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雅会》是靳以于1936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以知识分子群像展览方式揭露他们的本来面目,以两种视角表现出对各色人物的不同态度,在内聚焦视角下暗示了李太太与雅会的对应关系,切换到零聚焦视角则体现出靳以对虚伪无能的旧式知识分子的批判与讽刺。
关键词:《雅会》;视角切换;聚焦;文人批判
作者简介:左凡(1995-),女,汉,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01
靳以在30年代的文坛上初露头角,《雅会》借一位大学物理系主任的太太组织的文艺交流会,讽刺了一批徒有虚表的知识分子,展现出强烈的批判锋芒。靳以以内聚焦视角构建夫妻关系,又以零聚焦的视角来展开雅会,视角的切换对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以及作家的价值倾向有重要的意义。
一、内聚焦视角下的人事对应
《雅会》开篇对春天的描绘便具有隐喻性,春天不再以温暖明媚的主流形象出现,它是一个“时时炫耀着自身”并且“使人慵倦”的引诱物,使人忘却了严寒,追寻眼前的安逸。“没有一个人不说她是美丽的,正如同没有一个人不说春天是可爱的”,将春天与李太太联系在一起,抒情和批判结合,暗示着李太太作为美丽女性的诱惑力,也暗指她疏懒安逸、没有追求的生活状况。
春日的景色引发了她对逝去情人的怀念,现实却打断了她美好的遐思。丈夫在她眼中是一个像水牛般的蠢物,丈夫的一切行为在她眼里都让人厌恶,打鼾使她烦躁,起床又让她不快,她甚至不高兴别人叫她“李太太”而乐于被称为“柳小姐”。她会因为定点心的面包房不合心意、因不小心误喷贱价香水对丈夫大发脾气,还当面侮辱他“没有用”、“废物”,而丈夫的反应则是习以为常的赔笑与安慰。小说中都存在这样的夫妻关系:妻子——主动、愠怒;丈夫——被动、忍受,最后两人的冲突在不了了之中被消解,妻子对丈夫的友善是为了获取舒适的生活,丈夫对妻子的忍耐是为了获取对方的安慰,在这样的夫妻关系中,爱情已经荡然无存。
《雅会》中“聪明的女主人”十分享受被人包围的感觉,她不关注雅会的内容,而极其重视自己的打扮、送客的点心以及客人的喜好,面对客人时总是以笑脸相迎、彬彬有礼,但是对待丈夫却破口大骂、颐指气使,即使作者极力描写出了她外表的美丽,也掩盖不了她本质的劣俗。作家采用异性视角不仅展现出夫妻关系的破裂,还在对李太太的日常生活描写中建立了李太太和雅会的对应关系,暗示了这场名为“雅会”实则“不雅”的空洞贫乏的内涵。
二、零聚焦视角中的文人批判
靳以在《从个人到众人》中称“我开始写作就是投在五四以来文学工作者现实主义的主流中”,《雅会》中的群像描写毫不遮掩地体现出作家的是非标准与价值判断,随着雅会的开展,各式人物开始登上舞台,为了突出客人们的心理活动,靳以在叙述策略上进行了调整,由李太太的个人视角扩大为全知的零聚焦视角,表达了靳以对虚伪无能的旧式知识分子的批判与讽刺。
靳以对李太太的讽刺采取的是内聚焦视角下的反讽手法,以其卑俗虚荣的内心与恬静美好的外表所形成的强烈反差,达到了反讽的艺术效果,对知识分子则是以零聚焦视角暴露了他们丑恶的嘴脸。故作清高的“天才”诗人吴远会为了女主人的香水气息而飘飘然;小说家丁允参加雅会只是借机与交际花私语;艺术大师朱正之表面谦虚其实极度自负;美学学者汤君达热衷于窥探别人的隐私并暴露于众……雅会上的文艺交流没有丝毫学术性,他们“对于食物的需要好像比这雅会还殷切些”。这些知识分子中有两个典型的旧派人物:杨先生是文学革命中的倒退者,享受名誉带给他的安逸,他装作淡泊避世,却同样受李太太的香味引诱而心动。另一位是国文讲师江上青,他拒斥一切新思想,允许自身的潇洒风流,却要求女人的绝对忠诚。
在全知视角中,人物的外形与性格相统一,在人物的肖像、言行描写中直接暴露人物的思想贫瘠与作家强烈的批判意识。比如对杨先生牙齿的描写,“使人联想到一条发怒的狗”,他唱昆曲时是“逼窄了不男不女的嗓音”。漫画式的夸张与联想相结合,既能达到作家戏谑揶揄的讽刺效果,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鲜活。《雅会》中不仅有直接的肖像、动作描写,还运用了象征手法,朱正知的脸是“黑黑”的、头发是“黑乱”的、戴着“黑色”领花、身着“黑色”衣服。象征使得实在的“黑色”具有意义的超越性,暗示了艺术大师实质上的品格低劣,加强了文本的含蓄性。雅会结束时,众人得知学生罢课来反抗反动派统治的事情后不以为意,这些知识分子们反而为能够举行更多次“雅会”而愉悦,这件事在这一片“死水潭”里没有激起一点涟漪,将“雅会”比喻为“死水潭”,透露出靳以对这群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却逍遥快活的愤怒与批判。
三、视角转换下的尖锐讽刺
《雅会》创作于1936年,早在编写《文学季刊》时,靳以便参与过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厅”,参加者多是当时的名人文士,1935年《文学季刊》解体后靳以接触到了鲁迅,他受鲁迅的批判思想与战斗精神影响极大,对“教授”、“学者”的批判力度逐渐增强,认为这些“文人雅士”的清座雅会在青年人浴血奋战时只能起到粉饰太平、磨损斗志的作用。此后,靳以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民族解放的洪流中,他努力摆脱早期作品“无谓的呻吟和无用的抒情”,背负着强烈的文化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重视文本的社会价值,向他厌恶之徒毫无保留地投出锋利的匕首。
《雅会》中的视角切换体现在第一部分的内聚焦视角和第二、三部分的零聚焦视角的转换上,呈现出知识分子批判的主调。李太太和雅会之间形成了对应关系,表面风雅,实则世俗。靳以以李太太这一形象暗示了雅会毫无内蕴的实质,对知识分子群像的描摹凸显出對倒退守旧或是停滞不前的知识分子的愤慨与谴责。
旧人依“旧”,雅会怎“雅”呢?
参考文献:
[1]靳以:《雅会》,《作家》,1936年第一卷第三期。
[2]巴金:《他明明还活着》,《收获》,1959年第6期。
[3]靳以:《和振铎相处的日子》,《人民文学》,195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