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地名普查工作流程设计与实现

2018-12-27 11:09周春媚胡小民杨志才
科技资讯 2018年17期
关键词:草图实地普查

周春媚 胡小民 杨志才

摘 要:本文在遵循第二次地名普查技术规程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天地图·广西,利用互联网,设计了基于天地图·广西与互联网+的地名普查工作流程。探讨了新的工作流程下开展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地名普查专项中数据有效管控,质量实时监督,改善了各工序环节协同效率,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天地图·广西 地名普查 Web服务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6(b)-0035-02

2014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国发〔2014〕3号)要求全国全面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下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桂政发〔2014〕38号)要求扎实做好全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本着“应查”“尽查”的原则,查清广西壮族自治区范围内地名的属性信息和地理实体的相关信息,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市级、县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建立地名普查档案[1-2]。

自广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南宁市民政局与技术支撑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經过项目试点,针对地名普查过程中涉密信息管控、外业实地核查、过程质量监控、省市数据衔接等重点环节,首创了“互联网+”地名普查的全新工作模式,实现了地名普查专项中数据有效管控,质量实时监督,改善了各工序环节协同效率,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与质量[3]。

1 互联网+地名普查技术流程

“互联网+”地名普查的技术流程包含5大环节:工作准备、实地核查、录入及质检、建立市县本级地名数据库、对接国家地名与区划数据库。其中互联网+地名普查的工作思路主要体现在实地核查与录入及质检环节,其余工作环节按照国家技术指南与保密要求,仍然采用离线方式实现。

1.1 工作准备

工作准备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资料收集、数据准备、软硬件准备、普查工作草图制作、人员组织5个部分。其中重点工作部分为资料准备与普查工作草图制作。

1.1.1 资料收集

收集地名普查资料目的是为填写地名属性和图形信息、制作地名调查目录打基础。主要收集两大类相关资料:一类是涉及本地有关地名属性和图形信息的书刊、地图,主要包括已经公开出版有关地名的图、录、典、志和其他记载或反映地名渊源的书刊,以及第一次地名普查和地名补查、二普试点的成果资料,重点围绕地名名称的由来与含义、历史沿革、地理实体概述等属性组织资料收集;另一类是民政部门和其他专业部门工作中建立的有关地名命名更名、地名标志设置的档案资料。各乡镇地名普查办要对收集的地名属性信息资料进行认真地整理、甄别、论证和审定,尤其是对变化了的内容要进行相应更新并加以认证,确保符合地名属性信息的现势性要求[4]。

1.1.2 普查工作草图制作

普查工作草图主要用于地名采集过程中的地名标绘与核查。普查工作草图的制作:将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补更数据及二普试点数据与国家1∶5万、1∶1万地名数据、广西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地名数据通过数据去重工具,保留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补更地名点及二普试点时成果,新增地名点作为本次普查的参考点。依据技术指南,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使用高分辨影像作为工作草图,借助天地图·广西的影像数据资源,将上述地名点与1∶1万标准分幅的0.5dm辨率高清影像叠加进行地名标注,并按照相关图式、符号进行配图,通过广西第二次地名普查录入系统完成对疑似地物的圈画后生成普查所需工作草图,并依据工作草图开展地名实地核查工作。

1.2 实地核查

实地核查包括编写地名调查目录、预填地名登记表以及实地踏勘3个部分,其中实地踏勘包括实地核实采集地名信息并标注工作草图、整理地名登记表、地理实体及地名标志位置测量等。

1.2.1 编写地名调查目录

以民政局下发图件与数据资料为基础,结合收集到的相关地图、资料,编写地名调查目录,标注所收集信息资料的来源和出处,并造册登记。

1.2.2 预填地名登记表

根据地名调查目录,整理、查阅和考证相关资料,预填地名登记表。地名登记表可在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中按地名分类打印或按普查内容印制。

1.2.3 实地踏勘

实地踏勘是开展地名调查的重要环节之一,目的是掌握地名现状,查清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在本次工作流程中,设计了Web端与移动端的实地核查工具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政府部门协作分类调取资料,发放调查表,分片调查收集,召开座谈会,走访知情人,实地踏勘等方式进行调查。

(1)整理地名登记表.

根据外业调查核实采集的信息,进行资料的梳理、考证、核定等内业工作,并对地名登记表进行整理、修改和完善。对暂不能到实地调查的地名,应进行室内资料收集整理,进一步核实、充实地名登记表,完善地名属性信息。

(2)地理实体及地名标志位置测量。

地理实体、地名标志的地理坐标,在普查工作草图上能准确判定位置的,可采用图解法确定坐标。在普查工作草图上不能准确判定位置的,应到实地测量。同时进行语音、地名实体、地名标志拍照等多媒体信息采集。

1.3 录入及质检

定制开发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地名质量审核平台,实现地名数据县级、市级、自治区级录入与审核工作线上办公,实时办公。录入员每录入一个地名信息,审核员即可进行审核,对于不通过信息及时线上反馈,提高作业效率与作业质量。

质量审核平台根据用户职责不同划分为三类用户:录入员、一级审核员、二级审核员。录入员工作职责是将纸质地名成果录入到系统中,转换为电子成果。审核员工作是对地名空间位置及属性信息进行检查。

1.3.1 录入员工作

录入员是县级、乡镇级民政部门作业人员或者技术合作单位的作业员。在系统中根据实地情况新增地名。将地图定位到需要录入地名的位置,点击新增地名按钮,在地图上需要增加地名的位置点击,地图上会出现标记,同时弹出地名属性录入窗口,在窗口上填写地名的属性信息。录入提交后系统会将该点自动提交到一级审核员账号下,方便审核员实时审核。

1.3.2 一级审核员工作

一级审核员主要是县级民政部门的质量控制人员,主要工作是将系统按照作业范围自动推送过来的待审核的点,逐个进行空间位置及属性信息的审核。审核通过后,系统会将该地名点直接流转到市级审核员

1.3.3 二级审核员工作

二级审核员主要是市级民政部门质量检查组成员。对通过一级审核的地名数据进行第二轮审核。

1.3.4 任务统计和进度管理

针对不同的角色用户提供不同的任务统计功能,方面监督项目进展,保障项目进度。

录入员支持按照时间阶段和图幅统计录入数量、完成量占比、通过数量、通过率占比。

县级审核员支持按照时间阶段、图幅、录入员、辖区内乡镇统计录入数量、完成量占比、通过数量、通过率占比。

市级审核员支持按照时间阶段、图幅、录入员、辖区内县统计录入数量、完成量占比、通过数量、通过率占比。

1.4 建立市县本级地名数据库

由于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在数据录入时需要逐个录入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且工作底图为1∶5万标准图幅,在作业效率和精度上会比较耗时。同时考虑县级、市级民政部门后期对普查成果数据的应用,为县级、市级民政部门定制开发的县本级、市本级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市本级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普查成果数据的统一存储管理、方面数据提取、分发。同时支持与国家地名与区划数据库的一检对接。

1.5 对接国家地名与区划数据库

市县本级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输出与国家地名与区划数据库无缝对接的数据成果。辅助实现地名成果批量錄入地名与区划数据库。避免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逐个录入的繁琐工作。

2 结语

按照互联网+地名普查的总体工作思路,对原有的工作流畅按网络化作业方式对地进行重组梳理,针对不同的用户的职责按照乡镇级、县级、市级、合作单位的工作重点制定了明确的任务分工,录入、质检、审核以流水线方式同步开展。提高了地名普查各环节的一体化水平和不同层级管理单位的协同化水平。

以天地图·广西为地理信息平台支撑,根据业务流程实现终端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统一定制。既保证地理信息数据资源的安全可控,又充分满足了作业人员、审核人员的用途需求,同时运用自动化手段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

实现了作业进度、质量的实时统计,各级审核员能够实时掌控每幅图的作业情况与质量,便于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有效保障了项目进度与质量。

参考文献

[1] 向煜.面向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数字化调查系统建设研究[J].北京测绘,2016(4):62-65.

[2] 杨伯钢,张保钢.地理国情普查与地名普查的相关性分析[J].测绘科学,2015(10):37-42.

[3] 邵光州,胡小民,唐长增,等.大数据环境下开展地名普查的实践研究[J].中国地名,2015(9):17-20.

[4] 许友清,蒋伯良.浅谈第二次地名普查方法与注意事项[J].现代测绘,2013(4):57-59.

猜你喜欢
草图实地普查
草图家具
管理会计实地(量化)研究 : 机遇与挑战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漫画
画好草图,寻找球心
学习调查要“四会”
一波三折
与普查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