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中国炮兵之父朱瑞在东北的足迹

2018-12-27 01:17戚善成
党史文汇 2018年12期
关键词:辽沈战役义县航校

戚善成

今年是辽沈战役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炮兵之父朱瑞将军在辽沈战役中牺牲70周年。朱瑞,1905年生,江苏宿迁龙河镇人。1945年夏,被任命为延安炮兵学校代理校长。抗战胜利后他率炮校师生开赴东北,组织搜集日伪军遗弃的武器,积极发展炮兵部队。1946年10月起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校校长。1948年10月1日,在辽沈战役中不幸触雷壮烈牺牲,时年43岁。2018年6月22日至28日,宿迁市宿城区委宣传部组织开展“寻访朱瑞将军的足迹”采访活动,采访组一行4人不远千里来到东北三省追随将军的东北革命足迹,翻阅起那段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

6月22日,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天气晴朗,但我们的心情十分沉重。当地政府在朱瑞最后战斗过的炮兵阵地指挥所遗址修了义县烈士陵园并为其建了纪念碑,以示当地人民对烈士永远的怀念。陵园草木葱茏,庄严肃穆。在陵园管理所所长蔡玉衡带领下采访组一行来到由原国家主席、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杨尚昆题写的“朱瑞同志纪念碑”前,鞠躬献礼,默哀致敬。

蔡玉衡深情介绍了当年解放义县的战斗历程:1948年深秋,朱瑞率炮兵部队以猛烈炮火攻击拉开辽沈战役序幕,随着隆隆炮响敌重要火力点顷刻被摧毁,将南面和东面城墙炸开3个三四十米宽的大口子,掩护步兵迅速突入城内,义县宣告解放。战斗即将结束时他亲往城南突破口实地察看城墙被炮火破坏的情况,途中遭遇不测。为他报仇的怒吼回响在辽沈战场,他牺牲14天后锦州解放;52天后东北解放;一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他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英名永存。

为表纪念,义县人民在他殉难地建起朱瑞小学。走进这所小学,将军青铜塑像引人注目,由原炮兵司令员宋承志题词的长11.3米、宽1.2米、高2.2米“朱瑞将军殉难地”碑石坐落在校园中。朱瑞将军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党的事业全心全意奉献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孩子们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发展作贡献。

6月24日,辽宁省锦州市正值盛夏酷暑。高温挡不住来自全国各地人们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的热情。走进这里,仿佛置身于半世纪前那场伟大历史意义的战争,这是解放东北的最后一役,为解放华北和全中国奠定了基础,历史不容忘记。采访组一行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坐落在苍松翠柏丛中的纪念塔,持枪振臂呐喊的解放军战士全身塑像位于塔顶,塔身两侧是展示战争风云壮烈场景的花岗岩浮雕。在辽沈战役纪念塔西侧60米处矗立着一座朱瑞雕像。通体由花岗岩建造,炮车式的纪念碑正面镶嵌着2.4米高的将军浮雕头像,头像背景大面积窟窿凿痕,内含将军殉职的意蕴。原中顾委常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题写的“朱瑞将军”4个金字引人瞩目。碑体背面铭刻着以“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名义撰题的朱瑞生平简介。

展厅里一件件实物一幕幕画面让参观者回味无穷。他的名字多次呈现在展厅内醒目地方。在辽沈战役省军级以上干部名录中朱瑞赫然在目;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中共七大代表名录中,朱瑞排在首位,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其生平事迹。英烈馆中,安放着在辽沈战役中众多牺牲的高级指挥员半身雕像,朱瑞雕像被放置在入口处最显眼位置。展柜里存放着朱瑞生前最爱看的《毛泽东选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苏联共产党历史》等著作。讲解员含泪声情并茂地介绍着其一生。

6月25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士官学校内,1949年毛泽东题词的“人民的炮兵万岁”的石刻碑墙令人耳目一新。校园里,不时见到成群结队的士官学员迈着矫健步伐行走在“朱瑞路”上,我军使用过的大炮、坦克等重型武器装备陈列其中,让人眼界大开。“朱瑞老校长家乡来客,我们很欢迎。”学校政治工作处副主任热情接待并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前世今生。该校由沈阳炮兵学院演变而来。之前曾先后被定名为东北炮校、朱瑞炮校、军委高级炮校。是我军炮兵的最高学府、人民炮兵的摇篮。

在校史馆,二楼入口处就是大型朱瑞雕像,馆里展示了一张1945年6月毛泽东与朱瑞大幅合影。当时,中央原本决定委任朱瑞为副总参谋长,但他对毛泽东说,想到延安炮校当教员,准备把后半生交给大炮,为建设我们自己的炮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朱瑞告别时,毛泽东握着他的手高声说:“苏联有炮兵元帅,你就做我们中国的炮兵元帅吧!”那年6月底,朱瑞正式到延安炮校上任并主抓训练工作。11个队几乎都有小发明、小创造,把训练搞得热火朝天。12月,因东北战场的紧迫需要,延安炮校迁至东北。朱瑞因在东北军地兼职太多,他向东北局负责人彭真请示“专心致力炮兵”,不久便获得批准。他创造性地提出“变学校为部队,拿部队当学校”口号,炮校成为东北炮兵的孵化器,东北炮兵部队从无到有、迅速壮大。到1946年10月已拥有超过100个连的建制。10月19日,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部成立,朱瑞任司令员。这是我军组建的第一个炮兵司令部,炮兵也由此成为独立兵种,朱瑞因此被誉为人民炮兵之父。他牺牲后,党中央在唁电中指出:“朱瑞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炮兵建设中,功勋卓著,牺牲实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之巨大损失。” 现有公开文档表明,这段话为毛泽东在审定唁电原文时亲笔所加。朱瑞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也实现了毛泽东对他的殷切希望。

6月26日,采访组来到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聆听了将军与东北老航校的革命往事。在院史馆,采访组一行看到了许多朱瑞与东北老航校创建有关的影像资料。他同样也为人民军队第一所航空学校的成立付出了心血,1945年12月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总队长期间参与组建了东北民主联军航校,今天的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就是在东北老航校基础上发展起来。1946年3月1日,在航空总队全体人员大会上,朱瑞正式宣布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所航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正式成立,还宣读了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关于航校主要领导干部的任职命令并兼任校长。航校诞生后飞行训练刚开始,国民党空军就连续轰炸扫射通化机场,妄图炸毁飞机破坏机场,阻止航校的飞行训练,把初生的航校扼杀在摇篮里。航校官兵没被敌空袭吓倒,边疏散边防空坚持飞行训练。航校由吉林通化转移到黑龙江牡丹江后因异地指挥不便,同年10月,经朱瑞提议,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免其校长兼职。

东北老航校从成立到新中国诞生的3年多烽火岁月中,培养了100多名飞行员和400多名各类航空技术人员,为人民空军和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功绩,成为人民空军的摇篮,中国航空史上一座丰碑。如今,成长壮大的人民空軍用多种形式纪念这段历史,激励后来者不忘光荣岁月,开创新的辉煌。

如今,朱瑞将军被安葬在黑龙江省哈尔滨烈士陵园,采访组到的那天,阴沉的天空夹杂着绵绵细雨,陵园寂静无声。陵园中英名录吸引了我们的目光,镌刻在大理石板上的244位烈士名录中有朱瑞。沿着郁郁葱葱的松柏林道来到坐落在陵园正前方的朱瑞墓前。他在义县牺牲,为何要安葬在千里之外的哈尔滨?原来,他牺牲后,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等机构组成治丧委员会,将其遗体停放在烈士存列馆。1948年10月9日,公祭仪式在哈尔滨举行,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高崇民宣读祭文,赞颂朱瑞光辉的一生。其遗体即被安葬在哈尔滨烈士陵园,与无数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牺牲的战友们一同安息。

朱瑞墓被编为1号墓,周围青松挺拔,宏伟秀丽。1953年重修后呈正方形,水泥结构。墓前为墓塔,通高7米,用汉白玉和红色花岗岩贴面。塔顶立一铁质红五星,塔身上部正面镶嵌“朱瑞将军墓”金色大字,塔座正中刻有1953年10月1日写的其传略。墓前建有能容4000人进行祭悼活动的广场。大家在墓前肃立三鞠躬以表深切悼念。墓正后方坐落着哈尔滨革命烈士纪念馆。该馆以丰富珍贵的革命史料、图片文物再现了东北地区各个革命历史时期及和平建设时期的重大事件和英烈事迹,表现了革命烈士为了美好明天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崇高气节。在“为了新中国”专题厅中,一座将军半身塑像令人印象深刻。馆中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将军使用过的遗物,历历在目。将军对我军的炮兵建设功绩卓著,在辽沈战役中率炮兵部队密切配合步兵部队仅用4个小时就解放了义县,全歼守敌1万余人,创造了攻坚战中迅速歼敌的纪录。

离别前,采访组一行再次回望朱瑞墓碑,泪水模糊了双眼。发现身旁有许多人和我们一样环绕凝视墓碑,久久不愿离开。无不感慨: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信仰和精神。朱瑞将军就是我们心中永远崇拜的英雄!

(责编 五一)

猜你喜欢
辽沈战役义县航校
义县节水增粮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义县万佛堂石窟飞天造型小议
国内航校建设存在的困境及前景规划研究
义县地震站地电阻率数字化观测的干扰因素分析
对辽沈战役中两个有争议问题的看法
辽沈战役历史经验述论
辽沈战役中的电子情报战
中国第一航校——南苑航校
人民军队的第一所航校
辽沈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