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
从5月底至8月中旬,《内蒙古日报》推出一组《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奋斗在一线》的重大主題宣传系列报道。该报道围绕兴安盟的明水河畔、呼和浩特市的清水河畔、通辽市的西辽河畔的贫困村嘎查脱贫攻坚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进行蹲点采访,用三个整版特刊,讲述了九个村嘎查的驻村干部、返乡能人帮助贫困农牧民脱贫攻坚的奋斗故事、感人故事、幸福故事。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奋斗在一线》的重大主题宣传系列报道刊发后,引起读者极大反响,这与内蒙古日报社发挥社领导带队深入基层采访、总编辑联席会议、各媒体编委会、采编部门、骨干记者多级策划机制分不开。这组重大主题宣传系列报道,体现出三大特点。
大采访,深挖驻村干部战斗力
5月29日的《明水河畔 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7月18日的《清水河畔 返乡能人带着乡亲们脱贫奔小康》、8月17日的《西辽河畔 幸福像花儿一样》这组重大主题宣传系列报道,是由副总编辑带领全媒体记者蹲点采访完成的。他们与农牧民、驻村干部一起“工作”“劳动”“生活”,写出了有温度、有热度、有高度的新闻报道。在《明水河畔 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专题报道中,采访组与驻村干部同吃同住,从清晨6点到晚上12点,记者分头与驻村干部一起工作,分别记录了3个村的驻村干部工作的点点滴滴,讲述他们为农牧民脱贫披星戴月的战斗精神、奋斗故事。
“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是中央国家机关驻村干部的共同心愿。在《北京来的“第一书记”》中,图文记者跟随李绘新穿森林、看蘑菇、到产业园……体验驻村干部奋战在一线的艰辛工作。“夜已深,李绘新却了无睡意,她坐在办公室桌前,拿出自己的扶贫日志,记录下一天来的点点滴滴。抬头望去,办公桌上的台历显示,距离今年底阿尔山市整体脱贫摘帽倒计时的数字,又少了一天。”文章描写出驻村干部殚精竭虑、奋战脱贫一线的奋斗精神。
大制作,彰显主题报道表现力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奋斗在一线》重大主题宣传系列报道,每一篇都由三个新闻故事组成,一个整版推出。在版式设计上,每一篇的右上角是概括介绍部分,顶部分别是三条河的通栏压题图片,底部是通栏村嘎查风貌图片,左侧是三个被采访对象的村嘎查工作照,左侧上方与主标题之间是导读文字。这样的设计,视觉冲击力强,吸晴效果明显,引导力自然增强。
大传播,多管齐下增强引导力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奋斗在一线》重大主题宣传系列报道从形式到内容、从载体到渠道都彰显传播力、引导力。
标题生动新颖。3个主标题,个个生动传神。每个小标题都是一个小故事。《清水河畔 返乡能人带着乡亲们脱贫奔小康》的主标题下,依次是3个小标题:《苏志军:单台子村脱贫攻坚的大功臣》《张计华:我们摇铃沟的香菇会“说话”》《王万斌:要把“聚宝庄”变成“聚宝盆”》,从标题上就能看出群众的赞扬、返乡能人的自信和决心,这样的标题自然能抓住读者的眼球,提升传播力。
内容可读可感。《西辽河畔 幸福像花儿一样》主标题下的3个小标题是:《白俊胜:百姓的事就是我的事》《于学林:做好群众贴心人》《岳鑫:一人扶贫 全家驻村》的内容可圈可点、可读可感。在《岳鑫:一人扶贫 全家驻村》中,岳鑫为村民脱贫致富的真情,感动了他的妻子。妻子干脆把家搬到村里,尽管每天上班多跑50公里,多花一个多小时,但她情愿这样做,因为她喜欢朴实善良的村民,更想为村民脱贫致富尽一份力。这样的报道,感染力强,读者爱看。
传播多管齐下。这组系列报道刊发后,《内蒙古日报》“两微一端一网”跟进播发,形成规模化、全媒体传播格局,引起广泛好评,营造了浓郁的脱贫攻坚舆论氛围。与此同时,系列报道被人民网、东方网、中国网、新浪网、中国扶贫网、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网、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网等网站,以及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东方头条、北京时间等客户端转载,放大了传播效果,彰显了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作者系内蒙古新闻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论坛》杂志研究员)
编辑:徐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