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丽锦,吕亚淑,马 会,高 娟,郭 战
在临床中分娩是产妇必然经历的动态生理过程,但是由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极易产生焦急、恐惧、害怕等心理障碍,导致宫缩乏力、子宫收缩不协调,使第一产程时间延长,进而导致产妇的分娩率降低,造成难产,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的药物应用于难产产妇是临床研究重点[1]。有相关研究显示,哌替啶对难产产妇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调解宫缩乏力,消除产妇的各种心理障碍,并推动产程的进展[2]。哌替啶具有镇痛、麻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对缓解难产产妇宫缩疼痛和宫缩乏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本研究在对难产产妇进行治疗时应用哌替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分娩且进入第一产程潜伏期的难产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①纳入标准:均为头位初产难产,难产的判定标准为潜伏期延长,初产妇>20 h,宫口开大异常,包括宫口扩张迟缓、宫口扩张停滞等,第二产程延长,没有硬膜外麻醉,用力1 h后胎头无下降;在进行阴道分娩时均有子宫或阴道结构异常、子宫收缩无力或异常的情况,均存在产程进展不顺利或停止的临床症状;入院前未接受任何相关治疗;意识清楚并可以通过语言或者文字表达;产后接受随访;家属或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排除标准:有妊娠反应并发症及合并症患者;有阴道禁忌证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肝病、肾病;合并精神病;对相关药物过敏、依从性较差或中途退出不能完成此次研究的患者。根据是否对产妇进行药物干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年龄20~35(25.3±1.3)岁;孕期38~42(40.6±1.2)周。研究组年龄21~35(26.4±1.2)岁;孕期37~42(40.3±1.1)周。两组的年龄和孕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产妇在分娩前进行常规检查。对照组给予安抚心理辅导,以减轻产妇的心理障碍和各种负担,随后进行常规分娩,不给予任何药物干预[4]。当产妇进入第一产程潜伏期且宫口扩大至1~2 cm时,进行人工破膜,密切观察产妇及围生儿的临床情况,若发生异常,立即给予相关治疗[5]。研究组在难产时给予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青海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03020022)治疗,在难产产妇排空膀胱后、用药前进行仔细的阴道检查,当产妇进行第一产程潜伏期且宫口扩大至1~2 cm时,人工破膜后,静脉注射盐酸哌替啶注射液100 mg。
1.3观察指标及方法 观察哌替啶干预后60 min对研究组宫缩频率和强度的影响,并对比两组的产程时间以及分娩率差异。观察新生儿出生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以及出生3 d和7 d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差异。Apgar评分主要从新生儿肌张力、脉搏、反射、肤色、呼吸5个方面进行评价,满分10分,分数越低窒息程度越重;NBNA评分共有20项内容,主要包括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反应5部分,满分40分,分数越高,神经行为能力越强[6]。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其中并发症主要包括产后出血、宫缩乏力、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药物不良反应包括眩晕、出汗、口干、恶心呕吐等。
2.1哌替啶对宫缩频率和强度的影响 哌替啶干预前和干预后60 min研究组的宫缩频率分别为(4.1±1.2)min和(3.4±0.9)min,宫缩强度分别为(5.5±1.0)kPa和(7.2±2.3)kPa。干预后60 min,研究组的宫缩频率明显快于干预前,宫缩强度明显强于干预前(P<0.05)。
2.2产程时间和分娩率比较 研究组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难产产妇的产程时间比较
2.3Apgar评分和NBNA评分比较 两组新生儿出生1 min的Apgar评分和出生3 d的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5 min的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出生7 d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和NBNA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难产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难产产妇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在临床实践中,分娩是产妇必然经历的自然生理过程,但由于产妇在分娩时存在种种心理障碍,使产妇的分娩率降低,造成难产[7-8]。有研究显示,难产产妇的数量占全部产妇的16%以上,由此可见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药物治疗难产产妇的意义重大[9]。在临床实践中,治疗难产的药物很多,但多数药物由于疗效不理想、镇痛和止血效果不突出、产后不能有效抑制并发症,逐渐被新型治疗药物代替[10]。哌替啶属于强效镇痛药,见效快、持续时间长、止痛效果好,更有利于调整产妇宫缩乏力和不协调状况,使产妇身心放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产妇死亡率和产后风险发生率,因此哌替啶被推荐为难产产妇的首选辅助治疗方法,并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11]。
由于难产产妇应用哌替啶后,能够放松精神,缓解紧张、不安、焦虑情绪,用药后30 min,胎儿心率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12]。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60 min,研究组的宫缩频率明显快于干预前,宫缩强度明显强于干预前,这提示对难产产妇应用哌替啶后可显著改善宫缩频率和宫缩强度。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提示难产产妇应用哌替啶后,宫口的扩张软化速度加快,使产程时间缩短,顺利进入下一产程,并提升产妇分娩率。
除此之外,难产产妇注射哌替啶后要进行具体的护理及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阴道检查:难产产妇应用哌替啶后,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深度阴道检查,若产妇的宫缩乏力、不协调的症状消失,产妇可正常睡眠及饮食,则不需要进行阴道检查,若产妇宫缩乏力、不协调的症状更加严重,胎儿心律不齐,则需进行阴道检查,以制定具体治疗措施[13];②胎心观察:由于哌替啶可作用于腹中胎儿,使胎儿心率减慢,因此无论是哌替啶注射前还是注射后,都应对胎儿心率实施检查测量,以保证胎儿心率正常,若不正常,立即采取吸氧措施,确保不会发生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等情况;③饮食护理:哌替啶虽有止痛作用,但不良反应也较明显,因此在药物注射4 h内应严格嘱咐产妇禁食,6 h后可适当进食,以补充热量;④休息与排便:哌替啶注射后,产妇会有乏力、反应迟钝等情况发生,此时应嘱咐产妇卧床休息,不应长时间下床走动,以保持体力,同时产妇在产后4 h内若想排便、排尿应给予导便、导尿指导[14]。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新生儿出生5 min的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出生7 d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这提示对难产产妇应用哌替啶,可有效改善胎儿的出生状况。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上应根据产妇分娩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哌替啶的具体使用剂量,反之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5]。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低于对照组,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提示哌替啶可有效降低难产产妇产后出血量,缓解宫缩乏力,降低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保障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同时哌替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偏高,因此应用哌替啶时应密切观察难产产妇发生的不良反应,若情况严重,应立即采取相关措施[16]。
综上所述,哌替啶可明显改善难产产妇宫缩乏力和不协调的症状,改善宫缩频率和强度,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胎儿的出生状况,提高分娩成功率。但应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