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中籼稻新品种机插对比试验

2018-12-25 10:57江友庆汪向东张长海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9期
关键词:机插秧对比试验品种

江友庆 汪向东 张长海

摘 要:以深两优116、Y两优689、Y两优900、Y两优2008、隆两优华占、两优688、丰两优9号和丰两优四号(ck)计8个杂交中籼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安徽绿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基质进行育秧,选择30cm×14cm行株距进行机插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深两优116、Y两优900、两优688等品种综合性状优良,具有在桐城市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可能性。

关键词:杂交中籼稻;品种;机插秧;对比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9-0018-03

水稻机插栽培技术在节约秧田面积、减少人力、提高工作效率、控制秧苗群体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1]。近年来,随着桐城市土地流转的推进和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进城或从事其他产业,农村仍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要是老人或体弱多病的人群,水稻生产的劳动力已经严重不足。为了解桐城市主推杂交中籼新品种在机插情况下的表现,笔者于2016年进行了8个杂交中籼稻新品种机插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共8个,分别为:深两优116,Y两优689,Y两优900,Y两优2008,隆两优华占,两优688,丰两优9号,丰两优四号(ck)。

1.2 試验方法 试验安排在范岗镇杨安村的桐城市水稻研究所基地进行,试验田前茬为空闲田,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条件好。试验田面积2300m2,试验采用大区同田对比设计,不设重复,大区面积260m2,品种间设约50cm走道。

1.3 栽培管理 参试品种于5月12日播种,基质软盘育秧,基质由安徽绿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盘播干种子量约75g。机插于6月3日进行,秧龄22d,秧苗素质较高。栽植规格,30cm×14cm;每穴平均3.4苗。大田每hm2基施48%(16-16-16)复合肥450kg、尿素112.5kg,在栽插前犁耙时全层施入,6月13日追施尿素75kg/hm2拌丁·苄撒施,7月6日施尿素112.5kg/hm2,7月29日追施40%(20-7-13)BB复合肥337.5kg/hm2。7月17日防治螟虫、纹枯病和稻飞虱,8月6日防治螟虫、稻曲病、纹枯病和稻飞虱等病虫2次。其他栽培措施同当地机插中籼。

1.4 观察记载项目 观察记载各参试品种的始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日期,计算播齐历期和全生育期。田间每个品种取2点每点10穴计20穴测量株高,并数取每穴有效穗,根据栽插密度计算单位面积有效穗。分蘖盛期至成熟阶段观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及其他病害发生情况。灌浆至成熟阶段观察各品种的植株倾斜和熟期转色情况。成熟时每个品种取有代表性植株5穴进行室内考种,考查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以5穴稻谷实重测算的理论产量和调查经济性状测算的理论产量的平均值为该点产量。

1.5 试验期的天气情况 在试验实施过程中,秧田期气温较常年偏低,秧苗生长较慢,22d移栽时秧苗高度适宜;移栽后至分蘖期,气温正常略偏高,有利于秧苗返青和分蘖;6月下旬末至7月上旬持续暴雨,影响烤田;7月下旬至8月初温度偏高对参试品种影响不大;8月中旬日平均气温在30℃左右,天气晴热,许多品种在此期间抽穗,部分品种出现轻微热害;9月份气温偏高,天气晴朗,有利于参试品种灌浆结实。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性状

2.1.1 播齐历期 以深两优116和隆两优华占最早始穗,两优688始穗最迟,两者相差3d(表1);齐穗除两优688迟于对照2d、Y两优900和丰两优9号迟于对照1d外,均为8月22日,播齐历期102~104d。

2.1.2 全生育期 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在135~145d(表1),平均为140.0d。其中,最短的是对照丰两优四号,为135d,其余品种均长于对照,以Y两优900最长,比对照长10d。

2.2 经济性状

2.2.1 有效穗 参试品种平均有效穗为245.40万穗/hm2,以丰两优9号最少,只有199.95万穗/hm2;其余品种有效穗多于对照,以Y两优689最多,达270.30万穗/hm2(表2)。

2.2.2 每穗总粒数 穗着粒数以Y两优900最多,平均每穗达到245.00粒。以Y两优689最少,平均每穗只有170.98粒,比Y两优900每穗少74.02粒;参试品种平均每穗总粒数198.24粒,除Y两优689少于对照外,其余品种均高于对照,其中,Y两优900、隆两优华占、两优688和深两优116平均每穗总粒数超过200粒(表2)。

2.2.3 每穗实粒数 每穗实粒数以Y两优900最多,平均每穗达到205.91粒。以丰两优9号最少,平均每穗只有146.20粒,比Y两优900每穗少59.71粒;参试品种平均每穗实粒数172.68粒,Y两优900、两优688和隆两优华占的每穗实粒数高于对照在40粒以上,深两优116略高于对照,其余品种与对照相近(表2)。

2.2.4 结实率 参试品种除丰两优9号外结实率均在80%以上,结实率平均87.20%,以两优688最高,达92.21%,以丰两优9号最低,仅为78.867%,其余品种的结实率与对照相近(表2)。

2.2.5 千粒重 参试品种平均千粒重27.58g,以对照丰两优四号最高,达30.92g,其次是丰两优9号,千粒重为29.12g,以隆两优华占最低,只有25.19g,比对照低5.73g(表2)。

2.3 产量 参试品种平均单产11.10t/hm2,品种间产量差距较大。以Y两优900单产最高,为12.62t/hm2,比对照增产18.72%;其次是两优688、隆两优华占和深两优116,分别比对照增产12.51%、11.67%和10.63%;比对照减产的品种只有丰两优9号,产量为8.72t/hm2,减产幅度达到17.97%(表2)。

2.4 植株性状

2.4.1 株高 苗期以丰两优9号和对照丰两优四号植株较高,Y两优689、Y两优900和两优688植株较矮,其余品种植株高度中等;抽穗后参试品种平均株高136.4cm,以Y两优2008植株最高,达145.1cm;其次是Y两优689,达142.0cm;其余品种低于对照,以深两优116最矮,比对照低11.1cm(表2)。

2.4.2 叶片性状 丰两优9号、隆两优华占和丰两优四号苗期叶片较长,其余品种相对较短;隆两优华占苗期叶片较窄,丰两优9号苗期叶片较宽;Y两优2008、Y两优900、两优688和隆两优华占的苗期叶片略内凹;抽穗后,除对照丰两优四号和丰两优9号叶片略披外,其余品种叶片挺直,深两优116和两优688叶片较长且内卷,Y两优900叶片稍寬略内凹。

2.4.3 谷粒性状 参试品种的谷粒均为长形,稃尖均为青色。Y两优2008和两优688谷粒上有0.5cm左右的顶芒,其余品种无芒。

2.5 抗性

2.5.1 抗病性 自7月底至9月中旬,晴朗天气多,雨水少,参试品种的稻瘟病和稻曲病没有发生,纹枯病轻发,但白叶枯病在部分品种上不同程度发生。丰两优9号、Y两优900、对照丰两优四号和深两优116白叶枯病发生程度中等,隆两优华占和Y两优2008白叶枯病轻发,其余品种未见发生。

2.5.2 抗倒性 Y两优2008在乳熟中期出现约60%植株倾斜,在成熟时全部倒伏;Y两优689、对照丰两优四号和隆两优华占在灌浆后期植株出现倾斜,成熟时约有30%面积出现倒伏;其余品种成熟时均呈直立状态。

2.5.3 熟期转色 两优688、Y两优900、Y两优689和深两优116成熟时转色好,其余品种转色一般。

3 结论与讨论

8个参试品种作机插全生育期在135~145d,平均为140.0d。参试品种5月中旬播种,抽穗期为8月20日前后,成熟期为9月底至10月初,与桐城市人工栽插的中籼生育期相近,从生育期考虑,参试品种适合于桐城市作中籼机插。8个参试品种产量水平在8.72~12.62t/hm2,除丰两优9号比对照减产外,其余品种均比对照增产,尤以Y两优900、两优688、隆两优华占和深两优116增幅较大,说明参试品种具有较好的丰产性。丰两优9号植株繁茂,茎秆粗壮,在手插移栽中表现大穗,但在机插中,穗型变小,结实率低,产量不高,故不建议作机插栽培。8个参试品种株高在126.8~145.1cm,Y两优2008、Y两优689和丰两优9号植株高于对照,植株偏高易倒伏,Y两优2008、丰两优四号、隆两优华占和Y两优689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倒伏,故这4个品种在栽培中要健身栽培,防止倒伏。

在水稻机插中,软盘育秧是其中重要一环,采用基质较营养土育秧在促进水稻种子出苗、成秧和提高秧苗素质方面都有较大作用[2]。本试验育秧所采用的基质是安徽绿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培育的秧苗素质较高,栽插时漏秧率低,调查每穴栽插基本苗达到3.4苗,为试验品种取得较高的产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秧苗栽插后,成活较快,早发性好,成熟时平均有效穗数为245.4万/hm2,高于手插栽培,虽然每穗平均颖花量不及手插栽培,但单位面积总颖花量仍与手插栽培相当或高于手插栽培;从试验结果看,机插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与手插栽培无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李进永,郭红,马骏,等.2016年盐城市机插水稻品种筛选比较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17(5):55-56.

[2]汪向东,陈再高.不同育秧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8,24(1):98-100.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机插秧对比试验品种
品种选育彩版
种什么品种好?
几种农药防治甜菜夜蛾的药效对比试验
3种有机肥在葡萄上的对比试验总结
体验式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种什么品种好?
新陆早52号(硕丰165)品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