发展路子,让皋兰县成为充满生机的经济体。
一、皋兰县发展面临的发展环境
(一)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时代考验
随着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实施,使得甘肃第一次从内陆地区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经验表明,凡是站在开放前沿的地区和城市,必将迎来经济快速发展,这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017年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实施县域经济振兴工程,提出推进扩权强县,赋予县级更大自主权和决策权,进一步加大对县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破解县域经济发展融资瓶颈,这是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但同时因为国家在经济进入新常态重大判断基础上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体系、产业升级换代和落后产能淘汰步伐加快的背景下,使得皋兰县面临经济增长新动能尚未形成,旧动力受到政策冲击影响的双层挤压。
(二)既有巨大的区位优势又面临剧烈的区间竞争
皋兰是全市唯一一个与市区、兰州新区、白银市区三个城区接壤的县,且处于三个市区的主要发展方向,拥有巨大的区位优势。随着“大兰州”经济区建设和“兰西城市群”的互动开放,皋兰将成为向南承接产业转移、向西扩大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但也存在县域投资环境、要素保障、人力科技资源与周边差距较大,在区间竞争中经常处于不利地位,人才、投资外流现象十分突出。
(三)既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又面临不少的瓶颈制约
皋兰县域经济发展增速一直高于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尤其是近几年投资增长速度一直位于全市前列,引进和建设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县域经济发展的加快,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土地空间有限、人力资源短缺、科技创新资源不足等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日益突出。
(四)既有有利的发展基础又面临不少的问题矛盾
县域经济从产业基础来说。农业方面的五个万亩、七个千亩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工业方面以长征集团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以华壹静脉、丰泉环保垃圾焚烧发电、德龙建筑垃圾为重点的节能环保产业,以亚成、泛植、冠兰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业组成新的工业发展体系;三产方面以北龙口、九合园区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产业,以什川古梨园、黄河奇峡为重点的生态旅游产业欣欣向荣。但同时也要看到产业发展面临不少的问题和矛盾,农业有产业无规模,有产品无品牌,有市场无营销,工业重工业、原料生产和初级加工产业比重过大,易受国家政策影响,现代物流项目建设周期长、区域同质化竞争激烈,生态旅游景点散乱、景区规划开发层次低、游乐设施缺乏,商业化程度低。
二、皋兰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和方法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扩大有效投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扩大开放合作,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政府效能,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皋兰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突出有效投入,实施项目攻坚行动,扩大县域经济总量规模
坚定不移地将扩大投资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战略引擎和核心工作,大力实施项目攻坚行动,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1.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密切跟踪国家、省政策导向,围绕国家“11+6+3+1重大工程”等专题,建立县域经济振兴项目库,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集群。抓紧谋划申报一批带动力强、投资效果好、涵养后劲大的重大项目,定期研究、有序推进。各镇储备谋划项目50个以上、总投资规模不低于20亿元。加快项目建设。落实县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完善项目建设考核评价机制,确保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强化项目管理。采取逐个调度、清单管理、督查考核等方法,逐项解决影响项目建设的征迁、规划、土地、消防等具体问题,着力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每年度新开工建设重点项目80个左右,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0/0左右,力争2017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0亿元,2020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超过90亿元。
2.加强经济平台建设。把园区作为聚集要素、支撑发展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节点和交通关联优势,打造对外开放通道,积极融入兰州新老城区一体化发展,提升对外开放开发程度。大力实施园区提质提速攻坚行动,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有效聚集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引导鼓励同类企业向同一板块集中,除资源型项目选址有特殊要求外,新建产业项目原则上应入驻相应产业板块建设,打造什川一北龙口一盐池城市服务产业板块,为主城区提供旅游、休闲、居住、养老、餐饮等城市服务,承接主城区商贸物流产业转移,成为县域第三产业新增长极。打造九合一水阜生产性物流产业板块,依托铁路编组站、新区铁路、兰秦快速路,积极参与兰州国际空港、国际陆港建设,成为兰州主城区和新区之间生产材料、货物运输、仓储的重要物流节点。打造三川口一黑石新型工业板块,发展新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承接主城区及兰州新区工业产业转移,成为县域第二产业增长极。
3.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持续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资的主攻方向,紧紧依托省委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13685”战略规划等平台,聚焦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转移方向,有序推动县城西山、鸿丰产业园、江西徽商产业园、世纪公司、浩源公司已开发土地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工作,大力推进区域性定向招商、产业性专业招商、龙头企业带动集群化招商等模式,积极招引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生物科技、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项目。严格落实统一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等制度,切实提高招商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着力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和质量。深入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紧盯政策叠加机遇,围绕基础设施、节能环保、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认真做好项目凝练储备和申报生成,最大限度把上级政策转化为项目,转化为落地资金。
(二)推进供给侧改革,实施产业升级行动,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
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推动优势产业扩量升级,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优化产品结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聚焦农业种养生产环节,优化粮经饲和养殖结构,持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让农产品的供给数量更充足,品种和质量更契合消费者需要。
——发展特色种植。在五个万亩、七个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特色优势产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对兰州白兰瓜、高原夏菜、旱砂西瓜、红砂洋芋、优质林果、大棚韭黄、软儿梨等农产品按照有基础、有特色、能推广、附加值高的标准进行优选,选出三到四个重点推广农产品,引进高品质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扩大种植规模。鼓励各镇因地制宜建设特色产品基地,加快发展花卉、食用菌、核桃、花椒、红枣等地方特色产品,满足市场不同层次需求。
——突出规模养殖。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推进养殖品种改良,发展肉牛肉羊专用品种,探索开发藏羊、牦牛、野猪、野鸭等特色品种资源,满足中高档市场细分需求,推进生态养殖、健康养殖,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全面提升畜牧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林业资源发展林下养殖。引进发展乳制品、畜禽产品精深加工,推动粮变肉、草变乳“过腹增值”。
——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鼓励各镇、村级同类型农业合作社合并成立全县性合作社,统筹整合小微企业、科技项目、精准扶贫等资金政策,支持合作社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引进相关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专业市场等龙头企业,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新模式,积极创新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网点专营等现代营销,构建形成县乡村三级农贸市场流通网络。争取两到三年形成前端以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组织农户标准化、订单种植,为食品加工产业提供丰富、优质、安全原材料,后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抓品牌、地理标识、市场营销,实现农超专销、网店专营和互联网销售,全产业链推进农业发展。
2.多点带动发展工业
深入推进工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强力推进工业去产能工作,完成兰鑫钢铁、兴元钢铁企业重组,清理淘汰“僵尸”企业。依托兰鑫钢铁,兼并整合小规模低层次冶金冶炼企业,抢抓市区企业出城入园有利机遇,积极做好资源类初级产品的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做大做强冶金冶炼产业。依托长征、华清等重点装备制造企业,积极开发引进大型机械、污染治理装备、污水防治技术等优势机械技工项目,形成以通用设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泛植、亚成肠衣、旭康等重点企业,推动生物材料和传统医药与食品行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
3.提升壮大服务业
——改造升级商贸物流业。进一步完善县城、忠和北龙口、盐池片区和九合黄羊头商圈载体功能,突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开发服务渠道和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传统商贸向休闲商圈、智慧商圈转型。整合仓储物流资源,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完善物流配送网络,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仓储物流形成园区承载、商品集聚、大进大出格局。
——组合发展旅游业。将生态旅游业提升到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地位予以扶持,组合开发黄河奇峡、梨园风光、民俗风情、地质风貌、野生动物园等特色旅游资源,划定什川核心景区,开通景区官方网站,制定统一完整的游览路线和景点介绍,打造城市周边全季节休闲和跨区冬夏两季旅游精品线路。丰富旅游线路和产品供给,推出具有皋兰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化展演和一村一品会演,发展以软儿梨、接官亭羊肉、和尚头面等地方美食为重点的特色餐饮,发展以农耕体验、农村文化、创意农业等为重点的乡村旅游业,增强旅游业吸引力和竞争力。整合全县旅游文化资源向什川聚集,将县农民艺术节举办地、太平鼓保护训练基地迁移至什川景区,构建相关行业互动发展的“大旅游”格局。
——做大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发挥皋兰独特的文化艺术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发展高知识性、高附加值、高融合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推进太平鼓文化保护基地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中共皋榆工委纪念馆、皋兰书院作用,支持恒远、永宏太平鼓、天地印务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实施“一村一品”群众性文化精品创建工程,打造兰州太平鼓、兰州鼓子、魏振皆书法、铁芯子四张文化名片,引进发展数码设计、广播影视、广告策划、文化展览、资讯传播等业态。优化布局、壮大产业、培育名牌,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
——特色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积极培育健康服务机构,引进、支持大型健康服务企业发展社区照料、病患陪护和老年人照料、母婴陪护等服务,为群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健康服务。着力推动医养结合,打造医疗养老联合体,支持县医院、县中医院发展养老服务,支持有条件的敬老院等养老机构设置医务室、护理站。依托什川镇、忠和盐池、九合等生态优良地区和生态旅游景区,建设综合性健康养生基地。搭建“互联网+养老”网络平台,打造兰州市“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三)强化配套保障,实施基础提升行动,筑牢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建立全县基础设施项目储备库,县财政每年安排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专项经费,优先保障国家重点支持项目的前期工作。每年从项目库中筛选有建设条件的项目列入政府为民兴办实事和县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实行县级领导包抓制度。全面提升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网络化、现代化水平,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内外关联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1.完善城市功能性规划
完善县城总体规划和重点区域规划设计,科学、有序指导县城开发建设。围绕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兴业创业需求,加快编制物流、健康养老等新兴产业和家居等产业布局的专项规划,让企业成长有空间、让全民创业有地方。加快编制县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对地下交通、人防、公共服务、市政管网设施等进行统筹安排,加强与地面功能布局、土地利用和相关设施的有效衔接。
2.建立完善综合运输体系
全面落实“6873”交通突破行动,积极融入兰州“1221”铁路运输网和“3环21射”骨架公路网建设,主动衔接实施北绕城高速皋兰段、国道109线及312线改建、341线皋兰黑石段、白银一新区一级路、沿黄通道、兰州一新区中快速通道、国道109线忠和段拓宽、中卫一兰州客运专线、朱家窑至中川铁路、什川黄河大桥、九合园区大桥、黄河什川段水运交通等交通项目。实施皋兰一什川一盐场堡、尹忠公路皋兰段、皋新连接线(石洞一涝池)等道路改建工程。全面实现自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
3.强化农业基础保障
抢抓省上“6363”水利保障行动重大机遇,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全力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中小泵站更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整治等重点工程,着力提高农田水利保障和抗旱防洪减灾能力。加快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梯田建设。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和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引导社会资金对水利的投入,鼓励民营资本、金融资本和企业等以不同形式积极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着力夯实农业发展保障基础。
4.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实施“宽带乡村”和城乡基础网络完善工程。推动“多网合一”工程,提高城市宽带入户率,扩大农村网络覆盖面,实现建制村通宽带。加快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成全县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形成上联市政府、下通各镇、各部门的电子公文应用和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全面实现网上办公。加快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和便民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建成综合应急指挥、视频监控、数字城管、城市环境监测、数字民政、数字教育、数字医疗、农村服务、企业服务、电子商务等综合系统。
5.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保护和修复资源生态系统,确保生态功能持续增强、生态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加强环境治理。推进植树、治水、净气、降噪,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实施大气、水域、土壤污染物防治计划,推进多污染物综合治理和环境治理。建设生态拦截沟渠和生态护岸护坡工程,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四)破解发展难题,实施突破瓶颈行动,打通县域经济发展通道
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运用多种政策手段,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渠道争取政策支持,着力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
1.着力破解项目用地瓶颈制约
把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放在推动项目的重要位置,坚持“规模优先、速度优先、质量优先、强度优先”的原则,合理安排新增投资项目用地规模。坚持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依据项目投资强度确定用地规模,减少园区非生产性配套设施,提高工业用地产出率。一企一策,逐步化解国有未利用地遗留矛盾,加大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力度,对未按土地用途、达不到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过低的用地,限期整改,研究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切实解决项目“圈而不开”“开而不建”等问题,盘活用好存量建设用地,满足县域经济发展需求。
2.着力破解财力不足瓶颈制约
充分发挥兰州银行城市发展基金融资功能,加快推进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建立银企对接常态化机制,鼓励企业在“新三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扶持培育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五)培育新兴动能,实施创新驱动行动,积累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抢抓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历史机遇,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提升县域企业研发能力。充分发挥泛植药业、长征集团、兰州正大、亚成肠衣等企业自身研发能力,搭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骨干高新企业联合研发平台,利用省、市科技创新政策和资金,鼓励和支持高新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争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重点产品。积极对上衔接争取在泛植药业、长征集团、兰州正大、亚成肠衣等企业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落实鼓励创新主体转化科技成果的扶持政策,促进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为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执法,形成有利于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皋兰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2]皋兰县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3]皋兰县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