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徐州市物流聚居区研究

2018-12-28 02:57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聚居区物流园区徐州市

任 倩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 江苏·徐州 221004)

一、研究背景

(一)物流聚居区概述

物流聚居区可以简单理解为物流园区,也可以视为现代物流服务的中心区域,是集中市场需求与增值服务对接的物流体系建设。早期的物流聚居区是以港口为交通枢纽,建立贸易商品的对接与市场定位的开发,集中物流交通优势选择商贸网络的核心区域。其中对于物流体系的交通便利性存在空间选择的约束性。而后期现代物流体系配置了相应的交通设施,在公路建设与空运建设辅助了航运配送条件之后,更多的物流聚居区在城市分布规划中体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市场需求与服务机制。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主要对接吸引外部商贸投资、制造业发展以及进出口总量的服务性功能,是支持物流配送条件,以及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合理规划。

(二)徐州市物流聚居区的发展现状

徐州市物流体系在多年发展中建立了诸多物流园区,诸如:大成物流园区(铜山区长安路7号);金驹物流园区(三环北路1号);平安物流园区(徐海路与徐贾快速通道交叉口)等。在物流聚居区的功能上,虽然诸多物流园区在发展定位上并非完全相同,但是市场对接机制与总体规划方向基本相似。为了进一步加强徐州地区物流体系的完善性,徐州市人民政府批复了徐州市双楼港物流园区的建设项目。除此之外,为了加快物流园区的发展速度,徐州市兴建新型物流服务园区的项目也在持续推进,其中以双楼港物流园区为代表,在开发力度上也是空前之大。依据《关于徐州港总体规划的批文》的相关细则,双楼港物流园区占地规划面积高达6.3平方公里,建成后将成为徐州地区最大的物流聚居区。该园区沿京杭大运河北岸呈东西向分布,横向延伸5500m,纵向深入650m,大运河优质岸线5500m保障了基础货运的条件,而其中传统物流运输已开发1900m,已建成2个2000吨级的泊位,7个1000吨级的泊位,同时开发了35万平方米的货物堆场。仍然保留了3600m的待开发优质岸线,可继续发展相应的港口装卸、市场交易、临港加工、仓储堆放、商贸服务等现代化的物流产业。

二、徐州市物流聚居区优势(s)分析

徐州市物流聚居区优势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备性方面。徐州是淮海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具有陆路、航运、空运等交通运输的物流体系构建优势。

(一)陆路运输

在陆路运输方面,陇海与京沪铁路线的交汇地区,保障了徐州地区的物流运输总量。同时徐宿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以及18条省道和5条国道,建立了交通运输扩散的便捷性。依托陆路运输完成了年均246.44亿吨/公里的货物周转量,平均增长率为13.4%。

(二)港口航运

航运方面,主营双楼港,同时比邻连云港,形成了外贸易港口运输的有效对接。其主要港口的货物吞吐量高达7208万吨,平均增长率为8.2%。

(三)空运补充

空运方面,观音机场作为境内民用航空机场辅助了徐州地区的空运条件保障。因此,徐州地区交通运输的便捷性优势尤为突出,是形成物流聚居区的基础条件。空运货物年均周转量高达6927.9吨,平均增长率为14.2%。

三、徐州市物流聚居区劣势(w)分析

依据 《2013-2018年徐州市物流园区投资开发深度研究咨询报告》显示,徐州地区目前正规物流园区共有46个,其中38个为政府主导规划推动计划,产业格局总占比为83%,另外17%的物流园区由企业自行开发与建设。各物流园区的开发形式与类型并不完全相同,基本以两种模式为主:以综合服务为主的市场占比75%,货运服务为主的市场占比为18%。

(一)综合服务规模扩展过大

发展规模过大,后续市场趋于保护,失去阶段性发展驱动力,是徐州市物流聚居区的主要劣势之一。以淮海综合物流园区为例,该物流聚居区采取了综合服务的发展路径,依托韩世市场、饮食文化村、淮海食品城、天龙市场等商贸形式,拓展了综合服务物流体系,却表现出“两热两冷”的发展现状,市场与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媒体与政府的热度较大。盲目扩大经营规模,忽略了市场潜在饱和度,是综合物流园区的主要弊端。

(二)货运服务硬件投入过高

以物流货运服务为核心发展倾向的物流聚居区,主要以货物疏散能力为主要发展条件。但是如果硬件投入过高,而软件配置不足,也会严重影响其发展效果。以金驹物流园区为例,该物流聚居区的项目规划由山西晋煤集团主营,在充分利用了徐州地区交通便捷性的优势后,引入了大宗生产资料的仓储、配送、交易、加工、电子商务等现代化物流服务设备。为了吸引外部投资,金驹物流园区对外制定了多种优惠政策,但是园区内本身的政策扶持条件并不均等,以至于过分重视硬件建设,而忽略了软件开发的条件,迫使部分内部资源长期闲置,甚至遇到了诸多经营困境。

(三)集聚效应特征并未凸显

物流聚居区之所以能发挥出潜在的服务功能,在于协调多种资源的集中化优势。但是当聚集效应无法突出表现时,整体资源的协同性也会相对薄弱。以双楼物流园区为例,在园区内的物流企业空间布局较为分散,并不利于园区内管理。而物流设施资源的共享度也会受到牵连,无法充分发挥物流设备的使用效率。由于该园区仍然处于建设阶段,目前的入驻企业较少,物流分工的界限较为模糊,并无法突出协同作业的优势,其资源整合效力便是限制聚集效应充分发挥的主要因素。

四、徐州市物流聚居区的机遇(o)分析

(一)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趋势是支持物流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假设徐州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诸多物流企业的投资力度也会相对弱化。而恰恰相反,近些年来徐州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较快,其发展能力成为支持物流服务体系得以全面完善的基础条件。尤其在一带一路、振兴老工业基地以及长江经济带等长远规划战略的叠加后,其经济增长的环境已经形成,是促进物流聚居区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保障。

而依据徐州2017年GDP数据统计显示,徐州2017年的GDP总值为6600亿元,增速为13.62%,在几年内的持续递增,徐州地区很可能在4年后突破万亿大关。其运算模型为:6600*(1+13.62%)^4=10999.25亿元。徐州市的国民经济发展处于良好态势,能够为物流聚居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支撑,也是极为重要的发展机遇表现。

(二)政策机遇

《徐州市城镇体系规划》在对徐州地区的功能定位上决定了徐州作为陇海兰新经济带中心城市的重要位置。为了发展第三产业,巩固区域型商贸流通功能,继续加大对于物理聚居区的发展力度是最为关键的发展政策机遇之一。同时在《贾汪区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链接京杭大运河,构建现代化港口枢纽的发展格局,也相当于对徐州地区物流聚居区发展的政策支持,是发展机遇中不可或缺的政策保障。

(三)产业转移

目前我国多数发达地区的经济环境竞争尤为激烈,发达地区的市场也取向于饱和状态。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成为诸多物流企业得以转移的基础条件,也成为徐州地区发展物流产业的机遇之一。徐州市所具备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条件、政策扶持力度,成为吸引物流企业的主要驱动力。截止2017年,徐州市共计建设了538个不同类型的市场,总面积超过了1129.5万平方米,其中的经营摊位饱和量超过11.6万个,能够突破年均亿元营业额的市场共计37个,总体市场成交额已经突破570亿元,在淮海经济区中处于领先位置。因此,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产业转移,可以将徐州地区的发展优势作为先决条件,这将重新界定不断扩增的市场规模,是潜在的发展机遇之一。

五、徐州市物流聚居区的挑战(T)分析

(一)发展人力资源的挑战

人力资源是物流聚居区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人力资源匮乏的限制,也是徐州市物流聚居区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其中对于物流专业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较高。以双楼物流园区为例,从事物流业务管理的在职人数仅为125人,其中的管理结构分布如表1所示。

表1:双楼物流园区人力资源分布情况

从人员结构的总体分布情况来看,职位饱和量仍然较低,无法支持双楼物流园区的扩大经营。而学历分布状况也不理想,普遍学历偏低,也容易造成未来发展管理的局限性。因此,人力资源的发展挑战仍然是主要问题,需要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和吸引力度,才能保障后期建设的人力资源稳定性,支持物流聚居区的扩大经营条件。

(二)应对周边竞争的挑战

淮海经济区内部各县市具有极为相近的地理优势和资源条件,类似物流聚居区的相关竞争,成为徐州市发展园区时必须酌情考量的现实问题。徐州周边城市物流业发展增速同步,而其他省市在公路及水利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速,同时提出了针对性的税收减免政策,其执行力度较高,成为徐州市物流园区的主要竞争对象。从临近城市山东济宁物流业与徐州物流业的经济发展比对来看,徐州物流业仍然处于弱势,其统计数据如表2所示。

表2:徐州与临近城市济宁在物流产业各项费用的综合占比情况对比 (%)

通过两个城市在物流产业各项费用的综合占比情况对比中能够发现,徐州地区的多项物流政策扶持力度仍然有限,与济宁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剔除济宁的竞争影响之外,西部河南郑州保税物流园区、北部日照保税物流中心、东部连云港物流中心、以及南京等地区的保税物流中心等等,均在不同程度上与徐州市物流聚居区产生了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区域竞争同步发展,一旦发展速度放缓极易造成市场优势丧失,也是应对周边竞争的全新市场挑战,对于徐州市物流聚居区的未来发展规模和速度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徐州市物流聚居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交通网络的便捷性方面,对于物流产业的聚集产生了刺激作用。而劣势仍然较为明显,其中以综合服务规模扩展过大、货运服务硬件投入过高、集聚效应特征并未凸显等问题较为突出。但是徐州地区物流聚居区的发展机遇仍然较为良好,政策扶持、经济增长环境、产业转移形势,均为其中支持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但是其中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周围城市的物流聚居区市场竞争,以及物流人才的资源培育仍然是极为重要的挑战。

猜你喜欢
聚居区物流园区徐州市
徐州市奋力推动全行业百日攻坚行动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节安全防范
云南省“直过民族”聚居区教育扶贫问题对策研究
农民工家长投入子女学前教育问题研究——以北京市某农民工聚居区的样本为例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融合·互动——徐州市商聚路小学景观设计
徐州市工程咨询中心
物流园区的突围之路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双语教育适用模式探讨——以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为例
城市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社会工作介入途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