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进智慧商圈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8-12-28 03:55/宋
上海商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商圈商业消费

文 /宋 瑛

智慧商圈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重塑商家、商街和消费者的相互关系,构筑商业发展新生态的重要手段,既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传统商业转型发展的主要路径。2015年以来,全市授牌12家“智慧商圈创建活动试点单位”,在加快智慧商圈建设实践,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智慧商圈建设、运营和服务模式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本文进一步深化对智慧商圈的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和配套措施的探讨,提出更好地依托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快线上线下融合,优化消费体验,创新消费模式,推动智慧商圈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智慧商圈试点建设的成效

南京西路、淮海中路、五角场等作为全市创建智慧商圈试点的重点商圈,自2015年起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广新技术在商业中的应用,并依托大数据调整经营结构,通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商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各商圈信息基础建设明显加快,商圈公共区域和主力店4G网络、Wi-Fi覆盖率达到100%,覆盖质量较好,网络速率较高。APP、微信公众号、电子互动屏、智能停车等新技术应用得到推广,各商圈基本普及信息发布、移动支付、电子会员、积分返利、预约预定、售后服务等在线服务,依托微信公众号,进行商圈内购、行、吃、乐、游、住等各方面的信息服务整合。

(二)商圈消费体验得到明显改善。资讯及活动信息获取速度明显提升,部分商圈微信公众号关注数、APP注册用户数超过3万个,部分营销活动资讯转发量超过2万次。消费者消费意愿大幅提升,商圈通过与大众点评、支付宝口碑等公共信息平台开展联合营销活动,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群体,到店率大幅提高。营销活动安全性有效提高,部分商圈通过广泛布局蓝牙ibeacon、全球眼等信息采集设施实时监控客流,并开发客流预警系统,在大客流活动期间,更好地保障了安全性。

(三)商圈发展能级明显提升。营业增速显著提升,在实体商业发展低迷的情况下,各商圈受益于智慧商圈建设,据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监测,2018年1-9月,南京西路、淮海中路、五角场商圈销售同比分别增长24.5%、3.2%、31.2%。大数据分析提供业态调整依据,通过对人群密度、出现频率、人群客流量、停留时间、手机品牌等客流维度数据的深度挖掘,建立消费者画像,商圈依靠大数据平台得出多份客流数据分析报告。

二、推进智慧商圈发展的主要内容

2016年8月,上海市政府印发《“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规划》(沪府发〔2016〕60号),明确提出把创新建设智慧商圈作为上海国际消费城市的重要建设内容,积极打造形成在线化、数据化、透明化的智能型商圈。2018年4月,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府办公厅印发《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促进流通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进智慧商圈建设。通过智慧商圈的发展,一方面能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的世界级商圈,打造城市消费名片,另一方面能推动信息技术在商贸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商业国际竞争力,从而使智慧商圈成为推动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建设的主要载体。

(一)构建技术发展和商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智慧商圈

智慧商圈的发展,要站在服务上海国际消费城市建设、加快传统商业转型升级的高度,以技术发展和商业发展紧密结合为主线,围绕信息基础和智慧应用两个方面,聚焦技术、业态、服务、管理的一体化创新,构筑创新要素高度集聚、消费满意度大幅提高、商业决策精准高效的商圈发展新形态。把智慧商圈打造成为扩大促进消费的重要平台、商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载体、国际消费城市的形象代表、上海智慧城市的“新地标”。

信息基础涵盖了智慧商圈建设中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智慧应用则是数据在商圈发展中各类应用的总和。信息基础设施包含智能感知、网络传输和数据资源。通过智能传感设备对商圈运行数据进行实时感知和测量,借助高速、融合的通信网络,将数据快速、准确地传送到信息存储和处理系统,经过进一步的计算和分析,转化成对智慧商圈发展具有指导价值和商业运用价值的信息,并传递给各个智慧化应用系统。智慧应用包含应用服务和营销展示。营销展示是面向消费者的服务,通过提供智慧化的展示方式和营销渠道来提升消费体验;应用服务是面向商业企业的应用,如提升综合管理、完善消费服务和优化商业决策等。在智慧商圈建设过程中,信息基础和智慧应用两个方面应当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应充分考虑智慧应用的要求,对智慧应用系统的开发应视市场和管理的需要,积极发挥信息基础的作用。

(二)以信息基础设施为核心推动智慧商圈技术发展

1.智能感知类基础设施。智能感知是借助传感器、摄像头和智能终端等传感技术以及所需的传感网络和网关,构建统一、集约和完善的智能感知基础设施,通过数据采集系统的铺设,获悉所有与消费者、商品和交易等有关的全面信息。

一是通过智能感知和传感网络采集商圈数据。在智慧商圈中,通过由手机、移动计算机和移动应用屏等各种移动终端、信息采集终端和感知终端等设备构成的智能感知体系对各类基础信息进行感知和采集。并通过以蓝牙、Wi-Fi、RFID和Zigbee等近距离无线传输技术为主的通信方式组成的无线传感网以及其他传感网,进行协同工作和数据传输。二是有效确定智能感知采集的数据内容。在智慧商圈中,应根据商业发展的要求确定智能感知应采集的数据范围,完善数据内容和分类,为智慧应用奠定基础。包括客流信息、车流信息、物流信息、环境感知信息,商品信息、服务信息、商户信息、交易信息、会员信息、位置信息、图像信息等。

2.网络传输类基础设施。网络传输层是指感知层采集数据和信息的传输通道,是通过建设光纤宽带网、移动通信网、无线局域网、蓝牙ibeacon以及其它通信网络,搭建完成的数据资源传输的可靠性管道,以实现数据资源的传输。

在结合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完善商圈基础通信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利用无线局域网获取消费者信息,通过手机号认证、APP嵌入模块、第三方账号、微信关注等方式注册认证,获取上网顾客的信息;结合Wi-Fi嗅探器,搜集用户位置数据。从而对消费者的行动轨迹、活动范围、消费记录、消费偏好,以及总体客流量、消费者活动热点、商铺间关系等相关数据,作出科学分析,进一步完善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为商圈快速实现智慧商业、精准分析和科学管理做铺垫。亦有铺设蓝牙ibeacon终端实现商业新模式。在商圈范围内的公共区域、广场、商城中庭、商城进出口和商户进出口等重要智慧应用区域或客流集聚区域铺设蓝牙ibeacon。通过蓝牙技术进行精确的顾客位置定位,近距离连接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基于位置信息服务的特性化营销活动。利用蓝牙ibeacon在室内定位、导航和营销的优势,通过微信摇一摇、O2O营销等活动,刺激商业氛围,促进商圈消费,衍生新型商业模式。

3.数据资源类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数据的存储、交换、分析和处理,通过数据中心结合云计算服务,实现大数据海量信息的汇聚、存储和计算能力,进一步加强智慧商圈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完善数据资源交互共享。

一是建设商圈数据中心构建完善的基础数据库。通过自建数据中心或机房,或者租用云数据中心的方式,满足商圈范围内数据的存储和处理;积极对接商业企业、相关部门、第三方服务的系统数据,充分利用商圈数据目录管理系统开展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形成商圈层面较全面、较完整的基础数据库,确保智慧商圈全流程智慧应用闭环的底层数据支撑。二是充分运用云计算服务能力。借助云服务提供商的计算、存储、云内网络连接服务资源和其他基础计算资源,部署和运行智慧商圈相关智慧应用。以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响应速率为要求,提升云计算中心的数据处理和交换处理能力。

(三)以数据智慧应用为核心推动智慧商圈商业发展

1.营销展示类智慧应用。通过APP、智能导购终端、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和多渠道线下服务平台合作等方式,打造跨领域、跨系统、跨平台的应用入口,结合各类智慧营销系统的开发,为消费者营造体验式、场景式消费环境,促进和带动消费。

一是智能导购系统。通过合理布局智能导购终端,结合APP和基于消费者实时位置的信息推送搭建智能导购系统。集成商品信息发布、营销活动信息发布、商场楼层导引、商户导引、顾客互动活动等功能,为消费者提供商圈范围内的品牌、商户、商品、营销、公共设施等位置和信息的智能化查询和指引,营造更便捷、更人性化的购物体验。智能导购终端进一步多样化,包括可触摸互动屏、具有自动侦测监控技术的大屏幕、导购机器人等。二是智能营销系统。依托APP、微信、微博、网站等统一营销平台,为远程消费者提供信息发布、信息推送和营销服务等,扩大商圈辐射范围,提高消费者到店率。深入分析和挖掘信息阅读、转发、点评等相关数据,精准聚焦营销热点和关键字,实时提高商圈消费推广和营销活动的扩散力度。三是互动体验系统。通过运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体感技术以及动漫设计等技术相结合,进一步将商业与旅游、文化、娱乐、游戏、体育和艺术等领域进行深度跨界融合。构建凸显商圈独有特色的互动体验系统和区域,结合建筑和空间设计,营造出多元化的购物环境、集群式的社交平台、服务性的购物体验和主题式的购物场景,持续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四是线下平台合作。积极寻求与大众点评、美团、飞凡、支付宝口碑等多渠道线下服务平台开展合作,通过数据引擎、数据应用开发和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合作共赢,对接更好的第三方运营服务资源,建设开放、高效、多方共赢的智慧商圈实体商业合作模式和服务体系。

2.商业服务类智慧应用。是对商圈人流、物流、车流、资金流和数据流等“五流”的管理、整合、分析和应用系统,为商圈和企业提供优化商业服务、提高运营效率、调整业态结构的技术支撑平台,促进提升实体商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综合管理平台。包含客流分析系统、智能云POS系统、安全和应急系统、商户管理、会员管理、物流管理等智慧化应用系统,通过统一平台整合、统一门户、统一接口和统一认证等方式,实现数据共享、功能协同和有效集成,提升商业管理智能化水平。客流分析系统,对商圈范围内的重要道路、主要出入口、聚集休憩点、电梯和自动扶梯,以及商户进出口等客流集聚点和具有商业分析价值的重要地点进行全面的客流监控和分析,引导企业及时调整仓储、促销、活动等信息,适时疏散客流。智能云POS系统,将虚拟机、POS支付、移动支付、互联网电商平台支付、会员管理和积分系统、商户管理和营销活动优惠结算、退换货等增值服务进行整合,满足多元化的支付需求和支付场景。安全和应急系统,将大数据和网格化技术相融合,进行安全节点信息统一采集、共享应用、协同管理,建立公共区域安全监控和紧急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对接公安安全、消防管理和交通管理等主管部门系统,实现商圈范围内紧急事件的预警和应急事件的联动处理。

二是配套服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智慧交通、便民服务、售后服务等各类消费配套服务,提高商圈商业服务水平,提升顾客消费体验,完善商圈消费环境。智慧交通系统,整合商圈层面交通三级诱导、公共交通、停车场(库)和公共自行车等资源的统一智慧交通系统,实现商圈范围内的实时路况、公共交通、停车和公共自行车等各类动态交通信息的整合、发布和引导。便民服务系统,选择商圈人流密集区域布点便民公共设施终端,提供水电煤生活缴费、手机话费充值、公交卡充值、公共交通信息查询和本地服务远程预约等个性化便民生活服务,提高商圈客流量,采集顾客生活消费轨迹。售后服务系统,集中销售订单管理、退换货管理、反馈信息收集和投诉处理、售后服务统计分析等功能,逐步实现售后服务中心与用户、商户信息实时互联和及时反馈。

三是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清洗、分析和可控共享,数据建模,进行用户特征画像,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及大数据分析模型构建智能化数据引擎,推动数据、信息、资源等的有序管理、海量数据的并行计算和处理以及预测分析,深刻洞察顾客基本属性与行为特征,精准分析顾客客流来源、客源地分布、潜在客源市场,进行客源市场定位、客源流失分析、消费习惯、消费行为、消费能力分析,为智慧商圈提供数据交互以及服务支撑,为实现商业市场细分、营销策略诊断、配套规划管理、业态优化布局等商业智能化决策提供数据依据,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业态调整,推动商圈转型升级。

三、发展智慧商圈的对策建议

(一)围绕国际消费城市建设选择发展重点

按照《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要求,未来上海商圈发展,主动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以更好满足需求、创造需求、引领需求为导向,努力培育接轨国际的世界级商圈商街、多层次差异化区域商圈、彰显海派文化的特色商业街区,在五个维度上作出新努力。这也成为智慧商圈未来建设的重点方向。一是不断增强消费贡献度。对智慧商圈建设来说,需要进一步提升智能营销系统,扩大商圈辐射范围,提高营销活动影响力,积极发挥吸引客流的作用;同时深化大数据分析应用,研判消费客群及其消费行为,实现精准营销,从而提升消费率、人均消费支出和总消费规模。二是保持品牌聚集度领先。需要在大数据分析应用中结合消费客群研究和商业竞争分析,实现对商圈规划管理、业态布局优化、市场细分定位等商业智能决策的支持;为品牌选址、营销和经营提供决策支持,提升商圈对品牌的吸引力。三是稳步提高消费创新度。重点构建丰富的互动体验系统和区域,营造独特的购物和体验消费场景,持续推进营销创新;为商圈企业的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数据、决策和运行协同等全方位支撑。四是持续提升时尚引领度。把品牌活动作为商圈的重要名片,在智能营销系统中成为推广的核心;积极与相关新媒体谋求合作;从“粉丝经济”的角度推动精准营销和大数据应用。五是全面提高消费满意度。进一步完善智能停车、智能导购和服务指引系统;优化安全和应急系统,保障商圈安全运行;探索在商品追溯、信用管理、消费投诉处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智慧应用,逐步实现与相应公共平台的对接。

(二)按照商圈层级分类突出发展特色

智慧商圈建设应加强和重视商圈本身的层级分类、消费群体和发展特色,形成各有侧重的建设方案和发展路径。市级商业中心以提升市场辐射力和影响力为核心,重点从微信、微博、多媒体互动屏等渠道入手推动营销和服务智慧化建设,积极授权第三方优质服务开发接口,形成开放高效的智慧商圈营销服务系统;着力开展大数据分析应用,引导商圈业态结构持续升级合理配比,推动商圈内商业服务企业创新转型,加快培育知名品牌和特色品牌。社区级商业中心重点为本区域消费者提供智慧化服务,应以开发APP为主,不断完善APP各项功能,促进APP用户量和使用频率持续提高;整合社区卫生服务、文化、体育、教育、养老等综合服务功能,拓展社区定点服务、预约咨询、上门服务、网订店取等“微生活”“云社区”智慧服务模式,实现社区综合服务,便民利民、智慧宜居。特色商业街区突出个性化和专业性,针对商圈目标消费群体的个性特征,重点依托相关第三方服务平台开展营销和服务智慧化建设;关注安全和应急系统建设,完善街区公共环境和服务保障。

(三)明确智慧商圈建设主体形成协同机制

商圈内的实体商业企业众多,智慧商圈建设涉及基础建设、系统整合、利益分配等多方面的问题,要明确一个能够承担智慧商圈建设和可持续性运营的主体。大致可以有三种类型,一是商圈资产管理机构,二是由区属企业、信息公司、支付企业成立单独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三是第三方信息服务企业。区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各智慧商圈建设主体,统筹协调商圈内外各方资源,推动信息化建设、推广智慧应用,服务商家商户,推动智慧商圈建设具体项目的落地实施和持续运营。区商务主管部门、信息化主管部门、智慧商圈建设实施单位、商业企业等可组成推进智慧商圈建设工作小组,指导和推进智慧商圈的建设,统筹协调建设中涉及网络、交通、电力、消防等重大问题。积极发挥咨询机构、行业协会、各类服务企业的作用,开展智慧商圈标准制定、交流研讨、宣传推广、合作开发、评测评估等相关工作。

(四)引导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

智慧商圈信息基础设施投资量大,建议依托全市信息化资金、促进服务业发展资金各类专项资金,按照各类专项资金配套比例要求,结合各商圈所在区的区级财政支持。重点支持方案优化、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系统开发集成、信息技术应用及终端设备等重点项目。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对信息基础建设完善,智慧应用创新发展,商业转型成效显著,在全市具有引领性和影响力的智慧商圈项目给予奖励和支持。

猜你喜欢
商圈商业消费
打造世界级文旅窗口 构建千亿级黄金商圈
机器学习在商圈运用管理中的应用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农产品电商圈的“乌托邦”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