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饲用高粱材料在北疆平原农区适应性研究

2018-12-25 08:05:46张荟荟张学洲兰吉勇
草食家畜 2018年6期
关键词:穗长干草高粱

柯 梅,张荟荟,张学洲,兰吉勇

(新疆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粮改饲是农业部开展的一项重要农业生产模式革新,因地制宜,引导在适合种植优质牧草的地区推广种植优质青贮饲草料,发展草食畜牧业,促进业草牧业可持续发展[1-5]。高粱喜温暖,抗旱、耐涝、耐瘠薄、耐盐碱,对生长的环境条件要求不严格,在全球大多数半干旱地区都可以生长,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旱地粮食作物,又是重要的饲料和能源作物[6-7]。

不同区域根据各自生态资源特点及用途选择适宜品种,是实现高粱增产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本研究对12份不同饲用高粱材料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在新疆天山北坡平原农区的表现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适宜该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质牧草材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点位于新疆呼图壁县境内的农业部新疆旱生牧草原种基地(86°37′41.32″E,44°14′08.47″N),土壤pH值为8.3,海拔490 m,年降水量为160 mm、年蒸发量2 300 mm、年均气温为6.7℃、≥10℃年积温3 400℃、无霜期170 d。

1.2 试验材料

饲用高粱总共设有12个材料(用G1-G12表示),均由新疆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提供。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在呼图壁旱生牧草基地选取地力中等试验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播深为2~3 cm,行距为30 cm,共12行,每行长4 m,宽3.6 m,小区面积为14.4 m2,共36个小区,施底肥三胺:21.8 kg/667 m2(合471 g/小区),出苗后15~20 d观察统计出苗率,整个生长期高粱追肥(尿素)2次,第一次在5~6叶期,第二次在出苗后两个月时,追施尿素15.3 kg/667m2(合332 g/小区),追施量2次相同,采用滴灌灌溉,高粱最终密度是10 000株/667m2。

播种后,进行物候期与农艺性状的测定,主要包括:播种期、出苗期、抽穗期、开花期、收获期、生长期、芽鞘色、幼苗叶色、收获时测量株高、茎粗、穗长,每小区整株取样测定鲜重,自然风干后计算干鲜比换算干草产量。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试验数据在WPS2016 Excel中进行初步整理,以DPS7.5进行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及农艺性状差异

由表1可知,12份材料在相同的播种期下,出苗时间一致,即在播种后的10 d达到出苗期,材料间从抽穗期开始差异明显;胚芽鞘颜色分别为紫色、浅紫色、绿色,3至5叶期幼苗叶色主要为绿色和紫色;由不同饲用高粱品种的生育期可以看出,相同管理条件下,出苗期至刈割测产时,12份饲用高粱材料中仅有5份材料达到开花期,4份材料处于乳熟末期至蜡熟前期,剩余7份未能抽穗(表1)。

表1 饲用高粱物候期及农艺性状

2.2 供试材料农艺性状及产量方差分析

对12份饲用高粱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做方差分析,由表2方差分析结果可知,G6株高最高为397.49 cm,显著高于 G2、G3、G4、G5、G9、G10,与其它材料无显著差异;12 份材料的茎粗值在 1.51~2.30 cm之间,茎粗值在2.00 cm以上的材料有G2、G3、G9三份材料,其中G9茎粗值最大为2.30 cm,茎粗值最小的G10为1.51 cm;12份材料中只有G1、G4、G5、G6、G11五份材料抽穗,对这五份材料的穗长做方差分析可知,G5穗长最长为26.77 cm与其它材料差异显著;根据鲜草产量的分析结果得出,G3、G7、G8产量达到了7 679 kg/667 m2以上,其中G8鲜草产量最高为7 919.87 kg/667 m2,与G1、G2差异不显著,三份材料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其它7份材料差异显著;干草产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G7产量最高,达2 088.62 kg/667 m2,其次是G6干草产量为1 962.96 kg/667 m2,再次是G1干草产量为1 947.37 kg/667 m2,三份材料与 G4、G5、G10、G11 差异显著。

表2 饲用高粱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生育期的长短是作物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与干物质的积累密切相关,既影响作物在当地能否如期成熟,又影响生产性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经济效益的发挥[8]。饲用高粱生育期较长,了解饲用高粱生育期,充分利用无霜期季节达到成熟以便更好的选择利用。本试验经观测不同饲用高粱材料生育进程存在显著差异,与王晓龙、闫大明等人对饲用高粱不同品种比较试验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9-10]。参试的12份材料只有G1、G4、G5、G6、G11在新疆北疆地区可以完成整个生育期。对比这五份材料,G6株高最高、茎粗与穗长居中,干草产量最高;G1株高较高、茎粗与穗长适中,但干草产量较高,仅次于G6,且二者干草产量无差异,因此,G1、G6可以作为进一步观测选育目标,筛选出好的育种材料,为新品种的选育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穗长干草高粱
难忘的体验
我终于认识高粱了
高粱名称考释
古今农业(2022年2期)2022-08-15 01:39:52
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高粱红了
青年文学家(2022年1期)2022-03-11 12:27:39
Around the Farm
风铃
水稻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研究
水稻穗长和有效穗数的QTL定位分析
大穗材料高麦1号/ 密小穗F2群体穗长性状的QTL初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