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碧艳
初夏五月,凤凰花开。笔者参加了由深圳市龙岗区进修学校和香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举办的学习培训,此次培训共两天,行程紧凑、信息量大,活动包括:访校观摩课堂、与香港的英语教师面对面讨论交流、参加香港资深教育专家和名校长举办的一系列讲座活动,让人受益匪浅。
一、香港小学英语课程设置特点
1. 资源和选择权多
以实现各学段、各年级之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过渡和衔接为原则,各学校可以自主选择使用一些国际或地方出版社发行的英语教材,我们去参观的培侨书院使用的就是新加坡的教材。不过在香港大多数学校使用的都是朗文版英语教材,这套教材注重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关注从小学到中学的整体教学内容的衔接,注重全面培养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2. 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
香港的小学,校园网站为学生提供了无间断、无界限的自由学习空间。通过互联网,学生可在任何空间,通过不同学科的学习平台自由学习。校园网站英语学科比较有特色的几个栏目有:上网问功课、英语谚语、网上聊天室、校园电视台、英语工场、英语教学等。据培侨书院的英语老师介绍,他们的课程是根据美国英语学习网站的内容设计的,听说读写面面俱到,学生在家里就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和完成作业,既实用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香港的家长十分重视小孩的英语教育,常常用英语和孩子交流。这种家校一体化的学习模式也为学生学好英语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3. 精心策划系列学与教活动
香港的英语教师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运用英语,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例如,在学习了movement, music, voice, drama这些词后,老师会请学生充当“英语大使”带嘉宾们熟悉校园环境,当中全程用英语交谈,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说英语;而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老师也会要求学生完成一个“project”,然后用英语汇报。这样的课程设计尊重了语言的沟通和交际功能的本质。
反观深圳地区,现在大部分学校使用的是上海版的牛津英语教材,此版教材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来编写,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语言的基础。在利用网络资源方面,深圳的英语教师也经常利用网络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登陆免费的网站学习。其实,我们也可以学习香港一些学校的做法,引导学生多熟悉和利用其他资源,拓展学习视野。
二、香港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特色
1. 全英教学,注重习惯养成
香港的小学英语教师的语音语调非常纯正地道,学校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四年制本科学历和一年的师范学习经历,还必须通过特区政府组织的英语水平测试,并接受职前培训或掌握一定的英语教学方法,同时要在英国大学学习6周,以此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知识水平。而我们这次去参观的培侨小学、培侨书院的英语老师大部分都是海外留学归来,语言教学经验更丰富。
香港的小学实行全英语教学,从一年级开始,英语课都是讲英语,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都是用英语,而且英语课的教室第一条规则就是:Speak English.如果有同学违反规则就要受到惩罚。这和语言学家Bruner(布鲁纳)的语言学规则之一是完全相通的:通过常规的学习习惯加强语言的渗透和强化,从而达到语言学习的自我控制和责任感的建立。
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进行每个活动都有规则的生成和要求,包括分组讨论、小组表演等所有活动。学生从小就养成遵守规则的学习习惯,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会受益终生。
2. 小班教学模式,多元评价体系
英语在香港是一门官方规定的课程,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简单的phonics,为小学学习英语课程打好基础。香港特區政府规定小学要实行小班教学,每个班不能超过35人,一般班级人数都在25~30人。低年级的英语教学可以由1~2位教师合作完成,英语科组有专职的外教。每周每个班平均开设的英语课多达10~12节,包括口语课、外教课、戏剧英语课、语法课、写作课等。
教学体系评价方面,对小学生的英语能力有着多元化的学习考查评估,包括每学年两次测验和两次考试。平常的学习过程中也通过单元评估、专题演习报告、平时作业、阅读报告、小组合作的表现和综合课程观察等,多角度、全方位评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反观深圳的英语教学,在班级人数上实行45~50人的大班教学,按照语言学习发展的特点来说,教师无法兼顾和关注个体学生,只能批量教学,这容易导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深圳学校的课程考查方式主要是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和平时的单元测试。现在新入学的一、二年级也开始推行口试、听力和笔试等考查方式,而中高年级主要是通过笔试来考查。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香港同行的做法,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进行多方式评价,在评价体系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
3. 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合作交际语言能力
我们观课的时候发现,香港的小学在每一节课都非常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据介绍,从一年级开始,所有科目的老师都会在开学后的第一、第二个月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的训练,包括小组活动的规则遵守、分组时移动桌子的速度和要求、每个组员的分工、小组活动讨论的细节、其他小组在做汇报表演(presentation)的表现等,老师根据各小组的合作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这种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和他人协作、沟通并互相尊重。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表演,在活动中运用语言,在合作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愉悦的团队合作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4. 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活动
除了每周固定的英语课外,香港的小学会安排一系列的课外延伸活动,如培侨书院每学期都会组织一次家校英语戏剧表演和对外公演的英语舞台剧表演。此外,教师每天会组织学生利用午饭时间举行英语会话活动、讲英语故事活动、在图书馆阅读英文书籍活动,或是组织学生到街上采访外国人。这些活动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了浓厚的氛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充分显示出“英语生活化”的特点。学生能学以致用,感受学习英语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并把这份喜悦带到课堂上,营造课堂外良好的连锁反应。
反观深圳的英语教学比较局限于课堂和校内生活,因此,教师应积极尝试在大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研究。此外,深圳的很多学校也有英语角、英语书籍阅读、讲英语故事比赛、英语广播等活动,但学生在校外展示和运用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在课外生活化运用英语方面还是要向香港学习,探讨如何让英语课堂和生活紧密相连,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更多运用英语的机会,让英语学习实现生活和学习一体化。
综上所述,香港的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对深圳地区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在课程体系、英语课堂教学方法、课堂外的延伸活动、英语网络学习资源方面还有更多需要提升的空间。我们应该把理念化为行动,结合自己的实际,采取借鉴式的学习,取长补短,学以致用,完善英语教学。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实习编辑 李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