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较高,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加重其病情,甚至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治疗已形成一整套特定的模式,传统常规护理因其护理模式较为单一、灵活性较差等因素,不利患者预的后恢复[2-3]。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按照对病情的监测、治疗及护理等顺序,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对促进预后恢复、改善其术后状况等具有重要的作用[4]。基于此,本研究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给予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旨在分析其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术后康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1—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2~79岁,平均年龄(34.86±3.92)岁;病程1~10 h,平均病程(4.06±1.33)h。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35.08±3.14)岁;病程1~10 h,平均病程(4.12±1.27)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纳入标准 (1)经临床确诊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均于采用急诊手术切除阑尾;(3)意识清晰,可自主交流;(4)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1)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2)存在手术禁忌证,无法接受手术;(3)合并其他器质性病变;(4)伴随严重心、肺、肝、肾疾病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观察患者腹痛部位,注意是否存在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术后严格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及时更换敷料。
观察组按照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进行护理,由主治医生、管床护士、主管护师及护士长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明确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在入院当天、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至出院前1天、出院当天对患者身体状况展开评估,并做好相关记录。措施如下:(1)入院当天: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情志、饮食等基本情况,对其身体健康状况展开全面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由于患者发病较急,心理上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需积极为患者做好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其治疗积极性及配合度。中医护理包括耳穴压籽法,使患者保持坐位,将头部偏向一侧,对耳部进行清洁,取神门、阑尾、大肠、交感、阑尾点,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胶布上,使用食指及拇指以中等力度对上述穴位进行按压,4次/d,5min/次,两耳交替按压。在按压期间,若王不留行籽脱落,则需及时更换。(2)手术当天: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告知其手术注意事项,重点关注手术情况,包括排尿状况、手术切口疼痛等。对于存在排尿障碍的患者,可于术后3 h于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行艾灸治疗,每个穴位艾灸15 min;对于伤口疼痛者给予耳穴压豆、穴位按摩缓解疼痛。(3)术后第1天至出院前1天:此时护理重点是促进预后恢复,包括饮食护理、腹部按摩等。待患者排气后可给予流质食物,随后逐渐过度为半流质、软食及普食,食用水果、蔬菜,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为避免患者术后发生便秘,严格遵循饮食指导,给予蜂蜜调大黄蜂粉于神阙穴处贴敷,1次/d,每次贴敷保留时间约为6 h,同时教导患者如何正确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的同时也促进排便。(4)出院当天: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合理饮食及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度饮食,术后短时间内避免疲劳及过度的体力劳动,根据医嘱按时服药,一旦出现腹痛、呕吐、恶心等临床症状,需及时回院复诊。
(1)分别于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的便秘情况展开评估,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中所制定的评分标准,0分表示无便秘;1~2分表示轻度便秘,不会影响正常生活,经常规处理后便可好转;3~4分表示中度便秘,需用药后方可缓解便秘症状;5~6分为重度便秘,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且疼痛感较为强烈,已严重影响生活,常规治疗后无效且需长时间用药。(2)于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的排尿障碍进行评定,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中所制定的评分标准,0分表示无排尿障碍;1~2分表示患者可自行排尿且可排尽;3~4分表示经治疗后1 h患者可自行排尿,但尿液排不尽;5~6分表示患者无法自行排尿。(3)于护理干预后采用VAS评分表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满分10分,总评分高低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4)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其Cronbach's ɑ系数为0.85,重测效度为0.87,于患者出院前发放填写,满分100分。总分≥95分为非常满意,85~94分为满意;总分<84分为不满意。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后各临床症状评分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s,分)
观察组(n=30) 0.65±0.12 0.36±0.10 3.01±0.75对照组(n=30) 1.12±0.31 0.82±0.23 4.13±0.96 t值 7.744 10.046 5.036 P值 0.000 0.000 0.000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急性阑尾炎是在多种因素下所形成的炎性改变,大多因感染所引发。腹痛是其典型的临床症状,而单纯性阑尾炎则表现为持续性或阵发性的钝痛或胀痛,甚至波及双侧下腹部或中下腹,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7-9]。祖国医学认为阑尾炎多因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忧思抑郁等因素所导致的肠道功能紊乱,同时伴随气血不和、传化不利等症状。临床主张行手术切除已病变的阑尾,辅以穴位按压及口服中药汤药等可大大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更好达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功效,并可增加其机体的免疫能力,利于炎症的消除[10-12]。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便秘状况、排尿障碍及疼痛评分均较低,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缓解术后排尿障碍,大大改善疼痛状况,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利于改善护患间关系。与常规护理相比,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个体情况所制定护理方案,通过对患者病情进行充分评估,制定护理路径内容,护理人员则根据制定的护理工作内容展开工作,较好的保证了护理的连续性、规范性及针对性,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其责任感;其次,在临床护理路径下,根据所制定的护理计划逐步展开护理工作,如及时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做好健康知识宣教,利于提高其治疗及护理的积极性,降低就医盲目性;于围术期内对患者展开护理,有助于时刻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对突发情况可及时处理;采用耳穴压籽法及服用阑尾清化汤,可较好的缓解患者术后疼痛,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的目的,并可发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镇静、消炎的功效,强化了镇痛效果。此外,对患者饮食及日常生活进行指导,有助于改善其机体功能,达到促进气血恢复、减轻术后疼痛的目的,对促进预后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13-14]。
综上所述,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对促进康复具有积极意义,且患者满意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