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精准脱贫

2018-12-28 09:16胡均民
财经界·上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贫困地区精准

胡均民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精准脱贫  社会公平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精准脱贫中发挥作用

(一)教育对精准脱贫的作用

教育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持续性作用。所谓先导性,是由教育发展内在的逻辑决定的,主要体现为教育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先行性和导向性;所谓全局性,是指教育事关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所谓持续性,是指发展教育是“治愚”和“扶智”的根本手段,即通过教育来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贫困人口就业本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二)就业创业服务对精准脱贫的作用

就业创业对精准脱贫的“造血”功能可以解决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针对贫困地区和群众,政府应该帮助他们进行“造血”,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产业,自己的技能,拥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能长久持续地摆脱贫困。政府可以为贫困地区和群众提供适合他们自身需要的服务,如援助修建基础设施,进行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就业指导和帮助;在就业贷款、资金帮扶上有所倾斜;帮助他们进行就业创业,早日实现脱贫的目标。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精准脱贫的作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提高贫困地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可获取性和均等性,提升医疗卫生资源的便利性和可及性。尤其是在贫困地区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保证公共卫生服务在贫困地区全覆盖,使广大贫困地区群众享受到基本卫生服务,这有利于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卫生水平,提高其健康水平和发展能力,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

(四)农村社会保障对精准脱贫的作用

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消除贫困和缩小发展差距。如我国在2007年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并已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性政策安排,逐年提高贫困地区的低保标准。又如社会救助在全社会的广泛实施,在全社会的安全网和精准扶贫中担负起兜底作用。

二、当前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脱贫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在精准脱贫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贫困地区村级学校基础设施薄弱、设备匮乏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农村中小学危房占比高,大部分都集中在村小和教学点,教辅设施配套设施差,生活用房、运动场地等紧缺。二是贫困村学校教师普遍年龄老化、结构失衡、“教非所学”问题突出。三是扶贫助学政策和落实针对不够强。现有扶贫助学政策带有“普惠性”且标准过低。四是重物质资助、轻情感激励。对农村留守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注重物质资助,而忽略情感交流、精神激励和心理关注。

(二)就业创业在精准脱贫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贫困家庭劳动力素质状况与就业需求不相匹配,无技能者或职业技能单一居多,有培训意愿的少,无培训意愿的居多;就业创业意识不强的居多;转移就业的少,在家务农的居多。二是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培训机构薄弱,培训工种单一、适应市场差、管理水平低下,无法保证技能培训质量和效果,很难满足市场需求。三是基层工作经费紧张,目前基本上是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承担着本辖区内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的任务,其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低,工作经费少,严重影响了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上基层工作人员大多身兼数职,人员变动频繁,又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给就业创业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带来不利影响而导致扶贫效果不显著问题。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精准脱贫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贫困地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貧困地区乡镇和村两级医疗机构医疗资源配置明显不足,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稀缺,医疗服务能力严重不足。二是贫困地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乏力。调查发现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等问题。三是贫困地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部分医疗机构专业人才缺乏,乡村医生呈现明显老龄化,基层医务人员收入偏低,普遍缺乏认同感和归宿感。此外,乡镇医保结算网络平台技术维护人员缺乏,给患者结算造成极大的不便。因此,加快健全贫困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仍然任重而道远。

(四)社会保障在精准脱贫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针对“因病致贫返贫”存在着城乡大病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向农村贫困地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倾斜不够,大病保险起付线门槛高、报销比例低、合规医药费用报销范围小,对贫困对象支付不精准等问题。二是针对“因残致贫致困”存在着扶贫的针对性不够的问题,如何做好残疾人专项扶贫,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让残疾人真正解决生产资金来源等方面还需下大力气。三是对贫困老年人和儿童社会福利方面,主要是与农村贫困老人相对应的社会福利津贴制度缺失;儿童贫困问题在我国贫困治理体系及其政策的整体框架中仍处于被边缘化的状况,大大削弱精准扶贫政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长期效果。

三、如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精准脱贫

(一)优先发展公共教育,夯实精准脱贫基础

一是加大投入,彻底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扎实推进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二是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实行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到贫困地区支教等政策,重点向贫困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三是大力建设一批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降低学生食宿等费用,从而减轻贫困家庭的负担。四是讲究资助方式。对贫困家庭子女的帮扶或特殊支持,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有助于贫困家庭子女自强自立。

(二)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质量,增强精准脱贫能力

一是瞄准就业创业扶贫对象。做到摸清贫困存量,确保就业创业政策精准到贫困村、贫困户。二是选准就业创业扶贫项目。深度挖掘贫困群体人力资源禀赋,支持有思路、有专长的贫困户创业,以创业促就业,通过先脱贫农户带动其他贫困人口脱贫。三是找准就业创业扶贫考核评价方式。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就业创业政策始终不偏离扶贫脱贫的轨道。

(三)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精准脱贫保障

一是优化贫困地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重点完善贫困地区基本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等体系。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贫困地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救助、疾病预防控制等基础设施,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全覆盖。三是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服务于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对长期在贫困村工作的乡村医生给予政策倾斜,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

(四)优化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精准脱贫政策合力

一是构建“因病致贫返贫”治理体系,采取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扩大合规医药费用报销范围,对贫困对象实施精准支付等措施。二是构建“因残致贫致困”治理体系,通过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和项目建设,发挥其辐射带动贫困残疾人自食其力、增加收入的作用。三是针对农村贫困老人,需要建立相对应的社会福利津贴制度,来确保农村贫困老年人过上有一定质量保障的老年生活。四是针对农村贫困儿童,要着眼于长远和未来开展精准扶贫,加快制定出台目标明确的农村贫困儿童扶贫脱贫的国家战略,以彻底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

参考文献

[1]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5(05).

[2]唐丽霞.精准扶贫机制的实现——基于各地的政策实践[J].贵州社会科学,2017(01).

[3]覃志敏,岑家峰.精准扶贫视域下干部驻村帮扶的减贫逻辑——以桂南s村的驻村帮扶实践为例[J]. 贵州社会科学,2017(01).

[4]苏海红,王松江,段淑芬.基于PPP模式的精准扶贫运行机制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7(10).

[5]张学昌.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PPP模式:问题、框架与路径[J].农村经济,2016(09).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贫困地区精准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精准的打铁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精准扶贫二首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