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暹(?-740年),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曾任婺州参军、郑县县尉、大理评事、监察御史等职,官至宰相。
原文:
开元四年,以监察御史覆屯碛西。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阿史那献、镇守使刘遐庆更相讼,诏暹即按。人突骑施帐,究索左验。虏以金遗暹,暹固辞,左右日: “公使绝域,不可失戎心。”乃受焉,阴埋幕下。已出境,乃移文畀取之。突厥大惊,度碛追,不及,去。迁给事中,以母丧解。会安西都护张孝嵩迁太原尹,或言暹往使安西,虏伏其清,今犹慕思,乃夺服拜黄门侍郎兼安西副大都护。……守边四年,抚戎练士,能自勤励,为夷夏所乐。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五十一》
译文:
开元四年,杜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往漠西检查屯田。正值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阿史那献、镇守使刘遐庆互相控告,诏令杜暹查明事实。杜暹进入突骑施营帐,以查究他们与郭虔瓘等人冲突的情况。番虏人以黄金相赠,杜暹坚决推辞,旁边的人说:“您远道出使绝域,不可辜负了番虏人的情意啊!”杜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了黄金,暗中埋在幕帐之下。出境以后,他才传书让虏人收取。突厥大惊,越过沙漠追赶他,没有赶上,只好回去。杜暹升任给事中,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回家守丧。适逢安西都护张孝嵩升任太原尹,有人说杜暹以前出使安西,虏人佩服他清廉,至今仍思念仰慕他,于是杜暹丧期未满起任安西副大都护兼黄门侍解。……杜暹守卫边疆四年,安抚番虏人,不怕劳苦,很得少数民族和汉人的拥戴。
启 示
正所谓“鱼贪饵,容易上钩;人贪利,终落陷阱”。假如杜暹接受了西突厥的礼金,又怎能做到秉公调查双方的争执?在杜暹看来,“心足则物常有余,心贪则物常不足”,拿了不该拿的东西,就是贪。正常馈赠事小,官德溃堤才是大事儿,为官者不能不加以警惕。心一不足,那么眼里见的、心中想的也就是如何得到财物了。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在当前反腐力度越来越大,制度的笼子越织越密的情况下,个别官员总以为自己很聪明,拿点别人送的财物没人知道,其实是掩耳盗铃罢了。为官者要正确处理好知足与知不足的关系,才能得以超越自我,才能做到“存,吾顺世;没,吾宁也”,才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