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美学理论看《月亮与六便士》的汉译

2018-12-27 01:16李新荷
北方文学 2018年30期
关键词:语言形式翻译美学月亮与六便士

李新荷

摘要:翻译美学是翻译和美学结合的一门新学科,该学科在美学理论的指导下探讨翻译学的基本原理、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本文以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从语言形式的词汇、句子、语段三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月亮与六便士》两个经典译本中审美信息的表现,以期为翻译美学视角下文学翻译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翻译美学;语言形式;审美信息;《月亮与六便士》

翻译不仅是语言文字的简单转换,也是文化意识和审美意识的交流传递。翻译和美学的结合由来已久,朱光潜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翻译美学”这个术语,并提出了“翻译绕不开美学”的观点。2011年刘宓庆先生的《翻译美学理论》系统阐述的翻译美学思想发展,并从语言审美,翻译审美、文化与审美等方面对翻译美学理论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毛姆代表作《月亮与六便士》自译介到中国后,深受国内众多文艺青年的青睐,其汉译本近年也新增了近10个版本。新译本的出现,对于原著和读者都有极大的益处,一方面原著作品的思想精髓,文化内涵可通过新译本,从不同的叙述视角和不同的语言阐述方式传递给读者,另一方面,新时代的读者往往有一套他们熟悉和喜欢的语言系统,如词汇的选择,语言叙述的方式和角度等,读者中有很多推崇经典的译本,但也有不少读者偏好接近他们时代的优秀译本。《月亮与六便士》取材于法国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叙述了平凡的中年证券经纪人为响应内心呼唤,抛弃完美的生活,冲破世俗羁绊,追逐绘画理想的故事。毛姆的作品结构严谨,人物个性鲜明,故事叙述引人入胜,译者要将小说的特点用另一门语言充分展现在来自不同背景的读者面前,实属不易。上世纪80年代,翻译家傅惟慈的经典译本自出版后,便深受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喜爱。新一代译者詹森2017年新译本因简洁优美并带有时代特征的语言风格,而深受读者的欢迎。两位优秀的翻译家成长在不同的年代,他们不同时代审美理念和意识的差异也体现在他们的译文中。

一、翻译美学理论

中国近代的翻译家傅雷提出了译者要“以艺术修养为根本”,强调了译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经验积淀的重要性。1984年,张成柱在《文学翻译的美学问题》一文中指出美学原理对文学翻译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1]。1985年,张后尘在《试论文学翻译中的美学原则》中从局部美和整体美的统一,形似和神似的统一,文字和音韵美的统一等方面出发,指出美学原则与理论对翻译实践的重要性。[2]现代翻译美学理论的构建者刘宓庆先生认为,翻译美学就是翻译学的美学模式,如同语言学模式、符号学模式,都是翻译学的模式之一。翻译美学模式是翻译学基本模式中的核心模式[3]。简而言之,翻译美学就是在美学理论的指导下规定翻译学的基本原理、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

《月亮与六便士》汉译本属于文学翻译的范畴,文学作品翻译与翻译美学理论的结合,无疑会让译本增色许多。本文以两个经典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语言的形式的词汇、语句、语段方面对比分析这部小说的两个中译本当中的翻译美学理论的体现。

二、语言形式美

语言美学理论认为语言审美信息主要分布在语言结构的五个层级中,即语言文字层级、语音结构层级、词及语句层级、语段和篇章层级以及超语言层级。这个结构中每一个层级所承载的审美信息构成了语言中的综合审美信息结构。英语和汉语是不同语系和系统的语言,各自的审美价值有不少差异,译者在把原文转换成目标语言时,应从五个层次出发充分考虑两种语言的不同的审美价值观,以最大限度的保留甚至重新创造文学作品中的美感。本文研究的两个经典译本当中也充分体现了译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经验。

(一)词语

对任何文本的审美解构都始语言文字层级,而词语又是构成整体篇章的基本单位,是承载审美信息的最基本的语言结构单位,同时还是意象美的基本构建材料。翻译文学作品中的词汇时,譯者有多种选择,或是华丽、绚丽,或是朴实、简单,而更重要的要意高、格高。例如:

I do not speak of that greatness which is achieved by the fortunate politician or the successful soldier;that is a quality which belongs to the place he occupies rather than to the man;and a change of circumstances reduces it to very discreet proportions.

傅译:我所谓的伟大不是走红运的政治家或是立战功的军,人的伟大;这种人显赫一时,与其说是他们本身的特质倒不如说沾了他们地位的光,一旦事过境迁,他们的伟大也就黯然失色了。[4]

詹译:我所说的非凡,并不是走运的政客或成功的军人所具有的那种;他们那非同寻常的品质,与其说是自身的禀赋,倒不如说是因了他们所处的位置。一旦时过境迁,其不同凡响也就大打折扣了。[5]

这个句子是毛姆对于世俗中的“伟大”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观点可谓一针见血。两位译者文字功底都非常深厚,很好的传递了原文的思想,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译者在选词方面的精心。“discreet proportions”愿意是“占的部分变少了”,结合语境作者表达的意思是这些原本伟大的人的影响力变小,甚至微不足道了。傅选用了“黯然失色”,而詹则选用了“大打折扣”,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看,“黯然失色”更能体现出美感。“黯然失色”指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读者在阅读时会有一种画面感:一个光鲜亮丽,志得意满的人突然失去了权势或财富之后落魄的场景。同时“黯然”,也体现了一个人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黯然失色”既传情又达意,相比之下“大打折扣”则显得有些平淡。

(二)句子

汉语句法的结构美要借助汉字在结构上的视觉结构美和听觉节奏美来表现,这是汉语行文基本的审美表现法。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借助排比、复迭、对称、对仗、对应铺陈等修辞手法来强化文中的审美信息。例如:

they are like poor wantons attempting with pencil,paint and powder,with shrill gaiety,to recover the illusion of their spring.

傅译:他们有如一些可怜的浪荡女人,虽然年华已过,却仍然希望靠涂脂抹粉,靠轻狂浮荡来恢复青春的幻影。

詹译:他们就像可悲的放荡女人,试图靠描眉画鬓、敷粉施朱、靠尖声浪气,浅薄轻狂找回幻灭的青春。

译文中傅用并列的两个四字格结构的词语“涂脂抹粉,轻狂浮荡”将“with pencil,paint and powder,with shrill gaiety,”精确而简练的表达了出来,句式对称工整;而詹译文则用了四个四字格结构的词语“描眉画鬓、敷粉施朱、尖声浪气,浅薄轻狂”进行翻译,这样的结构除了让读者感觉到语义上的准确之外。更感觉到了视觉上和听觉上的愉悦,句子除了工整还有听觉上的节奏感。纵观整部译作,这样的句法处理方式不胜枚举。

(三)语段

语段由句子或句群组成,相对于语句,语段承载着更多的审美信息,它的审美功能主要表现为能构筑尽可能多充实、丰满的“综合语言审美信息结构”,翻译美学理论从七个维度去阐述这个审美综合体,分别为:语音美、词语美、句子美、情感美、意象美、风格美和超语言审美。所有七个维度的审美诉求都集中于一个目的;语言表达效果,即情感和意义表达的最大化。例如:

I live on an atoll,a low island,it is a strip of land surrounding a lagoon,and its beauty is the beauty of the sea and sky and the varied colour of the lagoon and the grace of the cocoa-nut trees;...,with the blue sky overhead and the rich,luxuriant trees.It was a feast of colour.And it was fragrant and cool.

傅譯:我的住家是在珊瑚岛上,是环抱着咸水湖的一个低矮的环形小岛。那地方的美是海天茫茫的美。是湖水变幻不定的色彩和椰子树的摇曳多姿。......那里是观赏不尽的色彩,芬芳馥郁的香气,荫翦凉爽的空气。

詹译:我登上了一个环状珊瑚岛,一个低矮的小岛,一圈陆地环抱着潟湖,它的美是大海长天之美,是潟湖的多彩和椰子树的优雅之美。而斯特里克兰住的地方所具有的是伊园之美。啊,但愿我能使你们领会到这里的无穷魅力。它远离红尘独处一隅,顶上是蔚蓝澄澈的天空,周围是葱番郁的树木。色彩千变万化,香味芬芳郁,空气凉爽清新。

上述的译文都体现出了各个维度的审美信息,如詹译通过对仗的句式“它的美是大海长天之美,是潟湖的多彩和椰子树的优雅之美。”翻译了原文中的并列意群“its beauty is the beauty of the sea and sky and the varied colour of the lagoon and the grace of the cocoa-nut trees”;用排比的句式“色彩千变万化,香味芬芳郁,空气凉爽清新”处理了“It was a feast of colour.And it was fragrant and cool.”这都是形式结构的强化;语段中的意境美也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摇曳多姿”、“变幻不定”等词所勾勒出来的意象,令人心驰神往。不同维度的审美信息的体现,构成了语段的审美综合体。

三、结语

翻译是文本从一种语言文化语境转换到另一种文化语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基于自身的审美感知和审美经验,从形式、情感、意象等方面进行转换,最终实现译文的完美适应整合。翻译美学理论在翻译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文学翻译中,审美信息在翻译转换过程中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读者的接受程度,决定着译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成柱.文学翻译中的美学问题[J].外语教学,1984 (2):46-52.

[2]张后尘.试论文学翻译中的美学原则[J].中国翻译,1985 (10):5-7.

[3]刘宓庆,章艳.翻译美学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4]毛姆著,傅惟慈译.月亮与六便士[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5]毛姆著,詹森译.月亮与六便士[M].北京:万卷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语言形式翻译美学月亮与六便士
浅析《月亮与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的人物形象
交际中的性别语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