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为例,从师资的高水平国际化、宽进严出的招生政策、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以及丰厚的资助体系多方面概述了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并与内地高校研究生培养进行比较,提出了从课程上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技能、考核环节上注重实效性,以及加大研究生的资助等方面改革内地的研究生教育和管理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香港中文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生培养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4-0014-02
香港中文大学(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最早于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学校而成立的,并于1966年设立了香港第一个研究院。2017年至2018年本人作为访问学者在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修学习,在此期间,了解到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特色与完善的管理体系。现根据文献资料的查阅,以及对在读研究生的访谈等相关资料,对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的培养情况进行整理,并与内地研究生的培养情况比较,希望为内地高校培养高质量研究生提供借鉴。
一、研究生招生的灵活政策
香港中文大学面向海内外招收研究生,生命科学学院招收的内地研究生占很大比例,接近50%,其次是香港本地的学生,亚洲其他国家如印度、菲律宾等国家的学生也较多。研究生可分为两种类型,授课型(By Coursework)和研究型(By Research),其中研究型的课程又包括硕士研究生课程(MPhil)和博士研究生课程(PHD) [1]。生命科学学院因为侧重于基础研究领域,所以大部分的研究生为博士研究型研究生,即相当于内地高校的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研究生一般跟着导师做研究,学制2年以上,通常与博士学位连读,共4年。
和内地高校招生制度不同,香港高校研究生均不需要统一的入学考试环节,对研究生的招生政策很灵活,程序主要包括申请和面试[2]。申请阶段要求填写申请表;取得认可的大学授予的学士学位;提供大学本科的成绩单,中英文各一份,成绩单需经过学校公正;对英语有特殊的要求,最低标准为托福79分或雅思6.5分;如果有发表的论文、专利等研究成果和研究经历一并提供,将会作为重要参考。此外,需提交英文撰写的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还需两封从事学术研究的专家提供的推荐信,对申请者的学术水平进行公证客观的评价。面试阶段根据各个实验室的情况要求不同,有些实验室或导师会组织面试或与申请者进行单独面试,通过交流提问等方式了解申请者的科研能力以及科研意向,有的甚至进行英语口语测试或科研相关的知识考试。综上,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生招生条件比较宽松,但虽然不经过考试,学生仍需具备优异的本科阶段成绩、较好的科研经历或成果以及英语听说能力等条件才有可能被接收或录取。
二、师资的国际化水平及层次分明的课程设置
香港中文大学注重教师的国际化背景,面向全球公开招聘优秀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并由校外评审专家进行评核。生命科学学院目前共有49名教学人员,66名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80多名博士后和其他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教学和科研人员有海外名校如哈佛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名校的教育经历,无论在教学或科研中均具备国际一流水平。主要开设了6个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包括生物化学(Biochemistry)、生物学(Biology)、细胞和分子生物学(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等。与内地申请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的考核制度不同,香港中文大学对招收研究生的导师要求比较宽松,不需要经过复杂的导师资格遴选程序,凡是具有博士学位并且有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经历的教学人员均可以申请招收硕士生或博士生,这一政策使得年轻博士入职后可以快速开展科研工作。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也比较灵活,课堂教学为辅,自主研究为主[3]。课程可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模块为自主学习和展示,研究生每学期必须参加一些讲座(Seminar)、并以海报展示(Poster Presentation)和课题汇报(Oral Presentation)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科研进展,学院会组织老师对研究生的海报和汇报情况进行打分和评论。另一个模块是课程学习,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分子生物技术(Molecular Biotechnology)方向为例,必修课程共两门,分別为Introduction to Graduate Research in Life Sciences I和Introduction to Graduate Research in Life Sciences II,主要为研究生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数据分析,写作技巧以及一些实验操作技术等,具体包括实验室的规定、信息查询、实验设计、统计分析等,考核的方式为闭卷考试。在此基础上还开设8-9门选修课,仍以分子生物技术(Molecular Biotechnology)为例,主要开设Introductory Bioinfor?鄄 matics、 Electron Microscopy、 Recombinant Proteins、 Real?鄄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Confcal Microscopy等。每门课程的教学主要以研讨的方式为主,上课和考试的方式比较灵活。选修课程仍以实验技能的掌握为主,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课程进行学习。除了上述这些课程以外,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生通常还需协助参与日常的本科生教学工作,如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生要求参与本科生的实验课程、监考、阅卷、参与本科生的论文指导和答辩等环节,并作为考核的指标之一。
三、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和考核
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生入学后2年之内必须进行一次科研能力的考核,也称为资格考核。研究生根据自己的科研进展情况自主提交考核申请,但不能超过入学后的2年期限,而且考核非常严格。一般每次考核1名研究生,由导师及专家组成考核小组,研究生先做科研进展汇报,考核小组老师会进行科研进展的提问并对课题给出指导意见,而后根据学生选择的2个方向进行专业基础知识提问,整个过程每位研究生至少2-3个小时,如果专业知识没有通过,会给予一次补考机会。有的实验室还会进行笔试,通过汇报、提问和笔试等环节审核研究生是否具有继续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这种综合考核给研究生带来的压力很大,通过考核后才可留下来继续进行后期的科研工作,否则有可能会终止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和课程学习。资格考核制度从基础知识、实验技能的具体操作环节、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进展等方面对研究生进行阶段性全方位考核,这一考核成为研究生入学后严把培养质量第一关。
研究生在论文答辩前需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一般为SCI期刊收录的论文,且论文质量要求较高,达不到要求的研究生不能申请论文答辩,只能延期毕业,且延期期间不享受正常在读研究生同等的工資待遇。研究生提交论文申请答辩时,不像内地博士研究生必须进行“双盲”送审制度,研究生论文一般由1名校外专家和3名校内专家同时进行论文评审,校外评委应为相关研究领域的世界知名专家,校内专家也应为这一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采用评分差异协调机制,通过低分论文检讨、优秀论文奖励以及论文抽查等方式,论文答辩申请成为了严把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二关。
四、完善的研究生资助体系
香港中文大学对研究生培养提供了丰厚的奖助学金资助体系,奖助学金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的捐赠和资助。全日制研究型研究生全部享受研究生助学金,且助学金逐年提高,2018年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助学金为每月16600港币,通过博士资格考核后助学金增至为每月17100港币,并每年以每月300-500港币的幅度递增。获得“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资助的优秀研究生还可获得为期3年每月2万港币的生活补助,以及每年1万港币的会议及研究活动交通补助。
五、借鉴和启示
目前内地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大多仍按照传统的模式,课程设置普遍存在与本科生课程重复、教材不全或老化、课目多等问题。此外,课程多以研讨的形式开展,学生要进行汇报和讨论,作业以提交论文或报告的形式,从而造成学生的课程负担重,一年级的研究生大部分的时间疲于应付各科目的课堂PPT汇报、课后作业以及提交课程论文等,无法集中精力从事自己的科研工作,从这些课程的学习中也很难获得有助于自己科研开展的知识和技能。而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生课程设置简单,必修课仅两门,且这两门课程讲授的是研究生科研基本技能,比如实验室的管理规定、一些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论文的写作技巧等,在此基础上分专题开展各种不同实验技术的选修课程,所有课程的设置是围绕研究生的实验和科研技能展开,而非内地的研究生课程设置层次不清。内地高校可以借鉴香港大学的这种课程设置体系,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出发,分层次和有重点的对1-2年级的研究生进行课程安排,扎实研究生的科研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从课程体系上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是高校研究生工作的重点,和香港高校研究生培养的宽进严出相比,内地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提出的要求虽然很高,但许多考核环节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够。比如,内地研究生也需经过论文开题答辩、中期考核等环节的考评,但很多高校省略或将开题与中期考核合并进行,且随着高校研究生扩招,每次中期考核的人数较多,甚至10多名研究生半天的时间内完成考核,这样的考核必然是流于形式、走过场,与香港高校由每位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科研进展提出申请,并组织评委逐一对研究生的去留进行资格考评相比,内地的研究生考核缺乏系统性、严肃性和严格的淘汰机制,从而影响了培养人才的质量。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要求研究生要储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完善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制定必要的评价等级及奖惩制度,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贯串始终。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的人才教育,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建立完备的经费保障体系尤为重要。目前内地高校的科研经费比较充裕,可以较好的满足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经费支出,但研究生的生活补助太低,导致很多本科生认为读研没有工作的收入高,从而放弃继续深造的想法,也形成了内地“穷博士”这一说法。这不仅大大影响了研究生的生活水平,更有甚者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钱,严重制约了研究生的科研投入时间和精力。针对这一现象,内地高校除了国家和政府的资助体系外,也应像香港高校一样,大力倡导和鼓励大型企业、社会名人和团体在高校设立奖助学金,以及设立奖学金资助优秀研究生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论文发表等。通过这种多渠道的资助体系改善研究生的生活水平,培养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汪洋,高久群,汪华侨,戴怡平,宁黎.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3, 6: 54-58. [2]汪基德,杨改学,周凤瑾.香港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与启示. 香港电教, 2008, 10: 85-89.
[3]施宏,韩颖,孟奕伶.中国内地与香港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教育教学论坛, 2013, 6: 270-272.
作者简介:
王莉,女,1975年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任职于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木本植物生殖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