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明 景德镇学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享受高等教育。但受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部分来自于农村和城市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上大学的过程中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毫无疑问,这种来自于经济上的巨大压力会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较大的困扰,如不对此问题加以有效干预,那么可能导致贫困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这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为此,本文试图从“互联网+”视角入手,结合到高校工作的实际情况,简要谈谈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及相应的措施。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高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贫困大学生,相比于一般的大学生,他们更容易产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如不对此加以有效干预,那么这可能给他们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2017年度,全国高校的贫困大学生人数约占高校大学生总数15-25%,在某些西部地区的高校,这个比例甚至一度超过30%。这个数字表明在目前的大学生中,仍旧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家庭存在着不同存在的经济困难问题。在给予贫困大学生以必要的物质经济帮助的同时,如何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关怀与呵护,帮助他们健康、顺利完成学业是每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需要切实思考的问题。就贫困大学生总体情况分析,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哲学的观点:物质决定意识。从某种角度来说,物质经济上的贫困是导致大学生心理上“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经济上的困难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上承受着来自于各方面的巨大压力,长此以往,这种压力的持续必将损害大学生的健康人格。贫困大学生大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自卑、自负心理。所谓自卑,这是一种隐藏在人内心深处的负面情绪,自卑带给人的是一种自觉低其他人一等的痛苦感。自卑通常是由人的弱点所引起,例如,某些同学身高较低,他会感觉自卑;某些同学成绩较差,他会感觉自卑。自卑心理是人人都有的、普遍存在着的一种心理情绪,但贫困大学生往往受到这种自卑心理情绪的影响较为严重。我们看到,许多贫困大学生总是无意地将自身的弱点不断放大,否定自我的情绪日渐加强,这使得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更多的敏感和焦虑。许多贫困大学生表现为明显的缺乏自信、沉默寡言和性格孤僻,“在教师和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自闭、孤独的心理在来自于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当中较为常见。来自于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在感受到城市的繁华之后,再对比到自己生活的家乡,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自卑感。在与来自于城市同学的接触之后,这种自卑感被无形加强了。来自于城市的大学生性格开朗、擅长社交,其中一种大学生更是多才多艺,钢琴、吉他、舞蹈等都不在话下,对比之下,贫困大学生身上似乎只有成绩才能成为他们唯一的优点。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家庭经济上的困难已经成为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困难”的重要诱因。为了帮助每一名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就必须要对他们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行有效引导,使之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随着高校贫困大学生数量的日趋增多,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难以有效照顾到每一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此,有必要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与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相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方式以切实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贫困大学生产生不良心理情绪的重要原因在于他们所承受的巨大经济压力,为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有必要给予贫困大学生必要的经济帮助,以此解决他们的经济压力,使之能够健康学习和生活。
笔者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应当是针对全体大学生的;但是在调查过程中,负责调查工作的教师要重点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这里的“重点关注”过程应当是保密、不动声色地进行,如果直接对贫困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这无疑会伤害他们的心理。为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定期在校园网站上制作相应的问卷调查,安排每一位大学生填写问卷,以此来了解每一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要及时登记并进行心理辅导,在这其中,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当得到更多关注。
高校都有一定数量的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为了能够切实改善贫困大学生的不良心理情绪,可以考虑依托于网络平台,创办线上线下心理健康咨询活动。例如,高校可以安排不同的心理健康教师、学生助理负责专门网站的运营,对于不愿意进行线下心理辅导的贫困大学生,可以提供给他们网络辅导、电话辅导等线上心理辅导;对于需要进行线下(面对面)交流的贫困大学生,可以让其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预约,之后由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1]张瑞,刘益和,徐大军,等.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青春岁月,2014(14).
[2]徐浩岚,唐平.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5):382-384.
[3]董彬.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5(10):98-99.
[4]论新时期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王锋.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年23期
[5]“二年级现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J].褚远辉,尹绍清.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年09期
[6]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邓辉.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8年03期
[7]重视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J].杨倩茜,齐建辉,李荣,张洪菊,周红.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8年02期
[8]浅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徐俊.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04期
[9]心理资本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 陈桂兰.中国成人教育 2008年18期
[10]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郑昌俊.理论观察2008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