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讨了英国研究课程的教学模式,分析了各个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教学操作。分析发现:英国研究课程教学目标指向明确,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环节可操作性强;区域国别课程教学模式使得课程内容更加符合实际。因此,模式的选择不应机械,有必要立足于学校实际,调动校本资源,凸显自身特色,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国研究课程 教学模式 英语专业
【基金项目】本研究系2017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项目依托课程对学生学术能力的影响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JSCX2017-125。
【中圖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044-02
1.引言
在“文化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战略规划背景下,亟需通晓国情、社情的区域国别人才。因此,外语院校应承担培养沿线国家或区域关键语种的任务,培育具备国际视野、创新实践能力和外语特长的卓越化人才(戴玮栋,王雪梅:2017)。培养学生掌握对象国语言的同时,能够进一步了解区域内国家的社会、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等区域国别知识,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对外发展战略。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2013年发布的国际成人能力评估项目呼吁高等教育要“重视发展学生问题解决技能、批判思维、团队工作技能、沟通技能等适用于众多职业领域的各项技能。”目前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麦可思研究院与《麦可思研究》编辑部共同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将英语专业列入黄牌本科专业行列。可以看到,单纯的语言知识不能满足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和国家对外战略的需求,因此各类高校亟需培养通晓对象国历史、经济、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人才。
但是,我国当前英语专业对区域国别教育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迄今,我国没有任何一所高校英语院系在本科阶段系统开展区域国别教育(常俊跃等,2017)。因此,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亟需对区域国别课程进行探索。本研究将对英国研究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旨在丰富项目依托教学理念和方法,尤其是探索将项目依托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于非专家型教师教授区域国别研究课程,为未来项目依托教学和实施项目依托区域国别课程提供参考。
2.我国区域国别教育研究现状
上世纪20年代以后,我国高校外语教育开设不同外语课程,以满足时代需要。其中,国立东方语文专科学校将高年级分成侨务、新闻、教育和国际贸易四个组,各组课程包括国际公法、亚洲各国经济状况、国际汇兑、视为区域国别课程的雏形(李良佑等,1988)。紧接着,诸多高校开始重视通晓区情国情外语人才的培养。国玉奇,罗舒曼(2015)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实践推动下,提出要对俄语教育和教学进行改革,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优化学生知识结构。耶鲁大学在学生本科阶段专门开设了非洲、东亚、欧、俄研究等教学项目;东京外国语大学不仅设置了独立的区域国别教学项目,而且还将其纳入了英语专业本科的教育体系;韩国外国语大学专门开办区域学教学项目。在美国,本科阶段培养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已经成为国策(O'Meara et al., 2010)。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设立区域国别专业具体包括在语言类专业设置语言学、外国语言与外国文化教学、基督教神学、外语教学法理论和跨文化交际、职业交际翻译、商务法语及图书馆信息等专业(王志强等,2016)。上海外国语大学自设语言政策与语言战略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学、区域国别研究等二级学科(戴炜栋等2017)。
3.项目依托型教学模式发展现状分析
依托项目的语言学习(project?鄄based language learning)又称“项目式学习”、“专题研究”或“课题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一系列的涵盖语言、内容的个体或小组活动中,计划、研究、分析数据和综合数据,并且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反思学习过程和产出的一种学习方式(Beckett,1999)。PBLL的特征是有较长的时间跨度;既注重过程又注重最后的产出;将语言学习、学科内容学习和能力打造完全融合;要求学习者反思学习过程与产出(Stoller,2006)。
国外学者分别对体验式和谈判式语言学习,项目方法或基于项目的方法纳入项目教学进行探讨(Eyring,2001; Legutke & Thomas,1991)。Eyring(1989)探索了一所大学的ESL教师在美国实施基于项目的教学。这些研究丰富了我们对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或基于项目学习实施情况的了解,并向我们展示了应用其他课程的潜力。
为改变英语专业对区域国别课程重视不足的现状,提升学生对区域国别知识和问题的掌握能力,大连外国语大学于2017和2018年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区域国别系列课程体系,将区域国别内容系统引入教学(常俊跃等,2017)。本研究主要探讨英国研究课程教学模式。
4.英国研究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英国研究课程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与英国研究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学术论文写作方法,养成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的习惯。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学习要结合大量的信息输入和输出,进行阅读,写作,反思和研究报告汇编。学生项目展示成果可以是电子书,论文,研究报告或小册子,但需附有相关注释,资料来源可以是百科全书,书籍,杂志,期刊,报纸或者权威的互联网资源。
英国研究课程前12周分别由5名教师围绕莎士比亚戏剧、英国教育政策、国家形象塑造、英国政治经济发展、夏洛克福尔摩斯系列小说研究进行讲座,每次讲座后,学生围绕教师讲座进行选题和汇报。并于12周确定研究选题,于第13周进行文献综述汇报。第14-17周每组分别就研究大纲,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结果讨论部分分别进行陈述。第18周进行整体项目汇演。学生要结合课堂和第二课堂学习,充分利用课堂资源以及第二课堂中教师和助教对于项目的阶段性指导和反馈。课堂主要涵盖课堂演示和互动环节,由一组同学进行课堂展示,其他同学分别进行角色扮演:主持人,内容管理者,时间管理者,演讲者,提问者/评论员或观众。展示小组就提问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复。教师和助教分别就学生的展示给予指导和反馈。
4.1英国区域国别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英国研究课程主要强调提升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学生通过一学期系统的学习可以有效提升自己对学术写作的认识和对项目研究的热情。在教学计划方面,英国区域国别研究课程前半学期采用的是“教师讲座+学生展示”模式,后半学期开始,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积累进行文献综述,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提升了文献查阅能力,还提高了资源鉴别的能力。英国区域国别课程采用教师+研究生助教辅助学生课堂的形式,一方面可以保证课上教师对于学生项目的宏观性指导,另一方面助教的参与可以更加细致的帮助学生在第二课堂的学习。在项目最终展示阶段,英国区域国别课程采用分班教学,分别由一位指导教师和助教带领三组同学进行项目最终的修改和定稿,分组教学的教学方法有效的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更好的照顾到各个组别之间的个别性差异,保证最后项目的完成。在项目成果方面,学生项目成果呈现多样化形式:学术小论文,留学小册子,旅游手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投入项目研究的积极性和热情。
英国区域国别研究课程教学模式的优点集中表现在:课程的指向性,操作性和完整性方面。英国研究课程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是项目依托教学法,更加强调提升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的作用。从课程指向性方面,首先,整个英国区域国别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项目汇报和研究能力,鼓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的习惯。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和具体的操作流程教学模式使得整个教学环节步步相扣,目的分明,学生通过项目学习提升文献综述能力,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以及论文写作相关能力。从课程操作性方面,本课程的最大优点是将所有教学模式的环节细致化,让学生清晰了解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有条不紊的进行学习。本课程充分发挥教师和助教的作用,在教师课堂指导+助教课下细化辅导,有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使学生在项目操作过程中顺利。从课程完整性方面,英国区域国别课程的教学模式趋于完整化。具体而言,本课程具有详细的教学目标,细化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运行要求,最大限度的将教学现实和项目学习的教学理论有机统一,实现了课程的完整性。
综上,英国区域国别课程教学模式下鲜明的指向性,操作的灵活性和课程的完整性,有效的保证了整个项目课程学习的运作,提升了学生对项目学习和制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4.2 启示
第一,高校应注重学校实际,有针对性的开设区域国别课程
综合性院校的英语学院应该充分发挥和调动学校的校本资源和自身特色,利用自身的基础条件和地域优势有针对性的设立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和区域國别系列研究课程,具体课程可以细化为:亚洲、东欧、美加等英语国家区域国别课程;可将具体研究方向细分为政治军事、经济贸易和文化传媒等方向。而专科的外语院校可以开展国别研究为主的系列课程,具体可以借鉴“大学城”实践的经验,有效实现工科类院校与文科类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第二,高校需借鉴英国研究课程的教学模式,有效开展区域国别课程
英国研究的课程中,基于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对整个教学模式进行灵活性调整,保证教学过程有的放矢,突出重点,更好的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因此,高校可以借鉴本研究课程的教学模式,因地制宜地应用到具体的区域国别教学当中。
5.结语
本文在回顾英国研究课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发现:首先,英国研究课程教学模式具有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其次,教学目标对相应的课堂操作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影响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希望本研究对未来区域国别课程教学模式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Guo, Yingjie. Cultural Nationalism in Contem?鄄porary China[M].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Curzon,2004.
[2]Kachru, Braj. The Handbook of World Englishes[M].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6.
[3]Marshall K. Powers. Area Studies[J].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955(26):82-89.
[4]Olafson, Frederick A. Some Observations on Area Study Programs[J].The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64(8):11.
[5]常俊跃,冯光武.开展区域国别教育,服务国家对外战略——对构建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区域国别教育核心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外语,2017(3):4-9.
[6]戴炜栋,王雪梅.“双一流”背景下外语类院校的发展定位、特征与战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01):1-17.
[7]戴炜栋,王雪梅.“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战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04):1-11.
[8]戴炜栋.我国外语专业教育的定位、布局与发展[J].当代外语研究,2013(07):1-5.
[9]国玉奇,罗舒曼.“一带一路”推动区域国别研究和俄语教育改革[J].中国俄语教学,2015(03):18-22.
作者简介:
李昊旻(1993.1),女,汉族,内蒙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