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宋代词人李清照,虽为女中豪杰,常有慷慨之作,终是存存柔肠。现实磨砺着她:离别、空闺、乡愁、国破、丈夫离世、文物丢失、年华老去……愁绪堆叠。但宋词高于生活,愁绪也是真真假假,不能因其是女子便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定义为她,李清照也会像男性作家一样将己愁与他愁相融或替别人发声。还有许多模仿成功的“易安体”。不管怎样,她都以独特魄力、精美情思、高超境界,千载扬名。
关键词:李清照;诗词;愁绪;女性
作者简介:金阳(1998.6-),女,江苏无锡人,南京师范大学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01
一、引子
父母的家学渊源,为李清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宽松开明的家庭环境,使她养成了率真的自然天性。但她的作品中却常常带着或深或浅的愁绪,尤其是南渡以后:“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浣溪沙)的闲愁;“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的情愁;“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剪梅)的离愁;“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好事近)的哀愁……在她的四十八首词作中,22首与饮酒相联,“醉”字共出现了10次,大都缘愁而起。文人自有忧愁,但这么多的愁绪,真的都是李清照积压在心里的吗?
男性作者常借闺阁中人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情感。李清照虽本是闺阁小姐,但其词未必都是抒发己情。她从小在文人家庭长大,熟悉各种文体惯例,不可能不明白词是表演体,有浓厚的虚构性,篇中声音往往非作者本人。所以理解李清照的作品,不能完全把情感套入她本身,而要辨别出她的真愁与她代替别的角色抒发的假“愁”。
二、满满心愁
李清照虽非黛玉,豪爽之余也有着女子的敏锐。离别青州,她笑中含泪“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蝶恋花);思恋故乡,她感叹“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醒来后依然“香消酒未消”(菩萨蛮);伤春思君,她懒怠梳妆“髻子伤春懒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浣溪沙);明诚离世,她断肠魂魄“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孤雁儿);故国感怀,她梦里不知身是客“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蝶恋花)。金石渐少,青春不复“春归秣陵树,人老健康城。”(临江仙)。
生活像洪水猛兽一样吞噬着曾经无忧无虑的李清照。她饮酒消愁“东篱把酒黄昏后……”(醉花阴)、“一江春浪醉醒中。”(浪淘沙)、“三杯两盏淡酒……”(声声慢)、“莫许杯深琥珀浓。”(浣溪沙)。她赏花听雨,独爱孤清超俗的桂花“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鹧鸪天);桂花的浓郁香气也引起了相思之愁“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摊破浣溪沙);明诚常留美人独,清照惜春更怀人“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雨似泪、泪沾裳、人不在、心荒凉“黄昏疏雨湿秋千。”(浣溪沙)。
纵使慷慨写下《乌江》,她也和所有女子一样为情所愁。但其精神世界不仅是柴米油盐、男女情长,更有着来源于国家、政事、金石的愁绪。
三、盈盈他愁
李清照词作的许多解释都与赵明诚有关,他为了名利奔波在外,清照孤独寂寞,盼望着他早日归来。但李清照真的这么腻歪吗?她的生活又不是围绕一个男人转的。她肯定会有許多好友,在白天游戏逛街,在黑夜畅谈人生。她又是才女,没事练练笔也可以消遣时光。试想李清照在初学习作时,也会模仿其他作家,会想象恋爱、预想失恋、假想离别……
笺注有针对具体创作时间、创作事由的“未知何据”(P81)、“其时或在本年春初”(P90)、“不可究诘矣”(P93)等语;也有对作品是否为李清照所作的怀疑:“按以词意判断真伪,恐不甚妥,兹仍作清照词,不列入存疑词。”(P10)、“此书成书于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冬,其收李词当可信,不可因今人未见原刻本而妄加否定。”(P95)、“可见清照此阕(词意儇薄),亦其风格所致,不应存疑。”(P111)……就拿《蝶恋花》来说,它被认为是1121年明诚出任莱州前外出漫游时所作,此时两人结婚20年,这是得多矫情的妻子还会因为丈夫出游就忍不住深夜落泪“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也许,此情是包容了种种愁绪,但却完全可以不用塞入赵明诚和她当时的处境,因为她完全可以不是写的自己,她就只是作者而已。
南宋时就有作家模仿“易安体”,后朝编选的人不加以区别导致了现代研究者不得不对一些作品保持“怀疑”。所以易安词中的愁不全都是她自己的愁,也可能是她代替别人抒情,又或者是别人借她的身份抒发情感。
四、总结
除了愁作,李清照的天真率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如梦令);爱国壮志“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其二);淡泊名利“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钓台);甜蜜爱情“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也精彩纷呈。
作为女子,她理应多愁善感,但在真愁之外,亦有假愁,分为三种:将自己的情感加上想象和虚构;直接抒写别人的情感;其他作家借李清照之名抒情。
每个含愁之作都非单愁,而是大融合,但某一愁绪特别突出。比如《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这首咏梅词中,她因南渡后无心赏梅,便躲房中,任大好春光悄悄流逝,错过了梅花在枝头烂漫的时光。此诗作于1129年2月,她心寒于赵明诚的“逃跑”,担心于金石文物。是以悲苦愁绪为主,其他愁绪隐现。“盈盈他愁”中也很难说没有她自己心愁的缩影,毕竟一切都源自生活。
无论如何,“真假”愁绪都让我们见证了一个超轶绝尘之姿,在国势衰微之际,掩抑自伤,流离幕齿,名满天下的李清照!
参考文献:
[1]王建阁. 论李清照的愁情艺术[J].文学教育(上),2018.02.
[2]徐培均. 李清照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04.
[3]诸葛忆兵. 李清照诗词[M].北京:中华书局,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