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四力”建设 唱响新时代“好声音”

2018-12-28 10:48吴海龙
新闻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脚力笔力四力

吴海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也对党报评论工作提出了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断增强“四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评论作品,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不断增强脚力,让评论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媒体圈里有句老话,叫“新闻是跑出来的”,正所谓脚力到位,笔力方能雄健。评论同样也是如此。党报的评论工作者同样也需要深入基层、沉入一线,否则很容易“坐吃山空”,变成空对空,写出来的评论不接地气、缺少温度,连自己都打动不了,更别说去打动读者了。

“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写出一篇接地气、有温度的评论作品,考验的不只是手上的功夫,还有脚下的功夫。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惜脚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善于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只有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问计于民,拜人民为师,以基层为课堂,主流声音才能更加响亮、更能深入人心。

今年年初,《内蒙古日报》评论版开设的《北疆观察》评论专栏,就是立足本土实际,通过作者一线观察和走访以及从问题入手、深入分析产生的。所刊文章可读性、针对性较强,目前已经连续刊发近30篇评论。其中《园区升级,“山路十八弯”》《把生态保护的“红线”划在心中》《融入生活是最好的传承》等评论被多家媒体转载,同时在新媒体发布后,得到较高的点击量。

二、不断增强眼力,更好结合现实国情、满足受众需求

近年来,随着媒介传播形式的变化,对主流媒体有这样一句调侃,那就是“受众过了河,我们还在摸石头”,很多时候都在“自说自话、自娱自乐”。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根源就在于我们提供的产品和受众的需求“产销不对路”。

评论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做到产销对路,就需要我们不断增强眼力。这不仅是寻找评论选题的必要环节,也是培养新闻敏感的有效途径。只有做到善于观察、见微知著,能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提取出独到见解,才可能创作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评论精品。

不断增强眼力,一方面要向上看,善观大势、善谋大事,既见人之所见,又能见人之未见,着力培育发现真善美的能力、发现主旋律的能力、发现正能量的能力,传播好党的主张;另一方面,要向下看,把握受众的需求特点和变化,把握社会舆论关注焦点,把握现实利益诉求热点,让评论更符合传播规律、更契合现实国情、更满足受众需求,进而实现“同频共振”。

三、不断增强脑力,打造评论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媒体的竞争在时间上分秒必夺,在空间上无孔不入,垄断信息来源和发布渠道已经成为一项“不可能的事”。党报评论要在众声喧哗中发出最强音、占领制高点,必须始终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用深邃的思想来吸引人、感染人、影响人。

当前,不少评论的观点都有些趋同化,很多时候都是人云亦云,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了独立思考。独立思考,贵在独立,重在思考。当然,独立思考不是说我们要各唱各的调,而是要在做好主流观点传播的大前提下,在思想和观念的碰撞中激浊扬清。当前,各种评论浩如烟海、多如牛毛,但能脱颖而出的,都是那些有思考、有思想的作品。评论有了独立的思考、深邃的思想,才具有穿透力和说服力,才会有更多的人传看,让更多的人依赖,达到给人启迪、发人深省、予人新知的效果。

“塞北屏”署名文章,是近两年来《内蒙古日报》精心打造的一个评论品牌。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及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审议等重要时间节点,我们重磅推出十几篇“塞北屏”文章。这些文章文风清新,文字凝练,论证缜密,论据精当,得到了业界同行和读者们的一致好评。今后,我们将继续打造好这一品牌,进一步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不断增强笔力,创新话语方式和传播手段

现在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党报评论虽然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拿的是一只音量最大的金话筒,但舆论场上不是谁嗓门大谁就有话语权,也不是谁握着金话筒别人就一定会听你说话。

面对风云激荡的思想舆论场,党报评论工作者必须要不断锤炼笔力,练就几把刷子。现实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志说起来头头是道、条理清晰,但写出来的文章远没有说得那么精彩,这就是笔力不足。多读、多记、多写、多练,才能把话讲进人的耳朵里,把理说到人的心坎里。

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发展,还要加强话语方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一方面,我们要改进话语体系,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即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动不动就摆出一幅教育人的样子,更不能曲意迎合、刻意奉迎,靠耸人听闻的标题和火爆的文字吸引人;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创新传播手段,用生动的形式、多样的手段展示伟大的新时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传播矩阵,让广大群众喜欢听、愿意看、听得懂、看得进。

近年来,《内蒙古日报》一直都在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图片类“热词图评”、音频类的“穹庐下”等新媒体评论产品,点击量、转载量都非常高。我们还把评论部的记者送到大学去,学习新媒体产品的制作技术,让评论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我们也借助人民时报社的“全国党媒融合号”的力量,把更多内蒙古的本土评论推出去。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我们每一位宣传思想战线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真正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不负时代的期望。

纷繁舆论场呼唤黄钟大吕,众声喧哗更需激浊扬清。不管媒体形态怎么变、舆论格局怎样变,思想仍是媒体最重要的品质,理性仍是时代最需要的力量。所以,能体现媒体思想导向的评论,始终是党报最有力的武器。

迈开双步丈量大地、睁大双眼洞察时事、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练就妙笔书写时代。增强党报评论工作者的“四力”,根本在于不断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媒姓党。根本在于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增强党报评论工作者的“四力”,就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把握时代大势,勇于创新变革,引领社会潮流,让党报评论更加接地气、有温度、有筋骨,更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服务好党和国家事业全局。

编辑:徐 峰

猜你喜欢
脚力笔力四力
地市党报金融报道“专”“活”兼具的优化路径
入木三分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
提升“四力”,让舆论监督更有力
如何发挥脚力做好深度报道——以衢州日报“乡村调查”为例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提高科技报道工作水平——人民日报如何做好科技报道
医改警惕“四力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