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需要“新农业”

2018-12-26 10:39王平
杭州 2018年47期
关键词:农民农业农村

文∣王平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必解之题。乡村振兴的任务涉及全方位多领域,其中农业是起带动作用的龙头,农业由弱变强了,乡村振兴的棋局就走活了。中央强调“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乡村生产空间是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农业是乡村的主导产业,它既是国计民生的基础,也是“三农”工作的基础。乡村要振兴,就先要抓好振兴农业。以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农业强带动农村美、农民富。

应当明确,乡村振兴战略所内含的农业,已经不是传统意识中的低级弱质产业,而是用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并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传统农业中脱胎换骨、转型升级而形成的创新型、市场化、现代化、开放式的“新农业”。

新农业之“新”,在于它立足于科技兴农和农民素质的提高,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模式推进农业,用创业型职业农民发展农业,进而提升农业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效率,形成素质高、效益高、品牌优的新型农业。

新农业之“新”,在于它具有时代赋予的以下新特征。

一是新技术的应用。新农业不像传统农业那样可以单纯依靠农民个人积累的生产经验,而是着眼于新技术的研发、引进和应用,把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应用于从生产、加工、储存、流通、物流到消费的全产业链,形成设施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遥感与物联网农业以及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农业。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农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二是新业态的创造。新农业以保护生态资源、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实行“农业+”的产业结构模式,推动产业、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订单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与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等农业新业态,扩大农业的溢出效应。这样的农业产业,大大突破了传统认知中的“农、林、牧、副、渔”的范围,在拓展产业链的基础上提升价值链。新业态有利于农工、农商、农超、农社、农校、农技、农消等互通连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确保农民共享农业发展的成果。

三是新主体的培育。新农业需要创新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与投资运营主体。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鼓励农民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通过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租赁等形式,构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兴办混合所有制的特色农场与农业车间,组成“种养加”相结合、“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城乡合作的多元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现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德清县莫干山镇的山村里,隐藏着一家藏书近两万卷的“图书馆”民宿

四是新农民的培养。国家已决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新农业的发展将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教育培训的转移支付,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培养和催生新一代掌握现代农业科技与经营管理知识的新型职业农民。建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引导人才和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向乡村集聚,使农业真正成为新时代创业创新的重要产业领域。这将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五是新空间的创建。新农业的发展促使各地严守耕地红线,立足农业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开展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划定工作,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和农业功能区制度,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利用好农业生产的空间资源。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各类园区建设。这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六是新配套的健全。新农业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政策体系,加大支农投入,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状况。支持农村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与监管体系、农业保险政策体系、农业风险管理预警体系、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农产品商标及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和保护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健全农技指导、信用评价、保险推广、市场预测、产品营销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

七是新文化的建设。新农业产生新的文化沃土。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渔樵耕读为源起的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寻根溯源的乡愁情结和敬祖爱乡的人文情怀历久弥深。新农业的发展将使农耕文化迸发新的活力,在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要求创造性传播新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和家国情怀。新农业带给人们的对于田野的挚爱、对于丰收的期盼、对于未来的梦想,和关于科技兴农之美、耕耘收获之美、劳动奋斗之美、田园富饶之美、生活富足之美以及对大地的壮美、山川的秀美、人性与民风的淳美等的审美情感,将成为现代农耕文明不竭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源泉。乡村振兴将促进乡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可以想见,更多的艺术创作会利用现代传播技术与传播载体,更多的表现喜悦、达观、娱乐与想象的特质,更好地表达农村生活与时代要求的契合,最终汇入新时代的主旋律大潮之中。

① 淳安县大墅镇的彩色农田

② 淳安县界首乡鳌山村农事体验引客来,游客与村民一起切辣椒、做特色鱼干酱

③ 淳安县下姜村举办民俗旅游文化节

猜你喜欢
农民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耕牛和农民
农民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