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院前急救行业宣传能力的实践与体会

2018-12-26 05:36宣萱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8年14期

宣萱

摘要单位宣传是加强工作交流、促进工作开展的重要措施,是提高能力素质、强化自身建设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展示公众形象的重要窗口,在单位建设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加强宣传 具体做法 经验与体会

一、具体做法

(一)更新观念,加强对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組织单位职工加强学习,明确宣传工作对单位建设的重要性。单位通过领导中心组学习、办公会、新职工培训、发布学习内容在局域网职工自学等形式,对各个层次的员工进行了相关知识点培训,进一步明确宣传工作,是以国家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的前提和重要途径,宣传正确的方针政策,有利于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形势下党的宣传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新闻宣传事业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组建宣传信息员队伍,并明确职责

要做好单位的宣传报道工作,一支宣传信息员队伍是必备条件。于2015年,我们组建了120宣传员队伍,由各科室推选爱好写作的、具有一定写作功底的、政治素质高、具有一定新闻敏锐性的人员充实到宣传信息员队伍中来。与此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明确宣传通讯员的职责与工作要求。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各科室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的热情,每年根据信息上报及录用情况对个人发放相应的稿费,年终评选新闻信息上报优秀集体。

(三)组织学习培训,提升宣传能力

宣传信息员的能力,直接影响的单位宣传报道的效果,信息宣传报道员队伍素质的高低对信息稿件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在稿件的写作中,如果作者能够准确描述,言简意赅,定能使读者如吃甘饴;反之,拖沓冗长,词不达意,读者必会感觉味同嚼蜡。

(四)加强外宣,扩大医院知名度和影响力

对外宣传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加强了与媒体的联系与合作。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各类媒体及时、准确地宣传120的服务理念,建设发展情况、动态信息,扩大120的在外影响力,增进社会各界对120的了解、理解与支持。在《常州日报》开设专栏,主要介绍急救科普知识等内容,是卫生的一个宣传窗口和平台,我们与《常州日报》健康周刊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发布相关单位信息,提升120影响力。

与常州电台、常州日报、常州晚报、中国常州网、中吴网、化龙巷、现代快报、南京晨报、扬子晚报、现代护理报等媒体记者建立联系,积极主动地与新闻媒体联系沟通,主动向新闻媒体提供报道线索,主动配合新闻媒体的采访,在遵守宣传纪律的前提下,尽可能为新闻记者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采访报道创造便利条件,认真把握宣传的时机、节奏、力度,有计划、有针对性、系统地组织开展宣传报道。加强与他们的广泛联系与沟通,使新闻单位及其从业人员了解120的工作,了解急救人员的艰辛,并通过他们将一线医驾人员的奉献精神和工作中的苦衷展现给公众,以求得广大群众对120的理解与支持。

(2)开办站报《常州急救》。为了让职工全面了解单位信息、科普宣传一些急救常识,积极筹备策划,构建了新载体,我们创刊了站报《常州急救》。站报是行业内报纸,一方面作为行业交流,另一方面服务大众,全方位展示了120的形象,并充分体现单位发展的综合实力。

二、经验与体会

(一)明确宣传工作的重要陛是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

只有大家都正确认识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才会发挥主动能动性,积极组织、参与进去,才能更好的做好这项工作。要强化职工的宣传意识,必须以“形象窗口”自我要求,规范言行,从我做起,树立120良好形象。

(二)提升宣传队伍能力是做好宣传工作的关键

单位信息来源各个科室、各个部门、各个岗位,这就要求各部门的宣传信息员必须视野开阔,要具有一定的新闻敏锐性,及时把握时机,迅速捕捉有价值的线索,及时报道。宣传信息员通过不断实践,积累和思考,做到眼勤、腿勤、嘴勤、手勤,要多看、多想、多跑、多练,熟练掌握宣传技巧,提升宣传能力。

(三)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与联系是做好宣传工作的重要保障

我们应该根据单位发展的方向,做好新闻策划,有针对性的实施宣传计划,主动出击,不间断地向新闻媒体“喂新闻”,满足公众知情权,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引导媒体以负责、公正、客观的态度来做好报道与宣传。

(四)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涵,才能使宣传工作更加切实有效

目前,网络已成为反映社情民意最主要的载体,我们必须及时转变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涵,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应对,及时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

总之,要做好宣传工作,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宣传队伍素质建设,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宣传阵地,正确把握宣传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强化正面形象,消除负面形象,美化可见形象,不断丰富职工的精神食粮,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120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公众形象,增进对120和急救人员的理解和信任,从而达到拓展医疗市场,促使院前急救事业和谐、稳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