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睿 姚晨之 李晓辉
(全国表面活性剂洗涤用品标准化中心,山西太原,030001)
当前全球洗涤剂市场总规模已达1548亿美元,近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其中,中国市场以13.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遥遥领先,拉动全球洗涤剂市场的增长,印度以及拉美、非洲等地区增长也较快。发达国家市场中,日本增速较为明显,近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而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趋于成熟稳定,增速较缓甚至出现负增长态势。年人均家居清洁用品消费方面,日本和英国人均消费量最高,超过90美元/人;其次为法国、意大利、美国、德国等国家,人均消费量为70~90美元/人;中国为10美元/人(数据来源于欧睿国际)。
我国对于清洁用品的人均使用量还处于较低水平,还有发展空间与市场,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快和行业发展,标准更是逐渐成为提高国家、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基本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竞争的重要手段。现代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推行产业标准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质性地充实和提高日用化学品行业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在日化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技术和管理上提高水平,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行业竞争力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进一步提升品质,促进领域绿色、可持续、规模化发展,在发展中少走弯路,也需要标准化工作先行。
随着行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标准的脚步需紧跟其上,标准可以规范、引导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下面将对国内外表面活性剂和洗涤用品行业的安全监管和标准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洗涤用品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化产品,配方的环境友好与安全关系到行业持久的健康发展,因此,国际上对表面活性剂和洗涤用品法律层次方面的监管,重点集中于环境方面。在欧洲,AISE(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oaps,Detergents and Maintenance国际肥皂、清洁剂和保养协会)和另外一个相关组织CEFIC(European Council of Chemical Manufacturers Federation欧洲化学品制造商联合会)于2000年提出对洗涤剂进行人类和环境的危险性评估活动,简称HERA,其中包括对洗涤剂组分文献性进行评估。欧盟针对原料生物降解方面在2005年实施“欧盟议会和欧盟委员会关于洗涤剂第648/2004/EC号法规”,要求表面活性剂初级生物降解度大于80%、最终生物降解度大于60%,法规同时还对产品在与环境和人体安全方面的标识做了强制性要求。此外,欧洲生态标签(Ecolabel)、北欧白天鹅(Nordic Swan)以及德国蓝天使(Blue Angel)等组织就日化用品对环境的友好及资源能源节约方面,提出了环境认证标识的规定。
欧盟的有机精细化学品最佳应用技术(BAT)参考文件制定发布于2006年,该文件中将肥皂及洗涤剂、香料及化妆品列入其中,细化了染料、颜料、药物中间体、香料香精和增白剂的生产工艺、废水特性、排放处理情况等,在该文件的执行摘要里列出了各种主要处理技术的废气废水排放的BAT标准。
美国的《清洁水法》将“肥皂及洗涤剂”作为一个行业类别对待,依据产品和生产工艺,又细分为19个子行业,分别制定了污染物排放标准。在该排放标准中,对于指标限制值以3种情况分类确定:直接排放源执行的排放限值;公共处理设施执行的排放限值;间接排放源(排入城市污水厂)执行的预处理标准。
日本在1973年就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化学品检测和管理法——《化学物质控制法》,其中也涉及到常用的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钠等表面活性剂的检测与分析。
我国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安全生产尚无专门的法律法规,主要作为一般性工业企业进行管理,国家层面的环境管理法规主要有4个,分别是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和GB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1]。
2008年在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中,针对本行业编制了产品产量-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的系数手册,用于估算行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该手册从废水量、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废气量及二氧化硫6个方面确定了产排污系数[2]。该手册是本行业目前唯一与环境影响有关的文件。
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行业国际标准化工作对应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编号为91的“表面活性剂技术委员会(ISO/TC91)”,其工作领域为:表面活性剂、含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含或不含传统肥皂成分及洗涤剂配方等产品的分类、术语、取样、物理、化学或其他试验方法、定义等方面的标准化。ISO/TC91下设3个工作组(WG1分析方法、WG2微生物、WG3生物表面活性剂),以开展3个方面的ISO标准制定工作,所制定的ISO标准以技术标准为主。
欧洲标准由3个欧洲标准化组织制定,分别是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这3个组织被欧洲委员会认可,负责不同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本行业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行业相关欧洲标准由“CEN/TC276表面活性剂”负责,其成员有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28个欧盟国家,加上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塞尔维亚、土耳其和欧洲自由贸易协会的3个国家(冰岛,挪威,瑞士)等共34个席位。同ISO标准类似,这些标准也是检验方法或基础通用类标准,对于产品标准,欧洲各国则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制定。
美国的标准体系是灵活、分散的,主要由民间主导,以产业为基础,由市场驱动而形成的。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是一个国际标准组织,成立于1898年,是国际测试材料协会的美国分会,作为美国历史最久、最有影响力的非政府民间组织,为各种材料、产品、系统和服务制定和发布自愿性共识技术标准。其在表面活性剂和洗涤用品领域制定发布了100项左右的标准,这些标准主要是方法和基础型标准。另外美国联邦规范和标准、美国军用规范和标准也有为数不多的有关洗涤用品的质量标准。
日本的标准化管理体制为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相应地,日本的标准化组织可分为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在日本的国家标准中,日本工业标准制定对象主要是日本矿业品和工业品。日本的洗涤剂协会、表面活性剂协会、油化学会、以及部分生产企业和大学教授承担了该国本领域标准制定工作,比较早地制定了合成洗涤剂、厨房用洗涤剂、香皂、洗衣皂等多种重要的洗涤用品质量规格标准,以及相关检验方法标准。
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中国日用化学研究院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委托,履行全国表面活性剂和洗涤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职责,承担本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和业务归口工作,并协助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开展协会标准的制定工作。我国洗涤用品标准体系分4个领域:表面活性剂、家庭及个人用、工业和公共设施清洗和食品洗涤消毒,标准类型涉及基础通用、方法标准、产品标准等类别,体系建设相对完整。
国际上,ISO/TC91技术委员会已制定发布本领域有关的ISO标准79项,另外有8项标准项目处于起草阶段[3]。
从表1可以看出,ISO表面活性剂技术委员会归口标准主要为检验方法,2项基础管理标准,不涉及产品标准。其中2014年以后的5项标准ISO17293-1/ISO17293-2/ ISO17280/ISO16560/ ISO 19619都是由我国主导制定的。
欧盟与ISO标准类似,发布的也是基础或检测方法[4],对于产品标准,欧洲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进行制定。
美国洗涤用品方面标准构成也主要是方法标准,涉及产品质量的标准很少,20世纪90年代,美国标准中还有不少的产品标准,如压制香皂、皂片、通用合成洗涤液等,现今这些标准全部撤销,只剩下基础管理标准及方法标准,这与其标准体系中自愿协调一致原则相符,美国标准一般不具有强制性,标准涉及利益方可自愿选择采用与否。
表1 ISO/TC91发布的国际标准汇总表
日本标准化与我国类似,以政府引导,行业协会为主体开展标准化工作,不仅包含方法标准,还有一定数量的产品标准,从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技术规范、行业基础型标准细化到不同用途或不同状态的洗涤剂标准都有覆盖。对于家用洗涤用品,产品标准中的指标与我国设置相近,此外,日本标准对家用产品中一些有害物质进行了限量,主要是织物类产品,也包括部分清洁用品,具体内容见表3。
我国本领域标准化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标准化体系建设逐渐展开,迄今行业标准体系相对完整,基本囊括了洗涤用品生产应用的全过程,既有检验方法标准、基础管理标准,也有产品质量、规格方面的标准,还有产品标识、环境和安全要求等方面的标准,如HJ458-2009《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家用洗涤剂》,《消费品使用说明 洗涤用品标签》(待发布)及制定中的国家标准《绿色产品评价 洗涤用品》。
表2 CEN/TC276发布的欧洲标准汇总表
表3 日本标准中对家用洗涤剂有害物质的限定
未来本领域国内标准化工作重点是以《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为指导,按照“改革创新、协同推进、科学管理、服务发展”的基本要求,加入“标准化+”的战略行动中。具体从3个方面加强工作。
行业标准的发展化目的是要提升自身技术和创新能力。行业应通过标准的创新示范活动,将标准化活动深入推广到生产企业、消费者等方方面面,发挥标准促进产品技术进步的作用和影响,以标准带动我国日化产品品牌与技术的发展,提升产品和产业的竞争力。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变化,一个事物的兴起,涉及的将是多方面的专业内容,其牵涉的标准制定也并不是靠一个组织力量就能完成的,所以,未来无论是全球化的组织之间,还是行业之间标准化协作联系都将进一步紧密,这是国际发展的趋势,也是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的必然结果。未来,行业标准化的发展总体上契合国际形势,随着行业发展的交叉,标准的制定也需要融会贯通,因此,具备一个或多个领域专业知识、了解标准化基础知识和规则的复合型人才将是我们需要的标准化人才队伍。今后,本领域标准化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加强与其他国家标准化专家的交流及能力建设,进而实现标准化的互联互通。
当前,无论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大家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是高度一致的,据此,ISO制定了与新能源相关的标准,首先是满足市场需求,其次是通过国际标准引领全球发展理念的变化。
中国的表面活性剂和洗涤用品领域也将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它是一项长期的责任和承诺,标准的制定需要以健全的科学和道德标准为基础,提供优质的家庭和工业清洁产品满足人类的需求,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发展和促进包括可持续生产、设计在内的标准化活动,支持行业产品生产和应用符合环境友好、健康安全的要求,实现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在国民生活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在推动国家发展战略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表面活性剂和洗涤用品行业标准化现状与国际现有情况的差距和优势,分析总结出我国该行业标准化今后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外贸易将进一步扩大、深入,我们的标准化工作也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