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跳跃中的思维
——谈省级媒体精品创作中的主题设置

2018-12-25 01:36
新闻采编 2018年6期

◇ 韩 信

在优质新闻资源内容紧缺的当下,省级媒体很难抢到独家或一手信息,通过精品创作可以把第一落点当作起点,追踪典型、显著的新闻事件发展的过程,抓到“鲜鱼”“大鱼”。

主题决定着一部作品的成败,具有时代特色的重大选题是创优作品的前提,然而从选题到凝结出主题,需要创作者把采访中零碎的思维串成线。本文从作者如何抓选题,凝练主题为例,谈创优作品的主题设置。

“等靠”圈定观点

在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山东广播电视台作品《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如何走?》获电视评论三等奖,这篇作品是从一件“天价”专利讲起。2017年3月,山东理工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校毕玉遂教授的研究团队发明的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被淄博市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以5亿元人民币买断20年独占许可使用权,首付4100万元已拨付到山东理工大学账户上。如此高额的专利转让费在省内高校居于首位,国内也为数不多。这项技术被国家权威机构认定是革命性、颠覆性发明,引起巨大反响。当时国内外大量媒体进行了关注,山东台记者对此充分报道,然而创作团队总觉得此事还有挖掘的必要:山东理工大学是一所省属普通高校,这样的大事件发生在此,历经十余年研发,其中必有蹊跷。

在专利转让新闻集中式报道的喧嚣退却之后,山东台创作团队反而加大了和学校以及研发团队的联系,在拍摄公益广告过程中积累素材、了解信息,更多的真相也被披露出来:“研发7年转化7年”“秘而不发”“发布会泄密”“实验室被盗”“国防专利无法转化”……在时间的沉淀下,一个个生动曲折的细节让选题更加丰满立体。

放慢脚步,等待让选题的新闻价值倍增。一旦时机成熟,创作团队便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拍摄,靠上选题不放,直到拿到最好素材。2017年10月,经过近半年的“养题”之后,创作团队得到一个消息:毕玉遂教授即将拿到申请的最重要的两件专利。这无疑是入手拍摄采访的最好时机。为此记者先后赶赴多地采访,5亿元专利转让这一题材重大、涉及面广,采访对象人物众多,既有中央部委官员又有企业普通工人,为拿到一手镜头,记者还曾“化身”学校代表团成员进入封闭的谈判现场。传统意义上,评论应该以评为主,但从创作初期记者就确定了使用调查的思路来完成这部作品,为后期创优作品做好了原始素材积累。

有专家指出,这部作品与一般电视评论不同,它画面表达极致,采用了纪实性手法跟拍、记录的方式,符合受众对影像表达的需求,记录研发者的生活、思想点滴。等待、集中火力突破,这部作品把众多事件相关者的第一手“观点”收拢到一个圈里,为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动的故事沉淀主线

外行看热闹,内行有门道,好的作品需要好的故事,故事的呈现不靠灵感,而是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形成稳定的风格,这一点从工业化生产的好莱坞大片中可以窥探一二。在海量素材里,如何筛选故事沉淀主线也有套路可以探讨。

广播专题《光伏,倾覆还是颠覆》曾获2011-2012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该片从线索到成片历时半年多。2012年欧美“双反”,中国光伏产业受到巨大冲击,“光伏大厦即将倾覆”,悲观情绪弥漫全国。记者偶然发现:微山湖边的偏僻小城济宁微山县,俨然成为一个现代的光电新城,颠覆了记者对它的印象,这源自一家本土企业——润峰集团。

冬天的早上,阴霾更重。冬至当天,采访润峰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步峰,他一句话有三次中断,插进三个不同意思,想听明白很难,故事是从他凌乱跳跃的语言里提炼出的:“我们既不想当兔子,也不想当乌龟,我们就是想当老鹰,因为老鹰时刻在空中翱翔。”他另类地去理解龟兔赛跑的老故事,琢磨出了新理儿,老鹰是这个老故事里的新角色,像极了润峰集团在光伏行业里的位置。坐在王步峰身边,听他讲故事的是几个刚加盟的汽车公司的老总,他们原来是奇瑞、比亚迪的副总,高管高学历高收入。

润峰新能源汽车项目其实是为三年以后的电动汽车市场准备的。(备注:几年后的今天,电动汽车市场已风起云涌。)新能源汽车不仅能消化润峰自产的先进锂电池,同时充电设备又能使润峰太阳能光伏电站更有用武之地——这正是为了拉长企业产品的产业链:不做高污染、高效能的最低端,把拥有高技术含量的高端产品拉伸延长到市场的终端。

作品文字摘录:跳出“龟兔赛跑”的固有模式,不在低端市场停留,不与同行盲目扩大上游产能进行低价恶性竞争……这个冬天里,润峰集团颠覆的仅仅是一个童话故事吗?

传统意义上龟兔赛跑只有一个方向,国内光伏企业赛跑的赛场也真的只局限在成熟的欧美市场。

记者随后忠实地记录了润峰红火的生产场面:转战中下游、建立光伏电站,从卖光伏产品到卖电能,做到市场终端,加紧与第三世界国家的投资合作,在甘肃等西部6省筹建光伏电站,抢占市场先机。

作品文字摘录:从龟兔的角度看,高高竖起的门槛把通往欧美市场道路堵住了,但是从鹰的角度看,欧美、第三世界、特别是国内市场的大门却处处敞开着!润峰颠覆传统固化的市场理念,寻找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正是由于对巨大利润的路径依赖,使得创新显得犹豫且缓慢,一个企业家的了不起绝不在于他已经解决了什么,而在于他能够发现并提出了什么。性格决定战略,作为这家企业的掌舵者,王步峰的思维一直在快速地跳跃。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让作品初已展开就有吸引力,创造出主要的角色,设定出目标,带来非解决不可的问题。很多事实是不吸引人的,但是巧妙使用生动的故事,压缩了时间,放大了矛盾,能给受众带来满足感。

真实,从来都是复杂和多层面的,好的新闻报道当以客观反映先在的事实为前提,通过积极的主体意识参与,“框架”出事实的意义与影响,反映出本质真实的某一面向。故事主人公通过克服设定的障碍,解决了问题,最终实现了目标,同样给人的启示又是怎样的呢?

记者调查发现,与众多其他产业一样,十几年来,光伏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一直都在跟着国外的技术、国外的标准和国外的理论。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用技术控制市场和资源,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新技术市场的高度垄断。光伏行业的危机,本质上是没有核心技术的危机,国内企业扮演着产业链条低端赚取“加工费”角色。

那时,国内光伏电池效率处在平均效益17%的水平,国际上最高效的电池已经超过20%。在采访中,润峰光伏一位年轻的总经理告诉记者,沿袭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消化、吸收、再创新,这还是算不上颠覆,仅仅简单地沿着既有道路追求高技术改进只会带来永无尽头的“追赶”。按照传统的光伏理论,太阳电池发电效率理论极限是33%,而颠覆是着眼于突破这个33%的极限。

作品文字摘录:一边完善现有理论,一边颠覆现有理论。跳出了西方传统的光伏理论模式,去理论的上一层面去寻找答案,这就是润峰追求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思路。

33%的极限,这个理论对于受众来说很晦涩,同样压抑着许多科技人员的视野。跳出这个局限,才有可能掌握核心竞争力,也就有可能意味着重新发明光伏,真正实现走向成熟的蝶变,“龟兔赛跑”的新理儿正是此意。光伏产业要想实现去产能化,简单的兼并重组根本无法实现。只能通过技术进步、更新技术和生产工艺,淘汰现有生产设备和产能。光伏业长远发展的产业整合着重点,只能是走技术路线。记者发掘出润峰集团成功背后理念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实质,为整个行业带来有益的借鉴,更总结选择“颠覆”之“推翻——重建,区别于传统”之义,将政策面的阐释做在对策面的引导上,在绝望之中带来希望。

报道之初,记者摈弃传统报道的方式,没有预设角度和态度,只是在解答一个疑问,慢慢凝结出主题,从“龟兔赛跑”到“不颠覆就会倾覆”,点出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只有颠覆性的创新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国际化。

对比中发掘地方新闻中的全国意义

不少地方媒体擅长做具体案例,擅长挖掘人物、企业等个案,因为切口小、故事鲜活,往往能在精品创优中获得关注。然而,焦点过于集中,发散性不够,与面上结合不够,使得新闻的普遍性相对欠缺,新闻事件的借鉴意义小,新闻价值没有最大化,也让许多作品错失冲击冠军的机会。

前述《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如何走?》深挖个案,用事实说话,立论观点鲜明,叙述简练到位,评论有理有据,但专家指出:作品论述清晰度、论证力度略有欠缺,对受众接受度略有影响。清晰度欠缺在专业性过强,论证力度欠缺在寻找普遍性不够。与此相比,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创作的《减产为何却增收?》避免了这些问题。2017年黑龙江农业出现减产却增收的奇特现象,记者通过分析将不同层次的人物故事串联起来,得出黑龙江减的是产量,增加的是价值的结论,揭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农业带来的重大变化,印证了习近平提出的“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正确论断。这件作品以全省的一件新闻作为背景,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仁发经验”扩大辣椒种植……不同人物不同表述不同思维在对比中提升事件普遍性。作为中国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结束了连续13年的粮食增产,这是一个反常现象,减产却增收,这更反常。作品在思维的跳跃中以思辨的高度揭示了黑龙江粮食产量降了下来,农民钱袋子鼓起来的根本原因,提出了更注重质量,更注重市场新需求,更注重效益的观点,为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的中国农业提供了方向。虽是地方新闻,却有全国意义。

在收视率黑幕被逐步揭开的现在,评价一家媒体的影响力更不能简单以收视率论英雄,精品创作的重要性愈发体现,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家媒体的品质。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需要找准点,把握好度,设置好主题,“一事一议”“由下而上”越来越不符合时代的需要。省级媒体立足本省,采制省内新闻辐射全国,新闻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在火热的新时代发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奋斗故事和伟大创造,向全国乃至全球传播。

一成不变,就像心电图上的直线只有跳跃才有活力。幸运的是,我们和这个舞动的新时代不期而遇,并在跳跃中抓住了它的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