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电影应有的艺术气息

2018-12-27 10:54张隆峰
声屏世界 2018年8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语义

张隆峰

摘要:《苦月亮》共耗资70万元,即使放在其诞生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也算是低成本电影。事实上波兰斯基更像是通过简单的场景、人物设置来向观众诉说着第七艺术应有的气质。人物设置的简单让影片思路十分清晰,梦中梦的套层结构向人们展示了蒙太奇理论至今仍屹立不倒。文章试从不同于大众学者的视点——结构角度出发,对影片进行分析。

关键词:语义 东西差异 人物形象

波兰斯基的一生遭遇了种种不幸,不少学者将他生活中的不幸与他的影片风格对比分析,艺术作品虽说是来自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但是从导演生平角度分析影片风格无疑是片面的。影片《苦月亮》是部对人性剖析的影片,不论波兰斯基生平经历过什么,光从影片的角度分析,波兰斯基对人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对男女有着十分透彻的理解。

符号化的人物形象

影片中参与叙事的角色只有六个人,其中包括奈吉尔夫妇、奥斯卡夫妇、印度男子与小儿子,后两者在影片中都没有被提及其姓名,但是在影片叙事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简单的人物设置意味着影片需要强烈的戏剧冲突才能吸引观众。在生活中总能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在欣赏国内外艺术电影时,国外影片都较难以理解,是因为存在着巨大文化差异,一方面西方在古代就在讨论人类的本质,而中国古代更崇尚于精神意境方面的探索,东西方研究文化顺序相反影响了人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在于中国较长时间处于落后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还没有《苦月亮》中那样开放的婚恋行为,因此影片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再度观看也可以提取出很多在对人性认知层面中较为先进的见解。

特别应该被提及的是奈吉尔。在这部影片中似乎奥斯卡更像是男主人公,但是没有奈吉尔这一切都不会被表现。奈吉尔是个标准的巴黎小资形象,影片中奈吉尔的身份是证券交易所的職员,拥有稳定的收入。影片中不难发现,身着西装的奈吉尔代表的是当代欧洲人的群像。即使影片1992年上映,与今天相隔二十余年,但是也可以从影片中找到跨时代的共鸣。那个时代欧洲深受后现代主义影响,强调主体的差异性,也从那个时候开始一代代人开始了对下一代人的讽刺,就如70后称80后为毁掉的一代人,80后称90后为毁掉的一代人等。在《苦月亮》中同样具有这种表达,导演在对奈吉尔角色塑造时,毁掉了传统的绅士形象,从而创立了“衣冠禽兽”这样的外表绅士、内心放纵的艺术形象。因为奈吉尔夫妇主要贯穿于轮船这一空间的叙事,所以通过在现实空间的叙述将奈吉尔的懦弱、低情商、不忠等各种不良特征表现出来,最后被导演无情地践踏。

奥斯卡已经人过中年并且身体残疾,这样的艺术形象在现代文本中被大量使用,在英雄题材的小说或电影中,多用身体残缺来指代没有行动能力,但是有丰富的经验和智慧,通过言传或身教来对影片的主人公进行引导。在这部影片中,年轻时的奥斯卡风流倜傥、相貌英俊,与中年奥斯卡的满口黄牙有着强烈对比,外表的缺失也符合“英雄的老师”的形象。在之后奥斯卡确实教给奈吉尔什么是爱情、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怎样,在一定层面上确实起到了老师的作用。通过奥斯卡对奈吉尔的不断引诱,通过四段回忆空间的叙事将奈吉尔的虚荣心一步步引向顶峰最后破灭。放在那个时代中,奥斯卡身上有着强烈的西方浪漫主义特点,奥斯卡大胆、不负责任的恋爱正是中国在上世纪后期所批判的典型。虽然在二十多年后的中国已经逐渐可以理解奥斯卡的爱情观念,但是在中国传统的道德体制下,奥斯卡对爱情的态度仍然不能被接纳,这也是东西方文化差异之处。

印度人的戏份并不多,但是作用不可忽视,他提出了“孩子是婚姻的良药”的观点,是对整场闹剧做出了回应。印度人包含了多种语义,印度人可以理解为:存在着与西方相对比的东方(观念差异);古老的种族(历史差异);落后(现代差异);人种(种族差异)。首先,东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东方以阖家团圆为主,强调集体主义;西方崇尚英雄主义,个人主义,例如奥斯卡“不会因为一个女人放弃一世界的女人”的观点,包括整部影片的所有人对家庭观点的缺失,代表着东西方观念的差异。其次,历史的差异决定了思想传统,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象征着传统,西方文明象征着“新”,思想传统的差异形成了强烈对比。第三,落后也是最直观的感想,片中有提及“印度到处都是恶臭、苍蝇和乞丐”,提起印度都会不自然的联想到女性地位底、人口多、贫穷等。每家每户都有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孩子多也是印度家庭的普遍现象,与片中两对欧洲夫妇相对比。最后,人种的差异决定了影片的价值观是否正确,印度曾是法国殖民地,由人种差异引起的种族歧视是影响人类几百年的问题。或许是过度解读,但是不能忽略导演通过两对人物做出东西方差异对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梦”中“梦”的套层结构

影片以较为明显的双线叙事构架整部影片,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切换不断使人物间的矛盾激化。回忆的内容是早已发生过的事情,由于不存在同一时空,所以不是预叙或倒叙。其中最精妙的点在于现实与回忆两个时空中的情绪起落相呼应,并且在影片最后一切都回归正轨,影片开始只有奈吉尔夫妇坐着轮船,结尾也同样只有奈吉尔夫妇坐着轮船。从第二次回忆的后半段开始,奥斯卡就已经开始厌烦咪咪了,而在叙事时间中奥斯卡对咪咪的残暴更像是平行时空中奈吉尔与菲奥娜冷战关系的直接表象。整部影片就像一场两个人的梦境,通过一个故事让两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影片虽然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双线叙事,但是从叙事时空分析可以将其看做三线叙事。首先,影片回忆分为四部分,讲述了奥斯卡与咪咪爱情的始终,这是一段较为明显的回忆时空,先将这四部分整合,并将其标记为“奥斯卡的过往”。其次,咪咪的第一次出现使奈吉尔夫妇已经僵化的感情出现些许动摇,在通过奥斯卡不断的挑战奈吉尔夫妇之间的感情平衡,奈吉尔夫妇陷入尴尬:菲奥娜看着丈夫挑逗别的女人,达到不可收场的地步。奥斯卡与咪咪一同死亡意味着这场发生在船上这一现实时空的闹剧结束,旅行恢复正轨。将这部分标记为“奈吉尔夫妇的遭遇”。最后,将影片开头和结尾处只有奈吉尔夫妇的部分看做第三条叙事线。这部分篇幅十分短小,但是故事内容为前两条叙事线提供了背景和结果。在影片开头部分,奈吉尔和菲奥娜在轮船上对印度之行充满了期待;影片结尾处,奥斯卡和咪咪的死亡似乎没有影响到任何成员并给观众一种“太阳照常升起”般的直观感想。换句话说,所有有关奥斯卡的部分都像是奈吉尔夫妇梦境中所发生的情节,梦是一种在空间层面上不带有改变,仅仅时间变化的一种活动,在生活中的梦境通常只对做梦者本体的思维进行改变,外界环境不受该者的梦境影响。回到《苦月亮》中,奥斯卡和咪咪二人从出现到死亡并没有惊动任何人,最多影响到了抬担架的水手。这短小的篇幅其实是真正的真实,我们将这部分标记为“奈吉尔夫妇的旅行”。

结语

《苦月亮》用两个小时讲述了西方人对爱情的看法,之所以将奥斯卡夫妇的经历看做奈吉尔夫妇的梦,是因为奥斯卡只是将奈吉尔不敢做的事情做出来。两对夫妇对比强烈引发整部影片的矛盾冲突,印度人的元素也不可缺少,奥斯卡夫妇过激的爱情加上印度人对爱情的认识为走向岔路的奈吉尔夫妇提供了婚姻指南,影片看似黑暗,实则具有明显的教化意义,通过三组人物关系的对比使观众看清爱情的本质,正视男女关系。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语义
人物形象设计与包装设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语言与语义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从残缺到完美:论阿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转变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深+N季”组配的认知语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