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的经管类专业校外基地建设—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

2018-12-28 12:49徐伟孙德良赵中昭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中国畜牧业 2018年24期
关键词:财经大学经管类双创

文│徐伟 孙德良 赵中昭(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观点,2015年又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本文是在“双创”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探究高校经管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如何顺应潮流地做出调整,培养出专业能力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校外实践教学不仅可以使专业人才在真实场景中精进所学,提升其专业素养,为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在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高校专业建设的品牌优势。因此,为避免“短板效应”,使当代大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得以长足发展,高校应当注意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相成相辅,齐头并进。

一、“双创”环境对经管类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需求

1.“互联网+”背景下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需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要求的创新能力,有着既定的宏观社会背景—“互联网+”。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首提这一概念以来,物联网、大数据等标志着信息技术发展的平台,正愈发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科学实践发展的同时,为了更好地建设经管类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在实验基地的硬件及教育方面,应强调计算机的配置与技术能力的培养。通过计算机我们可以获得更为及时有效的信息,并加以专业化的分析,预测事件发展动向规避风险,与时俱进。

2.与企业协同合作。首先,高校将耗费一定的资金和场地去建设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而这种耗费将是巨大的。因此,高校应当通过与企业合作形成校企联盟,借助企业综合资源优势进行校外实践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其次,由于企业的社会性,其所拥有的案例资源将是创新创业活动的良好培育土壤,专业人才应依靠个人专业知识及企业知识的整合,科学稳健地形成具有自我特性的创业方向。为了避免新款的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僵化、教条化问题,高校应与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知识融合、信息沟通及资源共享。在创新创业实践的过程中,学科性较强的师资力量与社会实战磨炼出的企业家思想应当起到教研协调的作用,在实践基地创业模拟的过程中,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并对具体问题加以指导。

3.师资力量的投入。师资力量在经管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发展过程中,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应调动具有一线经历的优秀教师进行与其知识经验相对应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活动。拥有一线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不仅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且不论是在高校的学科教育方面与实践经验方面都有一定的历史成就。创新创业不仅应当具有个体特性,为了更顺利地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对创业未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借鉴前辈的经验尤为重要,从而开拓创业空间。

优秀的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校内教学教师团队,校际之间的名师博导,拥有企业家精神的社会人士,科研所的调查人员等拥有丰富知识内涵,具有一定专业素质并在创新创业方面拥有长足发展的对象,均可作为在校大学生寻求指导与帮助的支柱力量。形成课题小组,导师加以定期指导,由科学的专业知识到灵活的社会实践。在合作教育的基础上寻找优化组合,形成动力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前进,使产学研更好地融为一体。合作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实践基地的成功效率,更在于在实践中培养高质量的专业型知识应用人才。

4.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在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之前,肯定了制度的优先地位。在创新创业基地落实的过程中,制定可靠的规章制度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首先,高校在自身建设特性的基础上,需多方面咨询借鉴,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使项目的开展“有法可依”;其次,在校企之间应当根据具体项目建立合作小组,签订项目发展互助协议,“执法必严”地在规则下开展活动;对于实验室的使用,基础设施的配置与损坏赔偿“违法必究”,从而长期保持实验室的机能,便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5.实践基地成果化。高校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工程,其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了提高在校生的专业素养,高校需与企业、其他兄弟院校、研究所等相关机构建立良好的联系。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通过不同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将具有坚实的后备基础。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人才及创新项目将会受到多方面的关注,这有利于解决创新创业工作中的难题。多元化的协作,将从理论、实践与科研方面对人才素质进行综合提高,有利于人才资源规避风险,提高经济周转率。多样化的创新组织形式,使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成功率比高校自身所能带来的既定成果更高。

二、经管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困境

1.传统型教学缺乏针对性。高校多把关注点放在通过校内系统的课程知识培养高级人才上,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基层经管类人员的需求量下降,高级经管类应用人才却越发多的被社会需求。这种现状要求变革传统型教学模式,教育模式的转型迫在眉睫。而传统的新授课方式系统化的升级,在不忽视课程知识授予的同时,还要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经管类专业可细分为各大板块,如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国际商务等。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研究方向,注重实践的课外教学应当根据各方向自身特点,制定出与本学科实际相结合的发展战略。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需求与供给守恒才能创造最大的经济利益点,因此,有针对性地培养各专业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人才,也将对高校的教育模式产生反作用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2.校企信息不对称。在高校与其他机构合作推进实践教学项目时,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尤为重要。企业方高级人才参与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中提出的建设性意见,需客观真实源自于企业实际,从社会实践需求角度出发,合理规划实践教学。而企业的官僚社会性,可能会使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产生时间断层,这种反馈的后延会降低校外实践教学的效率。同一企业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交流的不对称性,也将作用于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产生误差。国家政策的更改作用于企业,企业反馈于学校,校企协同作用于实践教学。信息的不对称性会造成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问题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规划,将一个项目分为多个阶段,按阶段完成任务将是实施反馈与改进的良好措施。

3.基地管理规范化问题。高校应当建立独立的部门对实践教学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正式将实践教学作为整体教学的一环。部门应当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对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监督,以提高其利用率,避免无谓的损耗。应长远考虑在人、财、物方面的投入与收益:在实践基地投入人才方面,投入长期连贯的师资力量,与稳健的企业建立良好的联系,有规划的调动高才生,锻炼其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资金方面,应多方筹资,且校财政可划分独立的资金建设校外实践基地,保持供应链运转的稳定性,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稳定的经济基础;在基础设施的投入方面,可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建设场地、更新设备等物质共享资源方面,互利互惠。

三、安徽财经大学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概况

安徽财经大学一贯重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工作,按照“三个结合,三个促进,两个为本”的指导思想,即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促进学科建设质量与效能的提高,实验室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促使学生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的提升;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为本。本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资源共享,分期建设,先进高效,注重特色”的实验室建设工作原则,切实加强实验教学软硬件建设。各类教学实验室,配置科学、设备先进,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素养、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为学校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基地,该中心规模的设备先进,教学效果优良,研究成果丰硕,并拥有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校级重点实验室两个。成立了专门的实验室管理处,全面负责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并积极整合实验资源,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将经济管理等以计算机为主要试验工具的学科,专业课程实验室集中建设和管理,组建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为提高全校师生计算机基础,扩建了计算机公共基础实验中心,形成了以硬件资源为基础,以软件资源为内容,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的现代实验教学运行机制。综合性情景模拟与仿真模拟实验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验教学研究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积极开展实战实训性实验,角色模拟性试验研究,创新性实验和孵化创业性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实验,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2017年11月11日,“2017高校经管实验教学改革研讨会”在安徽财经大学举办,省级旅游管理校企合作教育基地项目主持人朱启保、省级经济信息管理示范实训实验中心项目主持人张前议应邀参加。安徽财经大学副校长陈忠卫,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经管学科组组长、山东大学教授戚桂杰,安徽省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处处长潘锋,蚌埠市创新办专职副主任赵华友出席会议。安徽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本、专科院校及相关企业共40多个单位12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在会议交流中,参加研讨会的政府领导、高校教师及企业家们着重强调了经管实验室的建设、实验教学的组织与创新等,就如何推进校企之间的协同合作、资源共享,进行了深刻的讨论。“2017高校经管实验教学改革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明学校正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理清了今后实践教学工作的发展方向。在现实意义上,安徽财经大学经管专业实践教学,正踏实稳健地向高水平的专业实践教学靠拢。

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

1.实践的非附属地位。高校的创新创业培育主要分为两个模块,校内创新创业的知识教育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传统型教育一般偏向于课程内知识的授予,而随着互联网及创新创业新模块的发展,侧重于实践成就的校外实践基地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出来。也就是说,传统的教育模式并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为了给社会提供更优质的综合性应用人才,教育模式需要进行转型。并不是说校外实践是课程内容的附属产品,而应该认识到在重要性上两者是对等的存在。

2.建设实践交流平台。校际之间的借鉴作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与缺陷,可以通过校际之间进行创新创业交流会、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论坛等平台进行长期交流。通过校际比赛,经管类专业人才不仅应当掌握科学合理的专业知识,并且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作为其指导原理。虽然我国近年推行创新创业,但创新创业及其实践基地的建设并未系统地纳入高校的教学范围,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发展方向。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师资力量、教研结合度、实践性演练与基础设施等资源的投入方面并未系统化。如何在当前形势下,促使资源更好的整合将是下一步更好落实校外实践的有力途径。

3.实现校企双赢。把营销学中的双赢概念运用到实践基地的建设中表现为,高校与企业注重彼此利益的实现。协同合作要求在项目发展过程中高校与企业资源共享,高校应从科研的角度出发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何种创新创业模式形成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谋福利。与此同时,企业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实践的客观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尤为真实的一环便是企业的社会性。企业知识团队在实践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应及时反馈于高校实践基地,便于改进高校的教研活动,使其随时代潮流、国家政策的更改而变动。校企之间的协同作用,不仅仅作用于项目合作过程中,并且在项目过程结束后,也要定期加以反思和总结。团结合作共同创造价值,不仅有利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性人才,在科研成果的指导下企业经济将有高校的智能人才及理论依据作为支撑,在创新创业方面做得更为稳妥。

4.将校外实践落实到实践。哲学方面,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在校外实践基地中的探索可以将高校校内课程专业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深化对专业理论的认识。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之后,一定要将校外实践落实到行动中,在实战中培养创新与创业能力等,使高校生成长为现代社会所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对实践教学的探索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在社会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改进与发展。

猜你喜欢
财经大学经管类双创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王梦媛作品
Analysis on themes of Enemies
沈豪杰、孙占平作品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寻找最美校园 吉林财经大学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