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0~3岁儿童生活与发展的主要途径。与幼儿园相比,儿童早期发展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0~3岁儿童及其家长。亲子游戏是儿童早期发展中心的主要服务形式之一。
一、亲子游戏的重要性
脑科学研究表明,0~3岁是大脑发育的敏感期,此时与感觉、知觉、注意、运动控制、言语、阅读等对应的脑区域发展迅速。需要指出的是,2岁儿童大脑中的突触数量与成人相当,3岁时是成人的两倍。到青少年时期,大约一半的突触会被丟弃或者修剪。可见,大脑会有选择性地淘汰无用的突触[1],所以早期经验与回应式教养对于儿童的发展非常重要[2]。
有研究表明,成人与儿童之间能否形成“发球—回球”式的互动,将影响儿童大脑神经元链接与大脑构造的形成过程。而亲子游戏正是借助“玩耍”的形式,将成人与儿童紧密联系起来,建立亲子回应性互动,从而有助于儿童早期大脑良性结构的塑造。
二、亲子游戏的开展途径
1.自由游戏与集体游戏结合
(1)自由游戏的重要性
自由游戏是指儿童在无持续的成年人控制或者期待结果的情况下,选择追随自己的兴趣而进行的游戏。儿童在自由游戏中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更遵循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与心愿,在多数情况下,比成人设定的目标更有效。在自由游戏的过程中,儿童往往会依据自发的兴趣去选择玩具,去创造性地、非常规地、没有约束地玩耍。在此过程中,如果成人没有太多的控制,而以积极回应者的身份与儿童互动,可以激发儿童更多的探索与创造。
比如,在集体活动之前,往往要设置自选区域环节,这是儿童自由游戏的时间。教师与家长要认识到自由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学会观察儿童正在做什么,欣赏他们在自由游戏中获得了什么,而不是打断儿童,或者总想为儿童计划并控制活动结果。
(2)集体游戏的原则
一是动静结合。对于0~3岁的儿童,往往需要大量的运动来满足其大动作发展需求,同时也需要一些安静的探索性活动来发展认知、手部精细动作、语言等。因此,集体活动的环节需要3~4个,并且动静结合。
二是生成性。集体活动有教师预设的教育目标,有根据儿童特点投放的材料。然而对于儿童来说,他们操作材料与引导游戏的模式有时出乎成人预料。这需要教师、家长细心观察儿童,及时进行引导。活动目标并非一成不变,可以根据儿童游戏时的兴趣与水平及时调整。活动过程也可以调整。每次活动后,要考察活动预设目标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反映出成人思维与儿童思维的差异,或预设目标不合理。
三是开放性。亲子活动的教育目标、投放材料、参与对象应是开放性的。根据儿童的不同发展水平、家长的不同状态与意识,亲子活动要能够适合不同家长与儿童共同参与。如在美工活动中,如果需要投放纸张,则要投放皱纹纸、卡纸等不同材质的纸张,帮助儿童形成对不同材质纸张的触觉体验与认知感受;如果需要投放彩泥,也尽可能投放多种质地的彩泥,让儿童根据自身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合揉搓的彩泥,而且不要求作品千篇一律。
四是可延伸。亲子活动的材料与游戏要能够在家庭中延伸,因此选用低结构游戏材料并设置生活化的游戏非常重要。高结构游戏材料指的是专业化、功能单一的游戏材料,如乐器“三角铁”,除了作为打击乐器外,没有别的用途。低结构游戏材料指的是材料的功能指向性不明确、不单一,如矿泉水瓶、绳子、积木等,玩法非常多样,而且贴近生活,便于儿童进行自由探索。
五是反复体验。亲子活动的设置应由易到难,并在重复中有所改变,让儿童经历反复体验后建构自身经验。
2.综合性与个性化结合
在集体活动中,需要关注儿童的全领域。因此,课程应该是综合性的,不适宜将0~3岁的课程划分得特别细致。一个环节的活动往往能发展儿童的认知、语言、大动作等几个领域。同时,要关注不同个性、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活动的个性化体现在指导家长的语言、教育目标的层次性、材料投放的多元和层次性、一种材料的多种玩法、一个活动的多种延伸等方面。
3.多方互动性
与3~6岁儿童活动相比,0~3岁亲子活动需要一个三方互动的情境。活动要充分考虑到教师、家长与儿童之间的互动。活动内容不仅要适合儿童,还要能够带动家长参与,有较强的互动性。
三、亲子游戏中的家长角色
1.积极回应的启发者
什么是积极回应?如果儿童看到了一片云彩,由于语言发展有限,不能很好地描述。成人的回应可能有三种:一是不关注儿童的兴趣,采取漠视或者打击的态度(不就是云彩吗,有什么可看的);二是关注儿童的兴趣,有回应,但回应单一或者应付(那是云彩,我们继续去其他地方玩吧);三是积极的回应式互动(宝贝,你看它白白的,看起来软软的,你觉得它像什么呢)。“发球—回球”式的互动能够激发儿童进一步思考、探索的兴趣,在成人与儿童之间形成积极的互动模式。儿童大脑中相应的神经元链接会在不断的互动中加强,形成积极的早期经验。这种早期经验将为大脑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主动参与的支持者
父母要成为亲子游戏的有效支持者,支持儿童独立解决问题。儿童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如自己搭建的积木倒塌、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等,往往是儿童学会解决问题、获得发展的机会。父母可以多观察,在最佳时机给予儿童支持,激发儿童探索的动机,保护他们获得成长后的满足与自信,而不是急于帮助与包办。
3.观察与选择时机的干预者
儿童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从同伴那里学习。他们也通过各种问题解决情境,在儿童之间的互动中展示自己。他们逐渐学会一些有用的技能,比如如何解决冲突。在亲子游戏中,儿童之间会有交流,此时成人应鼓励儿童互动,然后退至一旁观察,直到儿童需要时才进行干预。把握时机进行选择性干预非常重要,如果时机不对,则会打断亲子游戏中儿童的工作与探索。当被限定于那些能产生积极作用的时机时,干预便具有了选择性[3]。
四、结语
亲子游戏作为儿童早期发展场所中主要的活动形式,值得教师、家长共同探讨其价值。回应性、互动性、开放性、生成性强的亲子游戏更接近游戏的本质,有利于促进儿童发展。
参考文献
[1][2]B.Bardige.Infants and Toddlers:Providing Responsive and Supportive Care[J].Young Children,2006,61(4):12-13.
[3]珍妮特·冈萨雷斯-米纳,黛安娜·温德尔·埃尔.婴幼儿及其照料者——尊重及回应式的保育和教育课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