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企未来大有可为

2018-12-28 09:16王海蕴
财经界·上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陈东升宗庆后传统产业

王海蕴

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给我国传统产业带来了很大压力,身处其中的民营企业更是焦虑重重。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认为,任何一个伟大的企业,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绝对不会一帆风顺的。要坚守主业,稳打稳扎;一旦机会出现就迅速抓住,快速发展,这样企业的风险就会降低。

11月1日,宗庆后受邀参加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座谈会结束后,又与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陈东升,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腾讯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均金等一同参加了央视《对话》栏目“民企来信”节目的录制。

“娃哈哈刚创业时也是举步维艰,能够发展到今天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他认为,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建成完善的工业体系,此刻正是抓住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中国经济转型大趋势,苦练内功的大好时机,中国的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40年改革开放,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回望40年发展历程,中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用不到40%的资源,创造了广为人知的“五、六、七、八、九”(即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的贡献。

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

“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在11月1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期以来,广大民营企业家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组织带领千百万劳动者奋发努力、艰苦创业、不断创新,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针对“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等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三个没有变”和“两个毫不动摇”,并明确提出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6个方面的政策举措。

业内人士普遍指出,总书记的讲话传达了中央坚定不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号,无疑将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宗庆后认为,党和国家如此重视和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国的民营企业大有可为。在此背景下,企业更要从自身发力。“一方面,企业家们应身体力行,一步一个脚印;另一方面,企业需要不断学习,练好内功。”

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陈东升表示,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两个毫不动摇”,给予民营经济巨大的肯定和鼓励,勉励民营企业家把握时代的大势,坚定发展的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如何跨越“三座大山”

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其实一直都在翻山越岭,有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摆在他们面前。

在企业家们看来,这都是创办企业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觉得最难的是转型的火山。“我们是一个传统产业,如何能够拥抱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产业中如何导入智能制造和工业4.0技术,顺利实现产业转型,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是说凭努力就能够做到的。”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也认为转型最难。他说,“尽管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都可能经历过这三座大山,包括早期为了市场要打拼,到后续发展的融资,都是决定企业的生死问题,但腾讯从最开始开发软件,到现在成为一个服务的运营商,已经历过多次艰难的转型。”

无论哪座山都是成长中的烦恼。李东生说,这个时候能够坚持下来,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有一种坚韧的意志,要相信这个问题是一定能解决的,只是还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坚持中,一定能够找到方法,最终帮助企业跨越成长的障碍。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指出,如何翻过这三座大山,核心问题就是一定要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在他看来,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从过去短缺经济变成了现在过剩经济的年代,今天创业的门槛比过去高得多,对创业者的素质要求也更高。因此,民营企业要在新常态下获得发展,没有别的办法,就是一条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大对技术的创新力度,要舍得研发的投入。如果没有研发的投入,没有人才和技术的保障,民营企业是没有办法创造出新的产品;也只有通过创新,民营企业才能够用产品创新去引领消费的创新,才能占领更多的市场。

二是必须加大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换代。民营企业更多是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在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大背景下,这些数量巨大的传统产业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当中专门强调民营企业要加大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的流程和工艺一定要尽快地升级换代,不断向产业链的高端迈进。

三是要注重加强品牌建设。因为我们很多民营企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能源消耗型的和资源依赖型的传统产业,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认为把产品卖出去就可以,不注意品牌建设。而实际上,品牌是企业的命牌。

“总之,企业自身要积极改变过去那种粗放型的发展道路,增长方式要从过去主要依赖投资规模拉动转向靠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越过三座大山。”庄聪生强调。

积极拥抱新技术变革

随着互联网发展进入深水区、无人区,从怕被颠覆、被取代到开始拥抱互联网的民营企业,也开始了面向未来的新一轮思考。

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的代表人物,马化腾认为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成为文化发展的软实力。我们要长期投入基础研究,鼓励科学探索,布局前沿科技。

他同时指出,数字经济必将成为中国领先全球,率先打开第四次工业革命之门的钥匙,传统产业一定要与互联网、数字经济进行跨界融合。

事实上,对于数字化带来的新机遇已毋庸多议。中国互联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拥有超过八亿用户,超过98%的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催生了非常活跃的O2O创新,政府对数字创新也一直给予支持和鼓励。

王均金认为,这是中国经济未来最大的优势之一。“中国互联网用户全世界第一,中国5G也是走在全球前列。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产业的融合下,很多场景都会改变,未来可想象的商业模式会很多。”

多年来一直专注主业的娃哈哈,现在已全部使用互联网信息系统进行企业管理,并用互联网技术做了第一条智能化生产线。宗庆后说,互联网可以帮助实体经济更加进步。

陈东升的战略则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做互联网永远不能去取代的,一是拥抱互联网。秉承这一战略理念,泰康近年来把虚拟的保险和现实的医养结合,走出以活力养老、高端医疗、卓越理财、终极关怀“四位一体”的创新道路。

面对这样的全新变革,马化腾结合腾讯的实战经验建议,企业要在众多的跨界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正面进攻不来一定要找别的出路,要变要转型。你能看清的领域基本都是竞争非常激烈的红海,可以找一个不被看好的细分市场、一个跨界的市场,然后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何变得伟大

这是每一个民营企业家的终极梦想。李东生说:“伟大是熬出来的。我自己这么多年一直做实业,没有跨界,但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在熬的过程中,一定是要不斷地变化,不断地去适应这种新的竞争要求。”

比如说,在上世纪80年代,TCL经营的观点更多的是怎么能够赚钱,赚钱才有让企业活下来的基础。90年代,我们开始思考企业战略、品牌及企业的整个体制建设。2002年之后,开始加快国际化步伐,努力把企业从一个中国企业变成一个全球的企业。

李东生认为,“(企业创办之初)开始可以是靠效率、速度、成本控制,技术上依赖学习模仿,快速跟进。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一定是要有一些新的能力。”

娃哈哈也是在不断创新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典范。宗庆后介绍说,“我们开始是跟进创新,卖果奶的时候,人家卖一个口味,我们有6种口味,这就比人家领先一点;卖钙奶的时候,加一点维生素A和D,促进钙的吸收,又比同类产品好一点。然后又引进创新,引进美国的先进自动设备。后来当我们有了自主创新的能力后,又开始生产营养快线等创新型产品。”

所以,坚持主业也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起来。宗庆后还提出,“跟一个庞大的对手去正面竞争的话,绝大多数可能因势力不够要败下阵来。我也赞成熬,但企业也要有辩证思维,要看熬下去有没有希望,如果没有希望企业就熬死了。”

企业能不能发展,能不能变成伟大的企业?还需要弘扬企业家精神。陈东升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冒险精神,敢为人先,第一个吃螃蟹,带领企业走创新和效率的驱动道路;企业家精神就是乐观精神,看准目标,持之以恒,义无反顾地迎接机遇和挑战;企业家精神就是专业精神,专注主业,目标纯正,心无旁鹜,做正确的事,时间就是答案;企业家精神就是模范精神,走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道路,遵循新型政商关系,成为社会的正能量。

“企业家精神还需要继续传承,要有一波一波、一浪一浪执着于创新创业的企业家前赴后继不断地登上历史舞台,才能让我们国家和社会永葆青春活力。”陈东升说。

猜你喜欢
陈东升宗庆后传统产业
陈东升:心无旁骛做正确的事
陈东升敢为人先的“92派”实践者
丘区传统产业仍大有可为
专家开方:传统产业创新互动做强做大
宗庆后:员工是价值的源泉
传统产业
为传统产业注入创新活力——浅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