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德
鲁迅(右)与瞿秋白
文章写下这个题目,就得说说现代文化史上和现代革命史上两个重量级人物:鲁迅和瞿秋白。
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篡了权,把瞿秋白排斥在中央领导岗位之外,瞿秋白就在上海临时中央宣传部工作,过着地下生活,他与鲁迅的交往,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这时,两人虽未见面,但已开始亲密地合作。“三闲书局”出版了苏联作家绥拉菲莫维奇的长篇小说《铁流》,书由散文家曹靖华译正文,瞿秋白译两万多字的长篇序言,鲁迅编校。这时鲁迅和瞿秋白虽未见面,但经过合作译书,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的才华和工作能力,以及战斗意志。1931年12月瞿秋自在给鲁迅的信中,称鲁迅为“敬爱的同志”,同月28日,鲁迅给瞿秋白回信称对方为“敬爱的jk同志”。在鲁迅现存1700多封信中,称对方为“同志”的仅此一封,可见两人关系之亲密。
鲁迅与瞿秋白第一次见面,是1932年5月初,由当时任江苏省委宣传部长的冯雪峰联系,瞿秋白和夫人杨之华到鲁迅家里做客。两人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整整谈了一天,中午在鲁迅家里吃午饭后,直谈到夜幕降临才分开。
当时白区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瞿秋白的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瞿秋白和夫人杨之华每天都过着逃亡生活。到哪避难呢?1932年年底到1934年年初,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内,瞿秋白共4次到鲁迅家里避难。
第一次避难是在1932年8月,瞿秋白夫妇在鲁迅家住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第二次避难是从1933年2月初到3月4日。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鲁迅为瞿秋白营造了舒适而安全的写作环境。瞿秋自在这里编译了两本书,一本是《萧伯纳在上海》,另一本是《解放了的唐·吉诃德))c
这次避难后,鲁迅托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帮忙,在离鲁迅家不远处东照里十二号,为瞿秋白租了房子,瞿秋白在这里编选了《鲁迅杂感选集》,写了有名的《序言》,给鲁迅杂文以高度的评價,并分析了鲁迅在中国文化斗争史上的重要地位。鲁迅对瞿秋白的评价是满意的,把瞿秋白视为知己,后鲁迅录写了何方谷(瓦琴)的句子,书赠瞿秋白: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瞿秋白在这里住了两个多月,在这段时间里,他模仿鲁迅笔调写了12篇杂文,用鲁迅的笔名在报刊上发表。
1933年7月下旬,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暴露,冯雪峰临时出走,瞿秋白为躲避搜捕,便冒着暴雨又来到鲁迅家,这是第三次在鲁迅家避难,这次住的时间较短。
1933年10月,深夜两点,中共地下机关被特务发现,为了安全,瞿秋白杨之华夫妇分头来到鲁迅家,杨之华为了掩护,还带来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这次在鲁迅家住了十几天,这是第四次在鲁迅家避难。
瞿秋白夫妇在上海避难期间,经济比较困难,鲁迅除了让瞿秋白编选他的杂文选集,预付编辑费外,还经常以版税的名义,赠送给瞿秋白一些稿费,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
1933年年底,瞿秋白要去江西苏区瑞金工作,走前来到鲁迅家告别。两人彻夜长谈,但这次长谈,却成了永诀。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动转移,中央分局决定,让体弱多病的瞿秋白取道香港去上海治病。瞿秋白不幸于1935年2月8日在福建长汀县水口镇被俘,6月18日被杀害于长汀罗汉岭,就义前高唱《国际歌》和《红军歌》。
消息传来,鲁迅异常悲痛。为了给瞿秋白留下永久的纪念,鲁迅抱着重病,收集了瞿秋白60多万字的译文,编为《海上述林》,出版单位署“诸夏怀霜社”。瞿秋白原名瞿双,后来自己把“双”改为“霜”,并写了一首五言绝句:“今岁花开盛,栽宜白玉盘。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诗中嵌入了霜秋白三字。“诸夏怀霜社”,鲁迅以此表达对瞿秋白的悼念之情。《海上述林》下卷,在1936年4月出版,书出后不到半年时间,鲁迅就离开了人世。
(责任编辑: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