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眉妆的地位远高于眼妆

2018-12-28 08:44梅子
幸福 2018年35期
关键词:眉形画眉眉毛

文/梅子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红楼梦》中,宝黛的初次相见,给宝玉印象最深的,就是林黛玉的眉毛和眼睛。作为五官中的“配角”,眉毛总在无声之间表达出人的内心世界。

1.画眉之风起于战国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从古至今,女人对美的追求从未止步。

眉毛,也被称作“七情之虹”。古代类书记载女子眉毛的有百余条,“愁眉”“啼眉”“绿眉”“柳叶眉”等。因为眉目传情,且使面部更加立体,因此眉妆在我国古代的地位远高于眼妆。

我国古代特别强调女人的眉毛之美。事实上,很少有人满意自己的眉形,通常的做法是把它剃光,然后画上假眉。

画眉之风起于战国,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最早的“眉笔”随手可得,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想来是年轻女子在耕种家务闲暇时,用身边的物件对自己进行妆饰。

烧焦的柳枝必不能满足爱美的心。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载:“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是一种青黑色的颜料,专供女子画眉。这是一种黑色矿物,也叫石黛,使用前先将其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类似于如今的眼影粉。在出土的汉墓里,研究人员发现了不少磨石黛的石砚,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已经在使用了。

热播电视剧《甄嬛传》中,皇帝对后宫的赏赐数不胜数,唯有“螺子黛”,引发了妃嫔之间的明争暗斗。螺子黛,也是一种画眉材料,始于隋唐时代。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一款产于古波斯国的进口奢侈化妆品。它是一种被加工成各种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因此螺子黛受到当时女性的喜爱,怪不得电视剧中的华妃曾为了一斛螺子黛对甄嬛恨之入骨。

旧题唐颜师古所著的《隋遗录》卷上记载:“(吴)绛仙善画长蛾眉……由是殿脚女争效为长蛾眉,司官吏日给螺子黛五斛,号为蛾绿螺子黛,出波斯国,每颗值十金。”意思是:隋炀帝的妃子吴绛仙因擅长画眉而得宠,宫中女子竞相效仿,隋炀帝专门为她供应从波斯带来的螺子黛,因此这一度成为时尚焦点,价格自然不菲,每颗十金。除了贵族阶级使用的螺子黛,寻常人家用的多为更便宜的铜黛、石黛。

时至今日,“蛾眉”“粉黛”仍是美女的代称。

数千年来,在追求美的道路上,古今中外的女性从来不遗余力,哪怕它是可疑的。比如,老鼠毛。据说,18世纪初的英法两国,粗而富有光泽的眉毛是美丽的标志。如果不幸眉毛薄而稀少,时尚的女性会用鼠皮制成假眉毛,再用胶水粘上,来弥补和掩盖先天不足。

2.眉毛的“争奇斗艳”史

女为悦己者容。

不同时代的女子,为了当时的审美,会将自己的眉毛画出各种形态。有人评价,要搞明白“最流行的眉形”就和“最流行的牛仔裤”一样,是件登天的难事——因为它实在是有太多的变化,有些趋势甚至令人瞠目结舌。

汉代是我国眉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眉形呈多样化,从长眉到八字眉,还有以眉色命名的远山眉,以及愁眉。《西京杂记》中写:“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

东晋时期画家顾恺之的传世之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中,女子始终是细蛾眉。可以说,这种眉形也是当时的主流。

唐代是妇女装饰十分繁盛的一个时期,尤以眉妆为最。史料记载,到了唐玄宗时画眉形式已多姿多彩,流行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可见,古人的爱美之心一点儿不比现代人少。

在唐代之前,眉毛大多以细为美,而当衡量美女的标准从瘦变为胖后,连眉妆的流行也从细长转为阔而短的阶段,形如桂叶或蛾翅。唐朝诗人元稹所做“莫画长眉画短眉”就是明证;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特别是年轻女子非常讲究“削发露额”,画眉前,先刮掉原始的眉毛,然后再在脸上敷上妆粉。与原来的眉相比,“再创作”的眉毛从位置到形状都有所变化,又给女子扮美提供了无限可能。现在不少存世的唐代仕女画,就可看到当时女子“修眉”风行。到了宋代,据说在一些风月场所中的女子,百日内眉式无一重复。

唐代剃眉毛的时尚也流传到了一衣带水的日本。早在日本历史上的平安时代,在贵族中就有拔眉染齿的习俗了。《枕草子》《紫式部日记》等书中都有记载:“着装(女子成人式)、庆祝日,众妇人皆染黑齿、红赤化妆。”这种相当“时尚”的妆容是把眉毛画在额头的高处,靠近发际线的地方。而且,当时的“时尚达人”并不会画出规规矩矩的柳叶弯眉,而是把眉毛画成两个拇指大小、对称的椭圆形,这种眉毛也被称为“麻吕”。

理想眉形的问题在古希腊一直备受争议。有一种说法是,希腊人喜欢长着连头眉的女子,这在一些文献中可以看到,如古罗马作家彼得罗纽斯口中“完美的女人”应该有“几乎要连在一起”的眉毛。

进入20世纪后,电影明星、超模等时尚人士的眉毛逐渐成了流行风向标。如黑白电影刚刚兴起,由于是无声电影,演员只能靠五官去表达情绪,所以当时女明星流行的是极细极长的眉毛,后半部分还要下垂,几乎是贴着眼角冲向鬓角,这种铅笔眉能帮助演员在银幕上塑造更夸张的表演。主演电影《它》的演员克拉拉·鲍就是将眉毛剃掉后重新画上的。开心时,脸部肌肉一动,整条眉毛也跟着跳动;哀伤时,下耷的眉毛让人看着就想流泪。50年代的优雅女神奥黛丽·赫本偏好将眉毛画得平且较长,上挑的角度很小,弱化眉峰,凸显出灵动的眼睛;而被好莱坞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80年代美国女星波姬·小丝由于拒绝修眉,引领了粗眉风潮,眉毛不再精致、根根分明,而是带有稍许狂野。

随着后来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入职场,眉形似乎也变得更有力度,眉头的色调和眉峰的弧度都有了明显变化。进入21世纪后,彩妆趋势更富有变化,爱美的女性勇于尝试各种不同类型的眉毛,从自然到矫饰,从大胆前卫到复古,不断轮回。如今的女性越来越理性,很难说有特定的风潮,而是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被誉为“心情变化的指示器”

如果只是将眉毛定位为女性装扮所用,未免狭隘。

眉毛一挑,嘴角一翘--或许,一个不经意的小表情就会暴露你内心的真实想法。

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观察他人所表现出的面部表情时,往往会忽略掉与眉毛有关的细微表情动作。

世界微表情研究第一人、著名的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通过研究发现,真实的表情闪现最短可持续二十五分之一秒内,随即取而代之以虚假的表情,快得连作出表情的人和观察者都难以察觉。在实验里,只有10%的人能察觉到这一微表情。比起人们有意识作出的表情,下意识的反应才更能体现人们的真实感受和动机。

谎言无处不在。现实生活中,谎言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制造出来,如社交场合的相互应酬、善意的白色谎言、面临威胁的急智脱困、虚荣心自尊心作祟等。有心理学家做过统计,人平均一天说两次谎,和他人交往的四分之一时间里都在说谎。

美国联邦调查局(英文缩写为FBI)称,眉毛在人的面部是不会被人第一时间注意到的,因为它重要的作用在于传情达意,配合面部其他部分的肌肉和器官进行表情组合,很少“单独行动”。在人的所有面部表情中,眉毛的动作不如眼、鼻、口等器官的动作那么明显,这很容易让人认为,表情是不需要眉毛参与的。甚至有人认为,眉毛在面部只是个配角,所以他们会下意识地忽略和眉毛有关的表情变化。事实上,正是这种主观想法,导致了人们对眉毛的作用产生了曲解。研究表明,眉毛作为面部五官的组成部分,所反映出的信息是和其他五官一样重要的。

在社交场合,有意识或下意识地忽视对方的眉毛动作,就很容易使获取的他人面部信息有残缺,进而导致主观判断失误。

FBI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善于伪装表情的人和被伪装欺骗的人,都经常忽略眉毛的细微变化。这种双方都下意识忽略的细微表情变化,自然而然就具备了其他表情所不具有的研究价值。据称,眉毛大概有20多种表情动态,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内心表情,如常见的“柳眉倒竖”,是用来形容女子发怒;“低眉顺眼”,形容他人的顺从;“横眉冷对”,形容他人的敌意等。在我国古代文学中,眉毛多与愁思或忧虑有关,宋代周邦彦就曾写过“一段伤春,都在眉间”。由此可见,眉毛总在无声之间传神地表达出行为人的内心世界,正因如此,眉毛被心理学家誉为“心情变化的指示器”。这一特性,让FBI更加专注于眉毛活动的研究和分析,因为大多数人在模拟虚假表情时,往往更专注于主要表情器官如眼睛、嘴等和肌肉的控制,而忽视了次要的表情器官,FBI的工作恰好是善于沙里淘金,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猜你喜欢
眉形画眉眉毛
为什么头发长得很快,而眉毛、睫毛几乎不长?
丁当:找回自己
不做画眉
不做画眉
常拔眉毛害处多
淡一点 打造“无妆感”
剃眉毛
不做画眉
当狗狗有了眉毛
选对眉形,女王女神随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