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翠娥
摘要:唐朝诗歌在我国文化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我国文化对世界文化史的一大贡献。唐朝是广为认知的诗歌天堂, 所谓”唐诗宋词元曲”, 其中把诗归结于唐, 也可看出唐朝在诗歌历史上的地位与垄断之势。诗歌活动在唐人的生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它是高品质生活的元素,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媒介,是步入上流社会的资质。皇帝的提倡开启了崇尚诗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广大士人创作激情的充分释放创造出了大量高品质的诗作,以歌传诗的传播方式造就了庞大的诗歌欣赏群体。
关键词:唐朝诗歌;繁荣;经济;政治 ;文化;历史
关于唐诗繁盛的原因,从古至今,众说纷纭。总和起来, 就是唐朝的经济, 政治, 文化, 历史这四方面都极为适合诗歌的发展, 从而使得其在唐朝达到一个空前绝后的顶峰。
一、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文化因素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在没有经济活动的基础上是很难创造出较高水平文化的,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能够很好地证明这个命题。
唐代发达的经济,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在历史上,唐朝时期的中国可称之为天朝大国的时代,大唐王朝则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顶峰。 如此繁荣的经济给艺术这一类的东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这样国泰民安的时代, 诗歌找到了能讓其茁壮发展的肥沃土壤。
唐代立国之初至安史之乱前, 国势强大, 经济富裕, 朝廷百官宴游, 多唱诗互和, 以为谈佐之乐。而国家的统一, 南北交通无阻, 文人有机会饱览祖国的大好山河, 激发诗情。至于安史之乱后, 藩镇之祸继起, 唐室中衰, 加以外患日极, 以致诗人大多饱历离乱, 为其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 及刺激文学创作的灵感, 郁结之情, 正可用诗歌来抒发, 也促成唐诗的兴盛。
二、政治因素
唐代几个有权力的皇帝, 不仅都爱好音乐, 并大加提倡。高宗、武后, 好乐章, 常自制新词, 编为乐府。到了玄宗, 此风更盛。他自己是诗人、乐师兼优伶, 爱好文艺, 附庸风雅, 对于文艺的发展, 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唐朝较其前朝的任何时代在文化政策上都是比较开放的。我想这与唐王朝出身于北方少数民族(当时条件下)有关,他们了解中原文化,特别是汉朝以来的儒家文化,这对汉朝以来的儒家文化而言可以说是一种异质性文化理解,正是这种异质性的理解方式,使得唐王朝的统治者们可以推行一种不同于前朝的文化政策,而他们推行的文化政策正好促进了唐王朝文化的发展。
首先作为统治这个朝代的王族, 唐帝国一代雄主傲视群伦, 胸襟眼界之开阔前所未有。更重要的,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
其次, 唐朝极重诗才, 严羽的《沧浪诗话》曰:“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虽不全面, 但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唐代的统治者之好诗词歌赋, 犹甚往朝。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 录入四万八千九百余首, 唐太宗李世民的《帝京篇十首并序》列位卷首。而后的高宗、则天、中宗、睿宗,至此道高手玄宗李隆基, 都对此十分重视。
再有, 唐皇帝重视诗,更重视诗人, 很少广兴文字狱而耸人听闻。太宗有《望送魏征葬》,玄宗有《送贺知章归四明》, 宣宗有《吊白居易》。甚至连犯了死罪的诗人照样为他们编集出版,以示不泯。如此的宽容,历代少有。
三、文化因素
文化, 也是唐诗不可或缺的兴盛条件之一。在这里文化即指文化背景而说。 其一, 唐朝上至宫廷秘闻,下至生活百景无一不可入诗,内容比前代丰富百倍,格律更加成熟完整,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古体近体两种诗体共生。丰富的文化背景,给唐诗带来了绚丽多彩的发挥天地。
从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 建安、正始和两晋的诗歌创作, 以至南北朝声律说的提出和应用, 都为唐代诗歌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崇尚诗歌的社会风气还造就了空前庞大的欣赏者群体。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就生动地描述了他的诗歌被广为传诵的情景:“其馀诗句,亦往往在人口中,仆恧然自愧,不之信也。及再来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娼妓,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由是增价。又足下书云,到通州日,见江馆柱间有题仆诗者,复何人哉?又昨过汉南日,适遇主人集众乐娱他宾,诸妓见仆来,指而相顾曰:‘此是《秦中吟》、《长恨歌》主耳。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3]可见白居易诗歌的欣赏者已经遍布社会的各个阶层。
四、历史因素
最后的原因, 则是相对贫乏的历史积累给唐朝诗歌的君临天下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能白纸为画,从心所欲,自然挥洒自如毫无顾忌。以此使得后世之人犹如泰山在望,遮阴蔽日,目光所及均不离隙,时有心生戚戚之感。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士人们中间就形成了一个崇尚自由的传统。他们靠输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获取生生之资,讲究一套行为规范,如“士为知己者死”,但要求雇主能尊重他们的个性,所谓要“待士以礼”,他们愿意以客人的身份而不愿以臣仆的身份出现在君主面前。这一传统到秦汉统一后,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改造过程,逐渐加入了更多的社会担当意识。这种意识在汉末动荡社会当中集中地展现出来,这就是建安诗人笔下的悲悯人生、慷慨救世的情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
唐代统治者奉行了儒道相结合的治国思想,而这两家思想当中都含有尊重士人个性的精神,所以在当时的社会当中形成了一种尊重士人个性的风气。
汇总上面所说, 唐诗的兴盛确有其原因。无论从经济, 政治, 文化, 历史哪一方面来说, 唐朝都具备了更甚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条件, 给诗词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绝佳环境,使唐诗如一颗灿然明珠, 在中国文化史上烁烁生辉, 艳压群芳。
参考文献
[1]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81页。
[2]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70页。
[3]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卷四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793页。
[4]冀勤点校:《元稹集》卷五一,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555页。